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苑里志>第6章

第6章

职官表
职官表者,文武官各尽其职,而可表於後世者也。苑里堡前隶各厅、县,所有长官皆在厅、县之内;合堡一带,不过三两处弁兵,何足挂人齿颊?今既分疆守土,则别有一番之官制。置邑者,以办务署为先;论事者,自当以办务署为始。职兼文武,官列後先,表登名氏;是可即眼前升任、在任之人员笔之於书,而为职官表。
职官表
办务署署长
浅井元龄(从七位;光绪二十三年年新开署莅任)
津岛满一(中尉;光绪二十三年□月莅任)
守备队将校
征矢野陆治(光绪二十三年□月莅任)
宪兵曹长
丹羽三郎(光绪二十二年三月莅任)
喜多鹤吉(光绪二十三年六月莅任)
警察署署长
渡边房邦(光绪二十三年七月莅任)
石神嘉(光绪二十三年八月莅任)
寺师勇之助(光绪二十三年八月莅任)
滨田清(光绪二十三年九月莅任)
选举表
闻之治国,以得人为先;得人,以恤勋为贵。兴贤育才,文武并重;封诰袭爵,先後增光。此所以表选举而附以封荫也。以清朝之选举,论学政,三年一试、五年再试。进府学者,曰府学生;进县学者,曰县学生:秀才之称也。府学生岁贡一人、县学生二岁贡一人,升诸太学,曰岁贡;遇覃恩,则是年当贡者为恩贡,次一人为岁贡;遴府、县学生行优者,省取数名赴廷试,曰优贡;拔天下府、县学生之尤者赴廷试,十二年一行,曰拔贡;秀才乡试有文优而额限者取副榜,准作贡生,曰副贡:五贡之称也。秀才及贡生赴秋闱而中式者,曰举人;举人而第於春官者,曰进士。进士殿试,钦点三名:曰状元、曰榜眼、曰探花,三及第之称也。惟例贡一途,不列五贡之内;然循例纳金,亦属有功於国帑;并附之表,以见富贵之各有所长也。武榜之式,与文一体,独无贡生之名;特为一表,志武功也。若夫因子孙而锡命、袭祖父之勤劳,亦国家追崇功德之恒规、激励人材之至意;故皆附表於後。作选举表。

贡生
陈缉熙(恩贡生)
陈嘉谟(岁贡生)
生员
王绍兰
陈连登
陈济熙
曾肇桢
江焕章
江成章
郑锐(同治辛未科,取进彰化县学第二名)
蔡相(光绪己卯科,取进台北府学第三名)
陈光昌(光绪己卯科,取进台北府学第十一名)
郑楷煌(光绪己卯科,取进新竹县学第四名)
李锺萼(光绪乙酉科,取进台北府学第三名)
郑煚(光绪戊子科,取进新竹县学第三名;补廪)
蔡振丰(光绪辛卯科,取进新竹县学第一名)
张源(光绪辛卯科,取进新竹县学第六名)(死)
汤登汉(光绪辛卯科,取进台北府学第三名;补廪)
张建中(光绪癸巳科,取进台湾府学第三名)(死)
骆镜濂(光绪癸巳科,取进苗栗县学第二名)
例贡生
蔡寿山
郑兆藩
汤宏文
邱桢祥
邱有才
黄文凤
监生
汤宥文
古昌勳
汤鸿文
吴文炳
汤如汉
张龙池
汤禄
蔡玉书
郑寅
古松荣

武生
古昌魁
陈朝升(同治甲子科,取进淡水厅学第一名)
郑捷陞(同治甲子科,取进台湾府学第七名)
邱光忠
黄国清(光绪壬辰科,取进苗栗县学第二名)
郑作鸿(光绪壬辰科,取进台湾府学第三名)
封赠
袭荫
谨按以上选举表,俱系清朝旧例,与他国不同。
列传
名宦
苑里堡,素系村落。今虽置邑,尚在开刱之初;设官未久,乌有名宦之可传!然地方之安危、风俗之厚薄,视乎民牧之良污;神明之誉、父母之恩,千载下犹令人称道不置。故虽未见其人,而前此之循吏、贤官为吾侪所托庇者,或破匪捐躯,着英灵於斯土;或兴养立教,施功德於斯民。夷险不同,芳徽并着。登其名而载其事,未必非志乘之光也!是可以传名宦。
寿星,字同春;以字行。浙江诸暨人,监生。年已七十,为淡水同知程峻幕宾。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乱,堑城陷被掳;逆首王作等刃吓,令从贼。同春坐谕大义,求一死。复释之,优礼劝降,愿受计策;乃佯许之,使人密告把总陈兴世等,令其扬言内地大兵至,义勇应之。贼溃逃,乃出与前巡检李生椿掌教明志书院。前榆林令孙让纠合义勇一万三千人,图恢复;生椿先入,至旧社、南势等庄,擒获王作、许律、陈觉、郑加等磔之,余匪三十七人亦就戮。凡三日,城复;乃上书督抚申其事。旋而闽安副将徐鼎士亦领兵到,与同春等协守艋舺。同春劝谕闽、粤各庄勿为逸匪煽动,民心赖安。又同鼎士及新任同知徐梦麟、都司朱龙章安抚白石湖山下居民。惟大甲溪一带追近贼垒,尚怀疑惧;同春率勇赴鹿港谒提督任承恩,以兵少辞。旋白石湖、金包里闽、粤各庄复互斗,梦麟驰往,抚就者仅数十人;同春先挈之出,晓谕安置。越五日再往,众乃帖然。五十二年林逆据大里〈木戈〉,复同梦麟驻大甲,约鹿港官军合击;乃鹿师迁延未至,同春於十月初十日率义民驻乌牛栏,抵三十张犁遇〔贼,与战〕,贼皆披靡。忽马蹶被掳,骂不绝口,贼寸磔之。事闻,赐同春知县衔、予恤荫,祀昭忠祠;其子聪,以知县用。後来每着英灵,合堡人民多受庇。道光丙戌年,水师提督许松年自行捐廉,集该地绅民建祠於通霄虎头山之下;春秋祭祀,至今不绝(另有许松年撰“寿公祠记”,录在“文徵”之内)。
严金清,江苏金匮人。同治五年,署淡水同知。清洁自矢,为国、为民,事事举行不倦。善听讼,严治蠹役;受民词,立剖而结之。清理积案,夜以继日。所辖地方,多善政。又尝亲到苑里谕绅民捐谷,创立明善堂;议设义仓、义塾。至今言教养者,咸称颂焉。
先正
先正何为而名?以其先正己而後正人也。德行语言,敦厚为贵;文章事业,建树非常。既为当世之率循,尤期後贤之继起。古之“乡先生殁而祭於社”者,即此意欤!今也去古远矣,风气日趋而日下,欲求夫材全德备、纯粹无瑕之士,诚戛戛(原文孑孑)乎其难!但择其一、二可嘉者悉着於篇,而为之传先正。
曾肇桢,字荩臣。原籍广东铜锣湾人,移居通霄街。青年入泮,习教读业,循循善诱,笃厚无是非;通霄斯文由兹始。读书成就者,多出其门;人皆以老先生重之。着有诗文(另录於“文徵”内)。卒年六十四。子二。
蔡锡畴,房里人;原籍同安。自少渡台,谋生计於房里,遂娶而家焉。寻因洋匪猖獗,奉台湾府总兵命,领哨船巡海;遇洋匪,亲督族丁与之战,抛火罐以烧其船,擒获洋匪三人。以军功,奖五品顶戴。同治元年戴逆乱,匪首林戆虎成带匪党千余人围困大甲城。时同知张世英、游击郑荣带兵驻房里,欲图破匪;畴与监生陈植东参谋先传密信於大甲城内,约期夹攻。乃募庄民为引路,夜半行军至顶店庄,溃围而入;城内兵开门应之,围遂解。当匪党猖狂之时,四处劫掠;畴出首捐赀,集庄民固守城池,埋钉桶以御之,匪不敢犯;地方赖以保全。其为人也,秉性刚、有胆智。乡里有睚眦及争讼者,辄为之多方劝解,而息其事。又尝怜乞丐之无依,自行出资建栖流所以寓之。至於斯文一道,尤为生平所最重者。送子入学,奉师甚殷勤。凡师有所为,即琐屑之事亦必身任而不辞;师有怒,则笑颜承之:此节颇为不俗。卒年四十三。子三:相庠生、选训导、玉书监生;人以为好学之报云。
陈植东,房里人;藉同安。以监生入秋闱。生平好学读书,风流自喜,得山水花木之趣。尤善於丹青,墨梅为最出色;得一幅者,视若宝。青年赴童子试,屡拔前茅;而独困於院场,不能博一青衿。晚年,乃援例纳粟,两赴秋闱不第;其志亦良苦矣。然其教子有方,次男光昌入泮。所谓书不误三代,不报其身,必报其子孙也;信然。子二。卒年六十。
义民
天下君、亲、师三者为并重;人既知亲生长之恩、知师裁成之德,即知君之爱民、教民,体亲道而兼行师道者也。是君之於民既当休戚相关,而民之於君可不忧危相救乎?况急公尚义,本属分所当为。秉彞之良,在在垂诸天壤;岂十室之邑,遂无一、二忠信之民可表其义於史册?但事不欲滥收,即其实在可纪者郑重焉。而特为传义民。
陈士珍,字崇义;苑里人,籍诏安。林爽文乱,参赞蓝元枚令募义民,同守备袁驻乌牛栏抵敌,追迫贼巢,义民阵亡者八人、伤者十七人;士珍仍督率截拿贼匪林石、马齐、蔡栖从等,斩之。巡抚徐嗣曾奏给八品顶戴,准建思义坊。乾隆六十年陈周全乱,复同义首王松募义民,随军克复彰城,阵斩贼党曾尾、吴亮,并获吴监、吴前、吴在等解营斩之。总督伍拉纳奏给七品顶戴。子嘉谟,岁贡生;孙连登,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