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戕竹记》[宋]欧阳修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不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译文:
洛阳竹子最多,篱笆、苗圃里边竹子像棋子一样杂错生长。包箨(偏偏包着的竹笋的皮)榯笋(竖立的竹笋)的盈利,每年高达十几万缗钱,和千户侯的俸禄差不多,名气仅在渭川(《史记·货殖列传》:渭川的千亩竹子,利润和千户侯相等。)之下。但是种养竹子,要挖水沟,增肥土壤,挑选好苗,铲除杂苗,都要小心严谨。家家都有闲置的小书斋、房屋在竹林下,有客人想要欣赏,就乘小轿进来,不论竹林开垦多大疆域,都不会受到责怪(指百姓可以随意种植竹林,也不会因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所以这里的风气很有名,种竹子成了大家都喜欢做的事。
壬申年秋天,官差们手持镰刀斧头,不论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边砍伐边做成竹筏,不砍完不罢休。官府下令:有敢私自隐藏一棵竹子,不上缴国家急需的,为官府服役就是怠慢,最为臣民就是悖逆。就这样几天以后,土地光了,园子秃了,人们脸上没有吝啬的表情,因此知道这里的百姓急国家所急。
啊!古人砍伐山林,收集木材、芦苇,自然生长的好的东西,一定要弄到宫室,使他们有所作用。如果不采集它们就叫做浪费,采集它们没完没了就叫做暴殄天物。如今没有广建殿宇,百姓的赋税也削减了;皇上更加注重节俭,没有扩大宫殿、修建苑囿的奢侈。朝廷的用度、材料,也没有耗尽、朽烂,但是一遇到非常情况,就收敛财物没有节制。有居心的人营造祠庙太过分了!《书》不是说了吗:“不作无益的事,以免损害有益的事物。”又说:“君子节俭用度,关爱别人。”朝廷的有关部门应该整天思考,恪守做官和治国之道,不能有所闪失。推而广之,则砍伐竹子这件事太错误了。
《笋谱》[宋]赞宁
提要
《笋谱》,一卷,不着撰人名氏。晁公武《读书志》作僧惠崇撰。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僧赞宁撰。案:惠崇为宋初九僧之一,工于吟咏,有《句图》一卷。又工于画,有黄庭集题其所作芦雁图诗,然不闻曾作是书。考《宋史·艺文志》亦作赞宁,则振孙说是也。
赞宁,德清高氏子,出家杭州龙兴寺。吴越王钱镠署为两浙僧统。宋太宗尝召对于滋福殿,诏修《高僧传》。咸平中,加右街僧录。至道二年卒。谥曰圆明大师。所着《物类相感志》,岁乆散佚。世所传者,皆赝本,惟此书犹其原本。
书分五类,曰一之名、二之出、三之食、四之事、五之说。其标题,盖仿陆羽《茶经》。援据奥博,所引古书,多今世所不传,深有资于考证。三之食以前皆有注,似所自作。然“笋汗煮羹”一条注,乃驳正其说,以为“羹不如蒸”,又似后人之所附益。不可考矣。王得臣《麈史》曰“僧赞宁,为《笋谱》甚详。掎摭古人诗咏,自梁元帝至唐杨师道,皆诗中言及笋者,惟孟蜀时学士徐光溥等二人绝句,亦可称勤笃,然未尽也。如退之‘和侯协律咏诗二十六韵’不收,何耶?岂宁忿其排释氏而私怀去取耶?抑文公集当时未出乎?不可知也。”云云。今检谱中,果佚是作。然以一人之耳而采摭历代之诗歌,一二未周,势所必有,不足为是书病也。案:此数句似有脱文,今姑仍其旧。
笋谱
●一之名
○笋者,竹之箬也。竹根曰鞭。鞭节之间乳赘而生者。竹属,兼草而木,偕少阳之气欤。故初种,根食土而下求乎母也。
母,水也而润,下得水而生也。
○及擢,笋冒土而上。爱乎子也。
子,火也。而炎上钻竹而生火也。
○皆自然之性也。竹盛高平之地。黄白息壤,即是所宜也。
得山阜良(艮?)下田,伤水则死矣。
○凡植竹,正月二月引根鞭,必西南而行。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