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後山:距县城西南一十五里。自县西南凤鼻山穿海西来,与打鼓山西北对峙。西水口下沙,民人结屋於此。两山之间,即为出後港口。此二山为港口要隘,宜定炮台。近年各国通商夷人,於旗後高峰竖望竿一枝,常雇人守之;日以千里镜照海,远见夷船张挂何色旗号,则山上望竿即掣同色旗以应之。
漯底山:距县城西北一十五里。平原圹野中,突然一邱浮出。顶宽而平,上有小窍出外,若霖雨泥淖;其深无底。
右山三十四。
关帝港:距县城东五十五里。自内山发源。
茄藤港:距县城东五十五里。港原系内海,可通舟楫。乾隆十三年经里民修濬,自府港直达县治弥陀港,民甚便之。後港边奸民藉端抽税,民间不愿贩运,悉由外洋;往往风涛多有不测。乾隆二十四年,台湾府复檄台、凤二县会勘,捐俸疏濬,禁止抽税,遂仍通舟楫;并饬二县每年秋季挑挖一次,以免壅塞。
鳌兴港:距县城东七十里。源出内山。
力力溪:距县城南五十五里。源出东南番山。
万丹溪:距县城南一十五里。其北为竹仔港,又北为蛲港。
放索溪:距县城东南六十五里。源出东南番界。
冈山溪:距县城北四十里。源出山猪毛後山。其下为淡水溪。
淡水溪:距县城东北二十里。源从巴六溪来,经大泽机社、阿猴社,西出为大泽西溪;潆回数十里,与赤山之冷水沟合流入海。
东港:距县城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夹板不能出入,来往商船停泊。北港为旧港,浅不可泊。每年六、七月间,溪流暴涨,舟多冲坏;商人苦之。
中港:距县城北五十里。渔舟寄泊。
旗後港(即打鼓港,今名旗後):距县城西一十五里。港分南北二支:南为前镇港,再入为凤山港;北为硫磺港。港口小潮深一丈二尺,大潮深一丈四、五尺。入口处,有巨石当流,劈分水门为两:近打鼓者为上门、近旗後者为下门;上门浅而多石,为夷商填塞;今凡舟出入,皆由下门。近口外有暗礁,须避稍出傍。旗後山边又有暗沙一条,大船出入必雇本港渔船引带,方不误事。此港当年甚浅,不堪泊舟。近十余年日渐深阔,自鹿耳门浅淤以後,今唯旗後可泊巨舰;此桑田沧海之明徵也。
浊水溪: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源出大滚水山;合小冈山,受鲫鱼潭之流,会弥陀港入海。溪水终年混浊,故名浊水溪。
大泽机西溪:距县城东北四十七里。源出大泽机西南山;北过搭楼社东,合北溪之流转西北入阿猴溪。西为淡水溪,会东港入海。
大泽机北溪:距县城东北五十里。源从大泽机北;出罗溪门,西经搭楼社转西北与阿猴溪合。西为淡水溪,会东港入海。
蛲港:距县城西北二十里。与万丹港相连。
弥陀港:距县城北二十五里。水由大海出口。
(附)井
龙目井: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在阿猴林竹仔寮。两井相对,故名。
右溪港一十七。
桥渡(附)
楠仔坑桥:距县城东一十里。桥在观音山楠仔坑街。架木为桥,长二丈余;马可通。
赤山仔桥:距县城东一十五里。架木为之。乡民建造。
陂腹内桥:距县城东二十里。架木为桥,高九尺、长十余丈。
竹仔港桥:距县城东二十里。架木为之。乡人修造。
坑仔口桥:距县城东南五十里。架木为之。乡人屡修。
小店仔桥:距县城北三十里。木梁;长二丈余,舆马可通。俗呼桥仔头。
鲫鱼潭桥:距县城北四十里。俗呼二滥桥。地当孔道,夏、秋水涨,屡修屡坏,常以舟济。冬、春水涸,编竹覆土其上;舆马可通。
冈山溪桥:距县城北四十里。编竹覆土,舆马可通。
凤山港桥:距县城北四十里。夏、秋溪涨,用竹筏济人;冬、春,编竹覆土,舆马可通。
右桥九。
硫磺水渡:距县城西北七里。亦称田尾渡。当大路之冲,宽十余丈;有潮流。以小舟济人。
排仔路头渡:距县城东四十里。有竹筏渡人。
阿猴渡:距县城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新园渡:距县城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万丹渡:距县城东三十里。阔约十余丈,系内海小门。从府治渡海及滨海村庄由水程行者,必过斯渡。小舟济人。
兰坡岭渡:距县城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渡头。
以上四渡,冬、春水浅,对渡不过数十丈。夏、秋注涨,沙埔淹没,渡程几至四、五更远;又系机流。截流而渡,常有溺覆者。凡大水暴发,往来宜慎。
旗後渡:距县城西一十五里。由打鼓山麓对渡旗後港,水程一里余。
二层行渡:距县城北六十八里。溪北属台界、南属凤界。夏、秋间,以小舟渡人;冬、春,编竹覆土为桥。
蛲港渡:距县城西北三十余里。为海口小渡。
弥陀港渡:距县城西北二十余里。竹筏济人,舆马可渡。
右渡十。
陂潭(附)
将军陂:距县城南三十里。提督施琅所筑。名曰新陂。
竹桥陂:距县城东南三十里。水源自阿猴林来。
三镇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雨流注之水。
大湖陂:距县城北六十五里。蓄贮天水。
赤山陂:距县城东南一十五里。周围百余丈,蓄贮天水。
乌树林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蓄积天水。
中冲崎陂:距县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北岭旗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水。
新园陂:距县城北七十里。接蓄天水。
硫磺陂:距县城东二十里。有泉不竭。
草潭:距县城北二十里。接蓄天雨,灌溉甚广。
石漯潭:距县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井水潭:距县城东北一十里。水源出自观音山。
菱角潭:距县城东北五十五里。东灌嘉祥里田,西灌维新里、长治里三里内。
右陂潭一十四。
城池
县城:周一千零七十九丈。炮台五、火药局一。
县城原在兴隆庄;咸丰三年乱後,移驻埤头,遂城为此。後以旧治为旧城矣。
旧县城:距县城北二十里。城不跨山,由龟山麓左绕至右而止,且逼枕半屏山太近;故居高临下之势,在人而不在我。此旧城所以当弃也。
衙署
凤山县署:在县城东畔。
下淡水县丞署:在下淡水港西里。
兴隆庄巡检署:在兴隆庄(即旧城)。
凤山县典史署:在县城东畔。
铺舍
县前铺:东南至下淡水铺三十里、北至楠仔坑铺二十里。
楠仔坑铺:南至县前铺二十里、北至中冲铺二十里。
中冲铺:南至楠仔坑铺二十里、北至鲫鱼潭铺二十里。
鲫鱼潭铺:南至中冲铺二十里、北至冈山铺二十里。
冈山铺:南至鲫鱼潭铺二十里、北至府前铺二十里。
府前舖:南至冈山铺二十里。
每铺铺兵四名。
右铺舍七所。
防汛
凤山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三员、把总五员、外委七员、效用三员。
南路营参将署:城南门。驻防凤山城内。协防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四十六名。
存城汛:随防把总一员、外委二员、额外四员、步战守兵五百二十名,并管坪仔头、苦苓门、打鹿潭等三塘。
坪仔头塘:距县城东南一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打鹿潭塘:距县城东北一十里。安兵五名。
苦苓门塘:距县城东一十里。安兵五名。
水底汛:距县城东南六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外委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名,并管枋寮口汛。
旧城汛:距县城西北二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六名。
石井汛:距县城西北三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三十名。
观音山汛: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十名。
小店塘:距县城北三十里。安兵五名。
兰陂岭塘:距县城北三十五里。安兵十名。
溪边塘:距县城东北四十里。安兵五名。
阿公店汛:距县城北四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二滥塘:距县城北五十里。安兵五名。
攀桂桥塘: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五十一名,并管土地公崎。
番薯寮汛:距县城北六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四十二名。
南路下淡水营都司署:距县城东三十里。驻劄山猪毛等汛。随防把总二员、外委三员,效用三员、兵丁二百名。
山猪毛汛:距县城东三十里。随防把总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猴汛:距县城东二十五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里港汛:距县城东四十里。代防效用一员、兵丁八十名。
九块厝汛:距县城东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二十名。
新园汛:距县城东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一百名。
茄藤港汛:距县城东南五十五里。安兵五名。
放索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大崑麓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潮州庄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四十名。
万丹汛:距县城二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东港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外委一员、兵丁三十名。
右汛一十六、塘一十。
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