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脾胃论>第17章

第17章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或曰:湿之与汗,阴乎阳乎?曰:西南坤土也。脾胃也,人之汗,犹天地之雨也。阴滋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阴湿寒,下行之地气也。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也,甚为寒中。
湿胜则音声如从瓮中出,湿若中水也。相家有说,土音如居深瓮中,言其壅也,远也,不出也,其为湿审矣。又知此二者,一为阴寒也。《内经》曰:气虚则外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表虚亡阳,不任外寒,终传寒中,多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脉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阴阳也,故以脉气候之,皆有形无形可见者也。
调卫汤: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
苏木红花(以上各一分)、猪苓(二分)、麦门冬(三分)、生地黄(三分)、半夏(汤洗七次)、生黄芩生甘草当归梢(以上各五分)羌活(七分)、麻黄根黄
(以上各一钱)、五味子(七枚)上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中风证必自汗,汗多不得重发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寒凉以救之。
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以清燥汤主之。
清燥汤:黄连(去须)、酒黄柏柴胡(以上各一分)、麦门冬当归身生地黄炙甘草猪苓曲(以上各二分)、人参白茯苓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助阳和血补气汤:治眼发后,上热壅,白睛红,多眵泪,无疼痛而瘾涩难开。此服苦寒药太过,而真气不能通九窍也,故眼昏花不明,宜助阳和血补气。
香白芷(二分)、蔓荆子(三分)、炙甘草当归身(酒洗)、柴胡(以上各五分)、升麻防风(以上各七分)、黄(一钱)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临卧。避风处睡,忌风寒及食冷物。
升阳汤: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腹中鸣,小便黄。
柴胡益智仁当归身橘皮(以上各三分)、升麻(六分)、甘草(二钱)、黄(三钱)、红花(少许上咀。分作二服,每服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升阳除湿汤: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甘草大麦面(如胃寒腹鸣者加)、陈皮猪苓(以上各三分)、泽泻益智仁半夏防风神曲升麻柴胡羌活(以上各五分)、苍术(一钱)上
咀。作一服,水三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
益胃汤: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黄甘草半夏(以上各二分)、黄芩柴胡人参益智仁白术(以上各三分)、当归梢陈皮升麻(以上各五分)、苍术(一钱五分)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饮食失节、生冷、硬物、酒、湿面。
生姜和中汤:治食不下,口干虚渴,四肢困倦。
生甘草炙甘草(以上各一分)、酒黄芩柴胡橘皮(以上各二分)、升麻(三分)、人参葛根本白术(以上各五分)、羌活(七分)、苍术(一钱)、生黄芩(二钱)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劈开,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食前。
强胃汤:治因饮食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口淡无味,遇夏虽热而恶寒,常如饱,不喜食冷物。
黄柏甘草(以上各五分)、升麻柴胡当归身陈皮(以上各一钱)、生姜曲(以上各一钱五分)、草豆蔻(二钱)、半夏人参(以上各三钱)、黄(一两)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温胃汤:专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人参甘草益智仁缩砂仁浓朴(以上各二分)、白豆蔻干生姜泽泻姜黄(以上各三分)、黄
陈皮(以上各七分)上件为极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温服,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