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青华秘文>第7章

第7章

夫两目为役神之舍,顾瞻视听,神常不得离之。两耳为送神之地,盖百里之音闻于耳,而神随之而去。两鼻为劳神之位,随感而辩薰莸。辩之者谁?神也。使耳、目、口、鼻皆如眉,则神岂不安而全之?夫如是,则不为后天也。亦不劳修炼也。大抵忘于目,则神归于鼎,而烛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目垂而下顾也。忘于耳,则神归于鼎,而闻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耳内听于下也。忘于鼻,则神归于鼎,而吸于内。盖真息既定之时,气归元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而俱归于鼎,而合于内矣。
口诀:鸡能抱卵心常听。
或问金丹之道。耳、目、口、鼻固亦得闻之矣,心固不言可知也。肝、胆、脾、胃、肺、肾,无用之物也。还亦无用之中,而有功者也?予答之曰,此固已到而后加其理,但余誓以无隐,夫何隐之有?吾初从师,亦叩矣,师赠我以诗曰:
五湖风景阔漫漫,鹭立沙滩宇宙宽。
画出枉劳君指点,异时游到尽堪看。
余初未达此理,后到此田地,始信师言之不我欺也。
今以师不言之旨并言之:
夫五行之用,不可缺一。故绵绵若存之顷,脾气与胃气相接,而归于心缕。肝气与胆气相接,从大小肠接于肾缕。肺气伏心气,而通于鼻。是气也,肾脾定之余,元气周流,自东而西,自南而北之气也。而南乃气之会也,气合而归于此。却自夹脊,直透上、中丹田,而降于肾腑。两肾中间,有治命桥一带。故寒山子曰:“上有牺神窟,横安治命桥”者,此也。气降至于此,阳气盛而上冲,与此气相接于一,则固围于鼎器之外。日用之,则日增经营之力。故鄞鄂之成,肇于此也。忽然有一物,超然而出,不内不外,金丹之事,不言可知矣。一半玄之,又玄一半者,何也?曰,金丹之上,到此则一半矣。超然而出者,乃玄关一窍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有形之中也,无形之中也。先就有形之中,寻无形之中,乃因命而见性也。就无形之中,寻有形之中,乃因性而见命也。先性故难,生命则有下手处。譬之万里虽远,有路可通。先性则如水中捉月,然及其成功,一也。先性者,或有胜焉。彼以性制命,我以命制性,故也未容轻议。用力到者至,知其然也。未见,不必存之以有,恐至着相。
或又曰:“子画图中多有窍,何也?”曰:“斯窍也,非采取交会图之窍也。盖一阴一阳之谓道,往来不可穷。用之,则充塞于一身之中,是此物之作用。不用,则归藏于心田之一,了无形像。然则何物耳?,意之主耳。左属阳,右属阴。到这里,方是返太极处。曰,返太易者,自太极。返太极者,自太和。致太和者,自阴阳始。故曰,阴阳和而风雨时,嘉禾生者。譬之若此。大衍五十,天数一,地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阳奇阴偶。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合而为五十有五。大衍之数五十,去五以象五行者,后之鼎内外〔按:按:此处有一图,图中有四个小圆圈连成一个四方型,四方型的中间还有一个小圆圈〕是也。又就其中克一,象太极之不动,其用四十有九。又就其中克一,以为鄞鄂,其用四十有八。学人行炉鼎用火之法,以四卦为主,以六十卦为用,存乾坤坎离也。又以大衍图求其象,则循环之理明矣,周天之法泄矣。如或未明,更请看炉鼎图论云。”
蟾光论
太虚廖廓,皓月灿然。雪浪翻腾,金蟆吐耀。人见月之所以明,而曰金格盛,则月明焉。孰知金之所以生者,自月而产也。人见金之产于月,而不知月之明,本出于日也。
月者喻元性也。水,喻坎官也。金蟆者,喻一点真阳之窍也。元性喻月,性之用也。
性之初见如星大,园陀陀、光烁烁,未足以见性。但气质之性稍息,而无性略见。如云开则月见,顷合则亦然耳。至于不时时存之,则可没,与见未见时无以也。
故金丹之士,才见此物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遂以而用之,譬之见贼便捉,毋使再逸。然以之收于鼎器之中,而一点元气之真,终不可得出矣。
以丹田为目,以心动中元性为月,目光自返照月。盖交会之后,宝体乃生金也。
月受日气,故初三生一阳者。丹既居鼎。觉一点灵光,自心常照而无昼夜。一阳生,于月之八日,而二阳产矣。二阳者,丹之金气少旺,而元性又少现。自二阳生,于〔缺字,左“月”,右“之”〕望,而三阳纯矣。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即前谓无形之中也。一阳纯生时,但觉吾身有一物,或明或隐。二阳生时,则遍体生明矣。三阳生者,则光不在内、不在外,但觉此身如在虚空。亦无身,亦无虚空,亦无日,亦无月,常能如此则禅定也。但丹士若生于有,而不能采真空,而以无为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