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药症忌宜>第5章

第5章

贝母、石膏、橘红、干葛、滑石、麦门冬、竹叶、牛膝、知母、黄芩、柴胡、何首乌、茯苓、乌梅牡蛎、鳖甲寒多。
忌苦寒。
宜辛温。
桂枝、姜皮、白术、苍术、草豆蔻、人参、黄、当归、半夏、炙草、白豆蔻、橘红汗多。
忌散。
宜补敛。
人参、白术、黄、秋冬加桂枝无汗。
忌补敛。
宜疏散。
干葛、柴胡、石膏、羌活、姜皮、人参、苍术疟母忌纯补。
宜补中行滞。
鳖甲、射干、牡蛎、三棱、桂、缩砂密、橘皮、青皮、人参诸痢忌破,闭气,收涩,燥,温热,咸寒,滑腻。
宜清热消积,开胃气,升,利小便。
黄连、黄芩、白芍、红曲、山楂、广橘红、升麻、葛根、滑石、莲肉、甘草、白扁豆、乌梅如胃弱加人参三四钱,莲子四十粒,橘红二钱,升麻二钱。如腹痛,以黄连四钱,白芍三钱,炙草一钱五分,黄柏一钱,升麻七分煎服。如里急,同上药加当归二钱。如后重甚,加槟榔一钱五分,枳壳一钱五分,木香汁七匙。如口渴去木香倍滑石。
如小便赤涩短少,或不利亦倍之。赤多倍乌梅、山楂、红曲,白多加吴茱萸七分。恶心欲呕,即噤口痢,多用人参、莲肉、扁豆、白芍,以绿色升麻七分佐之。久痢不止,加肉豆蔻一钱,人参三钱,砂仁一钱五分,白茯苓二钱。
泄泻忌湿润,破气,下,苦寒,滑利。
宜安胃(补脾),升,利小便。
人参、茯苓、莲肉、白术、升麻、车前子、橘红、藿香、木瓜、干葛、炙草、白莱菔、扁豆虚寒者,加肉豆、茯苓、补骨脂、吴茱萸。虚热者,去白术加川黄连,倍芍药、莲肉。
暑湿为病,则小水短赤或口渴,倍用姜黄连为君,佐以干葛、升麻。繇于感风寒者,二术、吴茱萸、砂仁、陈皮、干姜、紫苏主之。若繇饮食停滞者,兼消导,山楂、麦芽、神曲、陈皮,肉豆蔻。
诸疸忌破气,闭气,下,咸,滑利,滞腻,润燥热。有瘀血者,兼忌酸寒。
宜清热,利水,除湿,养胃气。有停滞者,宜消积滞。有瘀血者,宜行血。
茵陈蒿、黄连、苜蓿(酒疸非此不愈)、栀子、紫草、滑石、栝蒌根、秦艽、车前子、白鲜皮黄芩、茯苓、仙人对坐草、连钱草(一名蟹靥草,一名九里香。取汁入姜汁少许,饮之良。)虚者加人参,停滞者加红曲、橘、谷、麦、柏、山楂,瘀血加琥珀、牡丹皮、红曲、红花,桃仁、玄胡索,蒲黄,五灵脂、韭。元气壮实者,服前药,瘀血不行,可加熟地黄,虚勿用。
痰繇于热忌燥,温热,补敛,升,诸药录后。
宜降,润,清热,苦寒,辛寒,佐以咸寒。
苏子、橘红、黄芩、薄荷、枇杷叶、桑白皮、百部、桔梗、贝母、蛤粉、栝蒌根栝蒌仁、天冬、麦冬、竹沥、童便胶固者,加霞天膏。
痰繇于风寒忌补敛,酸,咸,湿润,诸药录后。
宜降气,辛散。
橘红、苏子、杏仁、天麻、前胡、桑白皮、半夏、南星、葛根、薄荷、白前、生姜汁痰繇于湿忌润,咸,酸,滞腻,发散,诸药录后。
宜健脾,燥湿,辛散,佐以淡渗。
人参、二术、橘红、半夏、茯苓、桑白皮、泽泻饮如涎而薄者、或如涎而稠者,伏于胸中及脾胃间,或吐酸水苦水黄水绿水,或伏而不吐,上支心胸,胃脘作痛,不可忍,按之不得下,或发寒热呕吐不得饮食。
忌宜俱同脾虚证,内停饮条。
诸气、气有余即是火。
忌升,闭气,酸敛,滞腻。
虚者宜降,补敛,调,温,酸,辛,甘。
枇杷叶、苏子、橘红、甘蔗、麦门冬、芦根汁、沉水香、白豆蔻、郁金、甘草、童便、番降香五味子、芍药因虚极而气不得行者,加人参。
实者,宜破散,香燥,辛苦,辛寒。
枳壳、青皮、槟榔、浓朴、木香、缩砂密、沉香、香附、乌药、降香、藿香诸郁忌酸敛,滞腻,补气,闭气,诸药录后。
属情抱者,宜开发志意,调,散结,和中健脾。
远志、贝母、郁金、香附、石菖蒲、白豆蔻、苏子、橘红、木香、麦冬、苏合香、缩砂密属五脏者,木郁达之,宜升,吐。
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参芦火郁发之,宜散。
升麻、葛根、柴胡、防风、羌活土郁夺之,宜下。
槟榔、枳实、浓朴、大黄金郁泄之,宜降。
桑白皮、赤小豆、橘红、苏子、猪苓、泽泻、车前子、鸟喙鱼、木通关格忌升,补敛,闭气,酸,诸药录后。
宜降下,辛寒,辛温。
白豆蔻、沉香、丁香、苏子、橘红、龙脑草、苏合香、生姜、藿香、次用大黄、车前子、黄柏知母、滑石、木香、牛膝哕症、俗呼呃逆。
忌破气,升,散。
宜补敛,甘温,甘寒。
炙甘草、麦门冬、人参、黄、石斛、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药伤寒失下而发者。
忌补敛,酸,燥热,滞腻,诸药录后。
宜下大小承气之类,便不硬闭,按之腹中和软,未经汗吐者,宜辛寒解表,白虎汤之类。
气逆冲上而发者。
忌升,补,诸药录后。
宜降气,甘寒,咸寒。
枇杷叶、芦根汁、麦门冬、苏子、橘红、竹茹、童便因痰水停膈而发者。
忌升,润,苦寒,甘寒,酸寒,诸药录后。
宜降气,开痰,辛散。
桑白皮、苏子、贝母、橘红、半夏、旋复花、白豆蔻、生姜吐血咯血鼻衄齿衄耳衄舌上出血忌升提,发散,下,破血,补气,闭气,破气,温热,辛燥,复忌极苦寒伤胃,诸药录后。
宜降气,清热,凉血益阴,兼行血,咸寒,酸寒,甘寒。
苏子、天冬、麦冬、橘皮、枇杷叶、生地黄、降香、郁金、沙参、牛膝、熟地黄、枸杞子、五味阿胶、鳖甲、青蒿、牡丹皮、犀角屑、芍药、剪草、童便、茅根、白药子、侧柏叶、稷灰、藕节、当归蒲黄、小蓟蓄血发热、积瘀不行。
忌破气,复忌补气,下,苦寒,辛燥,诸药录后,辛行血,辛温,佐以咸寒。
瘀血行后,宜补血益脾和肝。
红蓝花、桃花、郁金、乳香、玄胡索、桂(有火勿用)、当归尾、没药、虫、蒲黄苏方木、番降香、穿山甲、红曲、韭汁、童便、五灵脂、麒麟竭、赤芍药、桃枭甚者用大黄、花蕊石,瘀行则止,勿过剂。如元气虚,脾胃素弱者,慎勿轻用大黄。
如瘀血行后宜。
生地黄、川续断、当归身、牛膝、大黄、芍药、酸枣仁、龙眼肉、枸杞子、石枣、炙草头痛挟风寒者忌补敛,诸药录后。
宜辛温发散。
羌活、防风、细辛、蔓荆子、荆芥、薄荷、川芎、本、升麻、白芷、生姜、葱白头痛挟邪热者忌同挟风寒。
宜辛寒,苦寒,解散。
石膏、薄荷、芽茶、黑豆、甘菊花、土茯苓、乌梅、黄芩(酒炒)热极目昏便燥者,加酒蒸大黄。
头痛挟痰者忌升,补敛,酸甘,滞腻,诸药录后。
宜豁痰降气,辛燥。
苏子、橘红、术、贝母、半夏、前胡、竹沥、天麻头痛阴虚者忌辛热发散,诸药录后。
宜补血益阴,甘寒,酸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