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香港之主权让与英政府;
(五)放还英人之为俘虏者;
(六)战役中为英军服役之华人,一律免罪;
(七)将来两国往复之文书,用平行款式;
(八)条约得皇帝批准、偿金交付六百万圆之后,英军当自当时所占领之长江沿岸等地撤兵,惟舟山及古浪屿在条约实行之前,仍由英军占领。
八月杪,英军得六百万圆之偿金,闻大皇帝之报可,即日去江宁,尽调碇泊长江之舰队还屯定海。于是,卧乌古自香港返印度,璞鼎查以功任香港总督兼陆军大将;而朝廷追论牛鉴不守江口罪,夺职逮问,以耆英代之,命伊里布以钦差大臣至广东议互市章程。又逮奕山、奕经、文蔚、余步云等领兵大员下刑部治罪,惩处失守城池诸文武官有差;就中余步云罪较重,以是冬伏法焉。
台湾俘虏事件先是两国战争中,英舰两过台湾:一于二十一年八月,在淡水港遭风触礁;一于二十二年二月,在大安港搁浅,皆为台湾义勇所捕获,凡三桅大船一、杉板船二、白人二十四、黑人百六十五、炮二十门及英军在浙东所得刀铳器械甚众。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方以军务时代得专摺奏事之特权,遂先后胪陈战绩,飞章上闻。其时期廷以沿海诸省屡战屡败之余,忧疑无措;及台湾第二次捷奏入,以为破舟斩馘、大扬国威,亟加达洪阿太子太保、姚莹二品顶戴,风示中外。一时台湾镇、道之名誉,藉甚士大夫间。达洪阿等气益锐,谓俘虏久羁非善策,请速诛之以绝内患。英舰屯古浪屿者,闻之大愤,移书台中,以大举报复相恫吓。闽督怡良惧祸及,亦驰檄镇、道,令将俘虏悉数解送内地,欲示德英人以弭患。达洪阿等谓督臣示弱,遽以五月将百六十五名之黑人尽杀之。无何,南京条约成,两国当交还俘虏,而台湾所遣仅白人若干名,璞鼎查乃以镇道虐杀难民、乘危徼功,遍诉江、浙、闽、粤四省大吏,请会奏惩处。于是朝廷不得已,以耆英等之劾奏及怡良渡台查办之结果,遂于二十三年正月逮达洪阿、姚莹,交刑部会同军机大臣讯拟。一时尊攘之徒,议论嚣然,义形于色。朝廷亦终鉴其枉,仅予革职不探咎;而议者颇以此狱归咎于当时军机大臣穆彰阿之指受及耆英、怡良等之娼嫉,比诸宋时“莫须有”三字谳。至咸丰元年,特旨昭雪,而中外始翕然称颂焉。
广州续约之成立及粤民之排外气焰台湾俘虏之交涉既草草毕事,同时广州复有排外之暴动。先是粤民自三元里决斗后,与英人感情日恶。英人亦畏粤民之悍,不遽入内河贸易,惟胁督、抚停止虎门炮台之修复,尽拆各台之石移筑香港。及南京条约成,广州为公开商港之一,英人至者惭众。是年冬,粤民有与英劳动夫斗殴负伤者,舆情大激昂,暴徒万余,云集英国商馆肆意焚掠,不复受官吏之约束。于是英员遽调新回香港之舰队直赴广州,行自由之处置。会伊里布奉会议商约之命,以钦差大臣广州将军就任,亟与督、抚惩治暴徒以谢。英使璞鼎查闻伊里布至,大喜,方提出通商上之条件,求定期会议。而伊里布以七十二岁之高龄,寝疾不起,二十三年二月卒于广州,于是朝廷遣耆英代之。是年五月,两国全权于香港行交换批准条约之式。至九月,复于虎门订补遗条约,自关税之规定及其余细目凡十七条,以为南京条约之附录。自是广州等五港之开放次第实施,英政府得于各港派遣领事处理商务,而粤民忽有严拒英人入城之议;于是鸦片战争之局终,而他日广州事变之机又始于此矣。
英、法和约之成立及鸦片问题之究竟南京条约一旦公布,欧、美商业界大欢迎之。比利时、和兰、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诸国,争求派遣领事若公使来广东,而法兰西、美利坚两国,且向中国遣特命全权公使议结和约。道光二十四年正月,美公使遂以大统领之国书,通意我政府;政府仍命耆英主其事,于是中美条约以是年六月于澳门成立。越月,而法公使踵至,复以九月与耆英会黄埔,缔中法条约如例。其间璞鼎查已自香港归国,继之者为佛朗西士达维斯。及二十六年,中国对于英政府之偿金已达总额,耆英复与达维斯会于虎门,密陈粤民鸷悍状,乞英政府以广州居住之实行延期二年,且私许不以舟山列岛割让他国。达维斯遂亲赴定海,行还付之式,尽撤舟山、古浪屿屯兵。于是,中国与欧、美大国先后订约者凡三,朝廷已确认诸国为平等敌体之友邦,公文、照会禁用夷字;而其时所谓清议者之势力,尚于尔后数十年间左右一世之舆论,虽朝廷亦时为其所劫持焉。独其为战争原因者之鸦片之禁令,朝廷初无明文解除,而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从此英商之输入亦依然盛行。朝廷不得已,至咸丰九年,遂公然弛禁,以“洋药”之名征收关税。由是吸食鸦片之敝风不啻为法律所默许,而诸外国人反从而丑诋之,或且携我国一、二粗制烟具陈诸博物院,以为我国民风俗之代表矣。
第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