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唐语林》此下为“为诗用僻事”条。
韦绚曰:“司马墙何也?”曰:“争唯陵寝绕垣,即呼为司马墙。而球场是也,不呼之何也?”刘禹锡曰:“恐是陵寝,即呼臣下避之。”《唐语林》二。
《诗》曰“我思肥泉”者,源同而分之曰肥也。言我今卫女嫁于曹,如肥泉之分也。《唐语林》二。
魏文帝诗云:“画舸覆缇”,即今淮浙间{舟+俞}船篷子上帷幕耳。《唐书卢藩传》言之,船子着油□,比惑之,见魏诗方悟。《唐语林》二。
又曰:“旄邱”者上侧下高曰旄邱,言君臣相背也。郑注云:“旄当为堥”,又言“堥未详”,何也?《唐语林》二。
郭璞《山海经》序曰:“人不得耳闻眼不见为无。”非也。是自不知不见耳,夏虫疑冰之类是矣。仲尼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韦编三绝。所以明未会者多于解也。《唐语林》二。
有杨何者有礼学,以廷评来夔州,转云安盐官。因过刘禹锡,与之□□。何云:“仲尼合葬于防。”“防”,地名,非也。仲尼以开墓合葬于防,“防”隧道也,且潸然流涕,是以合葬也。若谓之地名,则未开墓而已潸然何也。《唐语林》二。
刘禹锡曰:茱萸二字,更三诗人道之,而有能否,杜甫云:“醉把茱萸子细看”,王右丞云:“遍插茱萸少一人”,朱仿云:“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君所用,杜公为优。
刘禹锡曰:牛丞相奇章公初为诗,务奇特之语,至有“地瘦草丛短”之句。明年秋卷成,呈之,乃有“求人气色沮,凭酒意乃伸”,益加能矣。明年乃上第。《唐语林》二。《诗话总龟》十四,与下条为一条。
因曰:杨茂卿云:“河势昆仑远,山形菡萏秋”。此诗题云:“过华山下作”,而用莲蓬之菡萏,极的当而暗静矣。《唐语林》二。《诗话总龟》十四连上条,末句作“的当而暗尽矣”。
按《唐语林》次下为“石季龙”条。
又曰:为文自斗异一对不得。予尝为大司徒杜公之故吏,司徒冢嫡之甍于桂林也,柩过渚宫,予时在朗州,使一介具奠酹,以申门吏之礼。为一祭文云:“事吴之心,虽云已矣。报智之志,岂可徒然。‘报智’人或用之,‘事吴’自思得者。”《唐语林》二。
柳八驳韩十八《平淮西碑》云:“‘左飧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云:‘仰父俯子’。”禹锡曰:“美宪宗俯下之道尽矣。”柳云:“韩碑兼有冒子,使我为之,便说用兵讨叛矣。”《唐语林》二。《诗话总龟》五,“便”误作“使”。
刘禹锡曰:“韩碑柳雅”,予为诗云:“城中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声和平”,美李尚书愬之入蔡城也,须臾之间,贼都不觉。又落句云:“始知元和十二载,四海重见升平时”,所以言“十二载”者,因以记淮西平之年。《唐语林》二。《诗话总龟》五。
段相文昌重为《淮西碑》,碑头便曰:“韩宏为统,公武为将。”用左氏“栾书将中军,栾黶佐之”,文势也甚善,亦是效班固《燕然碑》样,别是一家之美。《唐语林》二。
又曰:薛伯鼻修史,为愬传,收蔡州径入为能。禹锡曰:“我则不然。若作史官,以愬得李佑,释缚委心用之为能。入蔡非能,乃一夫勇耳。”《唐语林》二。
刘禹锡曰:《春秋》称“赵盾以八百乘”,凡帅能曰以,由也。由赵盾也。《唐语林》二。
又曰:王莽以羲和为官名,如今之司天台,本属太史氏。故春秋史鱼、史苏、史亹,皆知阴阳术数也。《唐语林》二。
《南都赋》“春茆”,音子卯之卯也。而公孙罗云“茆,鸟卵”,非也。且皆言菜也,何卯忽无言。《唐语林》二。
方书中“劳薪”,亦有“劳水”者,扬之使水力弱,亦劳也。亦用笔心,笔亦心劳一也。与薪劳之理,皆药家之妙用。《唐语林》二。
又曰:近代有中正,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晋重之。至东晋,吏部侍郎裴楷,乃请改为九品法,即今之上中下,分为九品官也。《唐语林》二。
王武子曾在夔州之西市,俯临江岸沙石,下看诸葛亮八阵图。箕张翼舒,鹅形鹳势,聚石分布,宛然尚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瀁,可胜道哉。大树十围,枯槎百丈,破硙巨石,随波塞川而下,水与岸齐,雷奔山裂,则聚石为堆者,断可知也。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惟诸葛阵图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仅已六七百年,年年淘洒推激。迨今不动。刘禹锡曰:“是诸葛公诚明,一心为先主效死。况此法出《六韬》,是太公上智之材所构,自有此法,惟孔明行之,所以神明保持,一定而不可改也。”东晋桓温过此曰:“此常山蛇阵,击头则尾应,击尾则头应,击其中则头尾皆应。”常山者地名,其蛇两头,出于常山,其阵适类其蛇之两头,故名之也。温遂勒铭曰:“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陆法和亦曾征蜀,及上白帝城,插标,曰:“此下必掘得诸葛亮镞。”既掘之,得箭镞一斛。或曰:“当法和至此时,去诸葛亮犹近,应有人向说,故法和掘之耳。法和虽是异人,未必知诸葛亮箭镞在此也。”“未必”本作“必未”,据齐本改。《太平广记》三百七十四至“殆今不动。”《唐语林》二。
按《唐语林》此下为“诸葛亮令兵士独种蔓青”条。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