首页 >出版文学> 去年在马里安巴>第30章
身体的疾患局限了她与外界的接触,但她对精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却是深刻而细腻的,往往一个细节即可揭示灵魂的巨大震撼。《汇合》中的女主人公不合时宜地要保持上等人的感觉,在下车时以恩赐的态度赏给黑孩子一分钱,遭到愤怒的拒绝。这时她才醒悟,她的身分地位已随那个时代逝去了,同时她的全部生活信念被彻底摧毁了。
南方文学以其地域色彩和历史内涵见长,随着南方逐步汇入美国主流生活,传统主题将失去根基,作为流派,自70年代之后,它已呈消解之势。
9.奥尼尔与当代戏剧①W.N.南斯:《杜鲁门·卡波特的世界》,1970,纽约。
美国现代戏剧的出现以尤金·奥尼尔为标志。自从1916年普罗文斯敦那次历史性演出之后,奥尼尔始终在舞台上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直至五六十年代。40年代中期以后,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两位新人登场,以一系列受到广泛好评的剧作奠定了他们在战后美国剧坛的地位。50年代,威廉·英奇接连推出《回来吧,小希巴》(1950)、《野餐》(1953)、《公共汽车站》(1955)和《楼梯顶上的黑暗》(1957)等作品,大有与米勒与威廉斯分庭抗礼之势。罗伯特·安德森的《茶点和同情》(1953)写一个孤独、敏感的男孩悲剧性的生活,受到普遍欢迎。阿瑟·劳伦茨的《勇士之家》
(1945)和《林中空地》(1957)侧重心理分析与表现,《布谷鸟叫的时候》
(1952)是一出感伤喜剧,从《西区故事》(1957)起,他转向了音乐喜剧的写作。洛兰·汉斯贝里的《日光下的葡萄干》(1959)为黑人戏剧赢得了声誉。
60年代,“新的一代在敲门。盖尔伯、理查森、科皮特还有阿尔比”,这是阿尔比剧本《范姆和耶姆》中一个人物的话。这批年青人很快成了60年代舞台的主人。科皮特刚走出哈佛大学校门,就在纽约展露了他机敏、情趣横溢的风格。《啊,爸爸,可怜的爸爸,妈妈把你挂在衣橱里了,我感到多么伤心啊!》(1961)、《啊,爸爸——妓女们出来玩网球的日子》(1965)和《翼》(1978)都是别出心裁的创造。杰克·盖尔伯的《联系》(1959)以戏中戏的手法表现吸毒,部分角色由真正的瘾君子担任,演出中常有出人意料的即兴发挥。杰克·理查森的《大难临头的幽默》以理智和幽默动人,充满隐喻,但缺少血肉。此外,罗纳德·里布曼的《哈里,午和夜》(1965)、《第五匹马的旅程》(1966)和萨姆·谢泼德的《红十字》(1966)、《罪恶的牙齿》(1972)和《埋葬了的孩子》(1978),兰福德·威尔逊的《吉里德的香膏》(1965)、《爱尔德里奇的诗人》(1966)、《巴尔的摩旅馆》(1973)、《塔利家的蠢事》(1980),戴维·马麦特的《美国野牛》(1975)、《团员》(1976)和《舞台生涯》(1977),也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80年代以后,戏剧对影响当今世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题材有了更多关注,裁军问题、艾滋病危机、种族关系等现实问题被放在舞台上深入探讨,戏剧的文学性和社会批判功能有所增强。由于演出费用不断上涨,戏剧出现简化倾向:剧本角色减少,舞美设计小型化、质朴化。同时,黑人戏剧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查尔斯·福勒的《一个黑人中士之死》(1982)和奥古斯特·威尔逊的《莱尼大妈的黑臀舞》(1984)和《篱》(1987)注重对黑人内心世界的挖掘,都曾获普利策戏剧奖。黑人戏剧已成为当今美国舞台上最富于生气的力量之一。
(1)奥尼尔的后期创作当1936年瑞典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尤金·奥尼尔,“以表彰他的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时,这位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似乎已被盖棺论定了,然而在此后数年中,他又写出了一批思想上更为成熟、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剧作,包括《送冰的人来了》、《私生子的月亮》,《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诗人的气质》、《休伊》
和《更庄严的大厦》。这些作品写于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以后才陆续上演,因此它们是50年代美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整个战后美国戏剧树起一个令人生畏的标杆。
在后期剧作中,《送冰的人来了》(1946)首演时未能引起注意,10年后在外百老汇重新上演后,公众才发现它的真正价值。剧本写的是一批沉浸到生活底层的人,他们被不幸扼着脖子,毫无还手的力量,只能蜷缩在一个阴郁的小酒馆里,在梦幻中打发日子。推销商希凯曾试图打破这里死气沉沉的局面,但终于发现这些人已不可能走出梦幻了。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56)是另一部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时间不到一天,但是却准确地描绘了这个家庭命运多舛的过去和愁云惨淡的未来,悲剧的阴霾笼罩着每个人,挥之不去。等待着这家人的是无止境的漫漫长夜。
奥尼尔后期的剧作,没有曲折的情节、激烈的动作,外部冲突几近于无,观众深切感受到的只是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2)当代剧坛三巨头在美国这样一个公众趣味变动不居的社会里,历久不衰的事物很难驻足,新的即是好的,新人新作总会无所顾忌地冒出来,尤其是在1953年奥尼尔去世之后。战后美国戏剧的主要代表有田纳西·威廉斯(1911.3.26~)、阿瑟·密勒(1915.10.17~)和爱德华·阿尔比(1982.3.12~)。在才情、功力与成就上,很难说他们堪与奥尼尔相提并论,但他们自有面目,自有声音,属于当代,这就足以使他们自豪。
威廉斯以其《玻璃动物园》(1945)崭露头角,接着以《欲望号街车》(1947)、《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和《鬣蜥之夜》(1961)几部剧作成为美国当代戏剧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