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冈山:在台湾县南八十余里。山顶险峻,上有巨冈,可望不可登。近凤山县之嘉祥里,亦曰江山,又曰碙山。其东南为小冈山,近凤山县之长治里。新志:大冈在北,小冈在南,两山相对峙;凡至台,舟过澎湖东吉澳,即见此山,与台湾猴洞诸山相界处也。以舆图考之,台湾有两大冈山:一在台湾东稍北,当即旧志大脚山,与新志大目降山也;一在县南,又南曰小冈山,与凤山县接界。
木冈山:在台湾县东北三十三里,与嘉义县相接,巍峨特耸,其顶常戴云雾,天气清明,始见山形,其峰上与天齐。通志:台湾之山,此最高大,为一府诸山之祖,亦县治之主山也。北至茑松溪,则为嘉义县界。山之南有番仔湖山,拔地而起,与木冈山势相联属。按舆图,台郡北自鸡笼山,南至沙马矶头,二千余里,东偏负山,西面临海,其山蜿蜒不断,总名大山,亦总呼为木冈山。
阿猴林山:在凤山县东,林木茂密,渐入番界。
赤山:在凤山县东十里。上有汤池。旧志:去府一百四十里。通志:陂阤平衍,时有火出其上。由此而南,悉属番社。又凤弹山东北一山,土色纯赤,亦曰赤山。
观音山:在凤山县东南十五里。旧志:有水西流,入小冈山水。通志:在阿猴林西北,起伏盘曲,中峰屹立,若菩萨端坐,众小峰拱峙于侧,故名。又七星山,联络观音山之北,七峰皆戴石如星。
傀儡山:在凤山县东南六十里,土番所居,呼为“加唠”。通志:在县治东,冲霄耸起,常带云雾。舟行至澎湖,天气晴霁,即见此山。重冈复岫,皆人迹所不到。总呼为傀儡山。野番出没于此。其分支为北叶山,自是而南为蜈蜞岭。其左为琅峤山,又南而直抵于波涛中者为沙马矶。自矶回转而东,有两峰并峙,高出天表,为纲卒山、老佛山。由二山络绎而北,累累不绝,又有朝华离山、大柴高山、霄马于山、大乌万山,皆背立傀儡山之后,俯临海中。
毗南谧山:在凤山县东南二百二十里,亦曰卑南觅山。旧志:山连延高峻,上多松杉,人迹不至。夜望之,有光如火。又金山,在县东境外多罗满港内,相传产金。又大女觅山,有芋叶大如屋,土番珍之。
沙马矶头山:在凤山县东南二百三十里海滨。其南有仙人棋盘石,亦曰仙人山。旧志:山形如城,下可泊舟;水退时,有礁状如马。通志:吕宋船往来,皆以此为指南。
凤山:在凤山县南三十里,形若飞凤,县以此得名。旧志:上多巨石,嵚崎玲珑。通志:旁有二小峰如翅。又东北有数小峰如卵,曰凤弹山;西南山冈曰凤鼻山,邑治之对山也。
虎仔山:在凤山县西南七里滨海,亦曰打鼓山,俗呼为打狗山。旧志:北去府治百里,下为打狗仔港,冬产青鱼。通志:山特峙海滨,旧有番人居之。明嘉靖间,流寇林道干为俞大猷所逐,遁入于此;后从海道逃入占城,其遗种尚有存者。今水师营垒尚在。由此山蜿蜒而下,势若长蛇,为蛇山,在邑治右。又旗后山,在打鼓山西南临海上,为渔人采捕处。其参差隔海,列于打鼓左右者,西有石佛,石佛北有石塔,南有凉伞礁,皆屹立海中;舟人经此,必鸣金焚纸,以祭海神。
七鲲身山:在凤山县西北。通志:自打鼓山穿田过港,逶迤六十余里,平地中结为七峰,如鲲鱼鼓浪。其山无石,皆沙土,上多杂木,苍翠可观。
半屏山:在凤山县北七里。通志:自台湾县大小冈山迤逦而南,近附于县治者,为半屏山,形如画屏,故名。莲花潭直过其下,悬岩陡立,又呼为半崩山。又县左有龟山,近接半屏山,中多乔木,繁阴密荫,望之蔚然深秀。又漯底山,在半屏山西北,平原中一邱浮出,其顶宽平,上有小窍出水,若无底然。
滚水山:在凤山县东北。旧志:在冈山南二十余里,下有汤泉,广五十余亩,泉源沸突,微有硫气;流潴为潭,周数十里,有山环障,中起三洲,古木森列。居民决水灌田,饶沃数千顷。通志:有大小滚水二山,相距十里许,上有浊泥水滚出。
火山:在嘉义县东二十五里玉案山东稍南。通志:山多石,石隙泉涌,常有火出水中。
大武峦山:在嘉义县东南。通志:由彰化县大遁山,南奔七百余里,山脉停驻,挺为是山,特立圆秀可爱,县治之主山也。又牛朝山,在县西北十里。通志:由大武峦迤逦而西二十余里,横冈如带,近贴县治之背,复自右旋左,尾一小山,逆列水口,为邑治锁钥。按大武峦即诸罗山。旧志:山在县东,地最肥饶,县治其麓,多熊豕獐鹿,县之得名以此。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