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台海见闻录>第1章

第1章

张序
昔贤称益神智者两端,首尚读书,次唯远游。余谓游不远不壮,游不险亦不奇也。身历重洋,无怪弗接,可云壮且奇矣;乃或眺听其间,惶然駴然,精神略不相属,过境思之,口呿舌挢,莫能道一辞,则万里遄征,虽淹日月,直等诸噩梦须臾耳。坡公游冠平生之语,岂欺人哉?
忆辛酉岁,余奉命持节台湾,自厦门东渡,长飈四至,扬波触天,舵人面皆土色。余端坐舷次,频左右顾,伸纸濡笔,手未辍书,初不知吾舟之颠如箕也。居台二稔,汇所作诗,颜曰瀛壖百咏,凡乘槎之使,谬取为导海一针,余则弃为敝帚久矣。
越丙寅,崇安董君典齎,秉铎彰邑。君故闽之博雅君子也,道究天人,绳其家学,多士奉若楷模,蒸蒸向风,一时既号称海滨邹鲁,公余更遍胪台郡山川、风土、民俗、物产、贤良、节列以及前人题咏之类,都为一集,名台海见闻录。纪中有史,诗中有画。披读之下,俾未至其地者神栖壮观,已至其地者目溯旧游。搜奇缒险,厥功比之郭、郦,故文章奥峭,亦相与颉颃。视仆之所作,奚啻判雅郑已哉!顾辱不鄙,集中多采拾葑菲,君之虚怀乐道,抑又加人一等矣。则斯编也,信其行远传後,足补舆经之阙轶,匪直为山海之梯航,而詹詹小言如余者,亦得附垂不朽,独非幸欤!爰为书之简端,以庆吾遭,且以志吾媿云。
乾隆十八年春三月,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掌云南道监察御史、署京畿道事、加二级纪录一次、年家眷弟张湄拜譔。
毛序
尝稽山川铸於彝鼎,风土载在诗书。古昔先王,无非以所见所闻,昭示来兹。後之君子体此意,或山海着经,或郡国作志;他如九域有赋,十洲有记,着作纷纷,亦皆据所见所闻,笔之於书,用以信今而传後也。然以耳目所遇,发为文章,欲描形绘声,使山川风土,燎如观火,苟非才识卓越,学问渊博,有难言者。
兹昆陵董君典斋先生,夙吞丹篆,素富青箱,本曲水名宿,作彰山楷范。夫彰乃闽之台湾,古毘舍耶国。近以我朝德威远播,始入版籍。其地岛屿孤悬波中,城市独辟海表,山川既殊,风土亦异,民情物产,均多不侔内地。董君宦游斯土,实有得於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者,乃退而编缉成书。凡台地疆舆、官守、土俗、民风、山珍、水利之类以及诗词歌曲,靡有不备,汇为四卷,颜曰台海见闻录;较之台湾郡志暨图考、笔谈诸书,尤为详核。特以质余,兼请序之。余披阅之下,神游其境,觉蛟室蜃楼之形,俨遇於目,涛鸣海吼之声,恍栖於耳,山川风土,一览洞然,不啻以董君之见闻,据为余之见闻矣。是录也,详明典博,直可为山海经、郡国志之拾遗,九城赋、十洲记之补亡焉。要亦本古先王铸彝鼎、载诗书之意也夫。
新都毛大周题於崇署之远香亭。
自序
台湾,古毘舍耶国也。越在海外,远通江、浙、粤东,近逼闽省厦门。初占於荷兰,继据於伪郑。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输诚,皇威远布,文德武功,海宇敉宁。迨三十一年,巡使高公拱乾,秉节兹土,始辑郡志;乾隆六年,刘公良璧,复增补成书。又历年所,海疆日扩,人物丕变。巡方六公十七、范公咸网罗荟萃,重为编辑,海外文物,於兹大备。其前则有明太常少卿沈公光文台湾与图考、草木杂记,靖海侯施公琅靖海纪,诸罗令季公麒光台湾杂记、山川考略,教授林公谦光台湾纪略,台防孙公元衡赤嵌集,仁和郁公永河稗海纪游、伪郑逸事,漳浦蓝公鼎元东征集、平台纪略,巡方黄公叔璥赤嵌笔谈、使槎录,巡使张公嗣昌巡台录,尹公士俍台湾志略,巡方张公湄瀛壖百咏。六、范二公纂修郡志,多采集焉。
予丙寅夏,司铎彰山,一舟航海,睹山川之美秀,水土之饶沃,风俗之华丽,物产之丰隆,有见有闻,退而识之,稽之文献,质其真赝,其有荒唐不经者,概置勿录。庚午春,秩满忧居梓里,一二良朋,每询岛屿风土、海国文章,辄出以相视。然而卷帖繁芜,又恐散失,读礼之暇,漫为编次,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武备、田赋、输将、备考、条例,次风俗、物产、名贤、烈妇,至於词赋诗歌,择咏台风土者录之,名曰见闻录,分卷为四,以为笔谈,岂曰毘舍耶国今归我朝版图,拟作齐谐之志、山海之图耶,聊以附诸公之末,一览而得其大概云尔。
乾隆辛未阳月,典斋董天工书於平川书屋。
卷一
山川
台山自福省五虎门蜿蜓渡海,东至大洋中有二山,曰关潼、白畎,是台地诸山之太祖也。隐伏波涛,穿海渡洋,至台之鸡笼山,始结一顶,磅礴千余里,或山谷,或平地,诸山屹峙不可纪极。大约台山背东溟,面西海,其地形如半月,郡邑居其中。木冈山为郡之少祖,在府治东北一百三十里,巍峨耸拔,云雾掩罩,天清顶见。山南三十余里为台湾县治。自木冈山南至沙马矶头山,在府治西南四百六十里,其西尽大海,其东北为凤山县治。自木冈山北至玉案山,其西北三十里为诸罗县治。自玉案山北至大武郡山,其西北四十里为彰化县治。自大武郡山北至鸡笼鼻头山,在府治东北六百三十里,其北尽大海,其西南三百五十里为淡水厅治。大海环绕,远通江、浙、粤东,近为闽省外障。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加以七鲲身毗连环护,诚天设之险。其山皆向内。北路之後垄港,与兴化南日对峙。後垄而上之竹堑,与海坛对峙。竹堑而上之南嵌与福州闽安镇对峙。自南嵌至上淡水,与北茭相望。淡水至鸡笼城,与沙埕烽火门相望。澎湖凭山环海,有五十屿,巨细相间,回环五十五澳。
文献通考云:琉球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烟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旁有毘舍耶(一作那)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喜铁器,临敌用镖,以绳十余丈为操纵,盖爱其铁不忍弃。按澎湖东南即今台湾,其情状相似,殆即毘舍耶国也。
蓉洲文稿云:台湾,海中番岛,名山藏所谓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考其源则琉球之余种,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远接吕宋,控南澳,阻铜山,以澎湖为外援。明万历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始称台湾。思齐剽掠海上,倚为巢窟,台湾有中国民,自思齐始。
大海洪波,止分顺逆。凡往异域,顺势而行。惟厦抵台,名曰横洋,中有黑水沟,色如墨,曰墨洋,惊涛鼎沸,险冠诸海。或言:顺流而东,则为弱水;昔有闽船漂至弱水之东,阅十二年始得还东土。
海吼,俗呼海叫。小吼如击花羫皷,点点作撒豆声,乍远乍近,若断若连。大吼如万马奔腾,钲皷响震,三峡崩流,万鼎共沸。吼时云气渐兴,风雨不旋踵至矣。海上人曰,是雨徵也。若冬月吼,常不雨,多主风。
厦门至澎湖,水程七更。澎湖至鹿耳门,水程五更。约六十里为一更。往来船只,以澎湖为关津。行舟以北极星为准。黑夜无星可凭,则以指南车按定子午格巽向而行。倘成子午稍错,南犯吕宋,或暹罗,或交趾,北则飘荡莫知所之。至若鹿耳门北至鸡笼十九更,自鹿耳门南至沙马矶头十一更。苟遇飓风,北则坠於南风炁,一去不复返,南则入於万水朝东,皆极险阻,此来台者之不可不知也。
稗海纪游云:淡水登舟半日,即望见官塘山(即关潼山)。自官塘抵定海,行大海中五、六十里至五虎门,两山对峙,势甚雄险,为闽省门户。门外风力鼓荡,舟甚颠越。既入门,静绿渊渟,与门外迥别。更为城头(土音亭头),十里至闽安镇,数十里至南台大桥。
续文献通考云:水至澎湖渐低,近琉球谓之落溜。溜者,水趋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渔舟到澎湖以下,遇飓风发,漂流落溜,回者百无一。
鹿耳门南北两岸,铁板沙线横伏水底,舟触立碎。出入仅容三舟。土人标示其港,名曰荡缨。入门候潮长水深丈四、五尺,摺帆起舵而进,潮退不及一丈,不能进。有乘北风作,从澎湖放洋,不半日可到门。
海上黑夜不见一物,则击水以视。一击而水光飞溅,如明珠十斛,倾散水面,晶光荧荧,良久始灭,亦奇观也。
瀛濡百咏云:暗澳,相传在台湾东北,昔红毛泊舟其地,无昼夜,山明水秀,万花烂熳,无居人,心爱之,留二百人居焉。次年复至,则山中昏黑如夜,所留无一存者。取火索之,见石上题云,至秋成夜,至春始旦,黑时俱属鬼怪,因渐次以亡。盖一年一昼夜云。
魁斗山在台湾府学对朝,张巡方鹭洲有诗云:近接宫墙数仞高,星光磊落起文豪。问名已列魁三象,分派应知海一鳌。
玉山在诸罗,三峰并列,无远不见。冬末春初,风清无尘,日晖映射,晶莹耀目,如雪如冰,如瀑如练,瞬息云起,如隐纱笼。传言此山浑然美玉,生番既不知,外人又莫敢向取。
赤山在诸罗,山顶时出火,置薪其上则烟起。康熙癸卯,我师进港,出火三条如彩虹亘天,至三日夜乃散。
打鼓山在凤山。传林道乾妹埋金山上。入山樵采者,时或见金,若怀归,迷不得路,疑有山灵呵护云。
硫磺山在淡水内北投。山腰白气如云,触脑欲裂。周广数十亩,如一大沸镬,跳珠喷溅,出地尺许。近穴处,土石皆热,色如蜜蜡,名曰磺花。
水沙连在彰化东北番境,四围大山。自山口入,为潭广可七、八里,周二十里,中突一屿,圆净开爽,番绕以居。架竹木承土以种稻,谓之浮田。欲至社,举火为号,番划蟒甲以渡;盖海外一洞天也。
大甲溪在彰化北。溪阔水急,水底皆圆石,苔蒙其上,不可驻足,秋涨尤险。阮参戎蔡文有诗云:水方没胫已难行,水至腰间命呼吸。
剑潭在淡水。潭畔有加冬树高耸蔽天,围合抱。相传荷兰开凿时,插剑於树,树忽生皮,包剑於内,不可复见。
龙潭在台湾县永康里,绵延二十余里,取水祷雨辄应;中多鲫鱼,又名鲫鱼潭。
莲池潭在凤山学宫前,潭水澄清,中植荷花,香闻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