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彰化县事黄开基敬撰。
大甲义学碑(同治七年)
署台湾北路淡水总捕分府加十级纪录十次严为出示勒石以垂永久事:照得本分府莅任之初,察访地方风俗。知淡属文风丕振,城乡市镇皆家弦户诵,大有邹鲁之风。惟乡僻处所,小民不知读书之乐。当即出示晓谕:凡有穷乡僻壤,均应设立义学,使贫寒子弟无力栽培者,皆入义学读书,使其咸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消其桀骛犯上之气。
本分府到大甲时,传集绅耆王昆岗、蔡学礼、陈大宾、生员何清霖、张际文、童生王辑圭、陈福祺等商议在大甲设义学一处,延师一人,月送修脯银四元。生徒以十六人为限。查出前大甲巡检黄有捐题义学租谷二十五石,又在德化社番租内提充义学租五十石,充作大甲义学师修脯;如有不敷,随时再行酌量题捐。
兹已查出大甲巡检署旧设义学租并德化社番租田亩坐落界址、佃户姓名,勒石碑示,以垂永久。特将该田亩坐落界址,均开列於左。
计开:
一、查大甲巡检署提出之旧设义学租谷二十五石,址在竹南四保番仔寮前西畔,东至大沟为界,西至王妈田为界,南至小沟为界,北至大沟为界;佃人王荣、王朝。
一、林祥记张旦老下大安田二分三厘应纳大租谷参石;
又承陈修文三十甲庄田一甲应纳大租谷捌石;
又承陈修文大安田二十五甲应纳大租谷拾参石贰斗;
又承林盼下龟壳庄田二十七甲应纳大租谷贰拾贰石贰斗四升;
又承陈修文下大安田五分应纳大租谷肆石。
以上五条林祥记户下应纳大租谷共五拾石零四斗四升。
同治七年三月初五日给。
凤仪书院宗祀五子并立院田碑(同治十二年)
碑在凤山县凤仪书院讲堂东壁
凤仪书院建自嘉庆十有九年。时朴葊吴公,以贡生张廷钦、郑朝清董其成焉。中祀奎星仓圣,则本於敬字亭。盖嘉庆五年,奋社同人鸠金而设,并奉二神,尚未有祠以妥之,惟所捐赀为每岁拾字纸夫费外,概存息产。计至院成之後,置有四千余金,诸同人遂充之凤仪,为膏火田。此与文昌帝君合祀所由来也。顾思书院创制,宜崇先贤,以正学统。学统正而後世识有所依归。宋濂洛关闽五夫子,上接洙泗之渊源,下开万古之聋聩,是必增祀斯堂,春秋典礼勿替。何况凤仪院租,倍於昔日。司事者其可忘奋社诸君之举,而不重为振兴耶?垂芳自愧棉力菲才,未能於斯道有功。第念先人有志未逮,今者言犹在耳,忍令风气日趋,而辞越俎代庖之责哉?同治壬申(十一年)夏,爰请於邑主孙公,未克举行。越饶公署篆,又未几卸事。癸酉春,卓如李公莅凤数月,推本化原,留心士习。乃复请而行之,并将院田租款立石以示不朽。且冀後之有同志。
大清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蒲夏之月吉旦,郡庠生蔡启凤遗命男蔡垂芳记。
大观义学碑记(同治十二年)
碑在淡水县枋桥街大观义塾内
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余谓非必天下也,即一郡一邑亦然。风俗必本人心,人心关乎士习。贤才不遽得,当培养而玉成之。然则化民成俗之原,兴贤育才之道,莫要於建学立教。
淡水,海外荒徼,入版图最後。国初以前,废为狉獉。开辟百十年,瘴雨蛮烟,悉为含鼓嬉游之宇。然地富庶而人强悍,睚眦之怨,逞刃相仇,连年累岁,亡身破家不休。其性耶习耶?其不学不教之咎耶?淡北距堑城学宫百余里,惟艋舺有学海书院,而甄陶未广,僻壤孤村之士,既闉教泽,甚有漫分气类,毕生裹足不登书堂者。民风之陋,士习之颓,职是故欤?
岁癸亥(同治二年),余游寓於兹,思有洗涤而振兴之。商诸外兄弟观。察林君维让、维源,首倡义赀,创学舍於板桥东北隅,月集诸生考课。余不才,忝司月旦既砥砺其德业,亦柔和其心性。远迩士人,翕然向风。迩来民无竞心,士有奋志,恭陋文风,日振日上,而科名亦遂以踵起,则教学之明验大效也。
夫湮郁之开在人不在地,转移风气在士不在民。士为四民之首,一举一动,关系民气。士习端,则民生观感兴起,日趋於善;漓则乡里效尤放纵,日骛於争。故为士者望弥隆,责亦弥重。诸生既诵法先圣,称衣冠之士,非徒株守章句,揣摩时尚,以弋取科名而已。所当纳身礼让之中,以变移乡俗为己任。修於身而型於家,日与子弟乡人言,出入友助,和亲康乐,共为尧舜之民,兴仁兴让,且遍国俗。中原礼义之邦,文物之地,何能以加。兹余内渡十年,再游斯土,深幸士气民情,駸駸日盛。由是薰陶振作,使游淡北者,谓斯之风俗人才,冠绝海邦,岂不懿哉!
顾惟义学之设,鸠赀仅二千金,而土木营构,已逾五千余,所建祀田三十石,及按岁考课膏火费用数百金,皆观察君昆仲捐助勉成。恒产未谋,後恐难继。寸心用是耿耿。而余以亲舍白云,未敢淹留,客路清风,无从恢广。观察君昆仲好义性成,图始必能图终,或後之君子有与余同志者,不独诸生之感,亦余所厚望也。
义学之前,大屯、观音山对峙焉,故名大观。为屋二,中祀文昌帝君,券诸生之文明,兼奉濂洛关闽五先生,示学术之标准。前为行礼出入之所,两旁学舍十余。前後有隙地可扩充,尚迟有待。余忝倡是谋,且两登讲席,敢不揣固陋而为之记。其捐赀姓名;另书他石。
同治十有二年癸酉中春,温陵庄并书。
文石书院登瀛楼落成记(光绪五年)
碑在澎湖厅文石书院内
书院之东有楼焉,横亘十数武,回栏一匝。楼之上祀大魁夫子,高二丈有奇,巍峨耸峙,焕然一新,可以穷三十六岛之嵯岈,听三万里巨涛之淜湃,为西瀛一大壮观,洵足为士人登瀛之兆焉。斯楼之重修也,始於癸酉(同治十二年)季冬,迄於甲戌(十三年)仲夏。倡首者吾友郑桂樵司马,勷其事则高衮夫武庠、林荆山太学也。
夫世之列为士林者多矣。往往於明伦讲学之区,弃若辨髦,故有房序倾颓,宫墙剥落,残碑断碣沉没於荒烟蔓草中,无有过而问者。二君坐未列谈经之席,身不登问字之车,独能勷兹义举,有功斯世,士文中所不可多得,况得之商贾中乎!如吾友者,固澎湖知名士,树先正之典型,作中流之砥柱,更有为乎其大者。是区区者,乌足道其颠末哉?
今春予来澎主讲席,二君来属余言。余不文,弗获辞,爰掇数语,以嘉其志,并以励世之乐善好施者。
乙亥(光绪元年)秋八月上浣,施盘记。
重修凤山县学碑记(光绪三年)
碑在旧凤山县城学宫大成门外右壁
凤邑东迤山,南滨海,与内番狉榛蝐蠕为邻,入版图二百余年矣。然半屏、龟、蛇诸山,环护奔赴,秀气成采。论者谓兹地沐声教者有年,他日文献当鳞华於斯,不终於荒芜朴陋也。迩者朝命抚番开垦,用夏变夷,匪伊朝夕,惜无有振之者耳。
予奉缴宰凤邑,朔望只谒文庙,颓垣败瓦,与刻桶丹楹相错,似土木初兴而中辍者。夫城阙兴讴,子矜曷刺,羹墙如见,哲范匪遥,学校之废兴,此邦之民俗系焉。爰思是庙建於康熙间,至同治乙丑(四年),佥谋新之,鸠资二万有奇。仅成崇圣祠,大成殿尚未就绪,计已费万有五千,而司事训导陈天奎殂,事遂止。以故诸生鼓箧弦歌之地,依然茂草。旋而予解任,心怅然无如何也。
乙亥岁(光绪元年),又官兹邑,见鸠工庀材者相续於道。及至黉宫,则梓匠环列,栋宇改观,旧者新之,圯者峙之,陕者广之,卑者崇之,知为训导叶君滋东所为。遂欣然曰:叶君之举,予志也。然叶君每以资不给为忧,是诚予事。则大集都人士醵金。董其事者,有若举人邱鹏云、训导李政纯、廪生林瑞藻、附生杨擢科、谢国钧、郑卿云、职员张监道,皆分职奔走。维时予适构试院为校士之所,未遑分营,而叶君遂独总其事。庶民政之,百堵皆作。除旧构祠殿之外,其雨庑暨大成坊、棂星门、明伦堂,翬凤盘螭,伏龟蹲兽,壹皆新制。缭以赤壤圆规之垣,澄以弯桥半璧之水,护以司禄后土之祠。典册图藉之府,无弗缮也。笙镛笾豆之库,无弗葺也。庖湢井灶之所,无弗备也。规模修整,气象崇焕。山川形势,堂局向背如法。役甫竣,予移官他邑,而叶君亦受代。爰纪巅末於此。至於俎豆冠裳,诗书羽龠,必有踵而成之者,予固有志未逮也。
是役也,自同治癸酉(十二年)兴工,迄光绪丁丑(三年)落成,计糜银一万五千有奇。其捐赀姓名并工程会别刊诸石。
光绪三年月日,知凤山县事绍兴孙继祖记,署儒学训导福州许文璧撰。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
盖闻德参天地,千秋所以独隆;道冠古今,万世而有必祀。重儒宗(者)上承往圣,瞻庙貌者曾亲爼豆。师表下诏来兹,广感报永祀馨香。矧濯以江汉,不能形半点之污也;暴以秋阳,不能见一毫之翳也。乎不可尚已!自生民以来,未或有也。彰邑自叠遭兵燹後,惟夫子庙巍然独存,荷神灵之呵护,遂相传勿替云。
予戊寅(光绪四年)秋,履任磺溪。下车伊始,见夫县廨有造,义仓有立,而圣殿之倾颓,岂复忍观。溯查创造於雍正四年张君镐始,嗣後乾隆以至道光甘年,历相继而修,中间仅隔数年,不过补葺而已。迄今世远年湮,柱门朽蚗,其何以尊至圣而妥神明。是以捐廉倡首,商诸邑绅,量力捐输。举董张绅春华等监修。众志成城,急公好义,相率输金,即涓吉兴工。至己卯(光绪五年)大比之年,全台登秋榜者七人,彰邑已得其三,较之往岁,称极盛焉。天时人事,适相符而不爽,非其明验耶。洎夫蔇茨已涂,丹艧已涂,整齐严肃,焕然一新。仰视崇闳堂皇之气宇,足壮观瞻也;俯窥基址平坦之道涂,无形偏颇也。内以藏宗庙百官之美富,而泮水园桥,士思乐采也。外以宫墙万仞之峻高,而礼门义路,儒竞趋由也。从此斯文大振,掇巍科,膺大占,上副天子侧席之求,以鼓吹乎休明,吾安量所至哉!所期诸生者有厚望焉。爰於告竣日,为之纪其落成,勒诸贞珉,以志不朽也。是为序。
知彰化县事傅端铨谨撰并书。光绪陆年己卯仲秋月上浣谷旦。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