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类证活人书>第6章

第6章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曰促。主积聚气痞。忧思所成。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
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正方七)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正八)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
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正二十八)大抵结促之
脉。虽时一止为病脉。非死脉也。惟代脉者。真死矣。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
曰代也。代者。死也。仲景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正五十六)
<目录>
<篇名>卷第三
属性:此一卷论表里。治伤寒。须辨表里。表里不分。汗下差误。古人所以云桂枝下咽。阳盛即毙。承
气入胃。阴盛以亡。伤寒有表证。有里证。有半在表半在里。有表里两证俱见。有无表里证。在表宜
汗。在里宜下。半在里半在表宜和解。表里俱见。随证渗泄。无表里证。用大柴胡汤下之。(正方三
十)又四逆汤(正七十五)证。有先温里乃发表。桂枝汤(正方一)证。有先解表乃攻里。仲景云。下
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身体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如附应桴。间不容栉。非特此也。
均是发热。身热不渴为表有热。小柴胡加桂主之。(正二十九)厥而脉滑为里有热。白虎加人参主之。
(正六十五)(黄帝所谓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也)均是水气干呕。微利发热而咳为表有水。小
青龙加荛花主之。(正三十六)身体凉。表证罢。咳而胁下痛为里有水。十枣汤主之。(正八十九)
均是恶寒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麻黄桂枝小柴胡主之。(无麻黄桂枝小柴胡汤。只有柴胡桂枝汤。见正方三十一)
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附子四逆汤主之。(正七十五)均是身体痛。脉浮发热头疼身体痛者为表未解。麻黄汤主
之。(正二十)脉沉自利身体痛者为里不和。四逆汤主之(正七十五)。以此观之。仲景之于表里亦详矣。学人宜深究之。

然。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无表里证。脉虽浮亦有下之者。少阴病二三日无阳证。亦有发汗者。
非表里之所能拘。又不可不知也。
x(十三)问表证x
发热恶寒。身体痛而脉浮者。表证也。(浮。表阳也。其脉按之不足。举之有余。素问云。寸
口脉浮而盛。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紧。曰病在中。仲景云。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又曰表
有病者。脉当浮。又曰。结胸证脉浮者不可下。则知脉浮者表证也)表证者。恶寒是也。恶
寒者。表之虚。此属太阳。宜汗之。然伤寒发表。须当随病轻重而汗之。故仲景有发汗者。有
和解之者。兼四时发汗。亦自不同。○春不可大发汗。以阳气尚弱。不可亟夺。使阴气胜于时。
天寒初解。营卫腠理缓。可用小柴胡汤(正二十九)之类。○冬不可汗者。以阳气伏藏。不可妄扰。不问伤
寒中风。以轻药解利之。伤寒无汗者。只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正方二)伤风有汗。只与柴胡桂枝汤。(正三十一)
或得少汗而解。或无汗自解。(病势甚者不拘此)○夏月天气大热。玄府开。脉洪大。宜正发
汗。但不可用麻黄桂枝热性药。须是桂枝麻黄汤加黄芩石膏知母升麻也。(加减法在第十二卷
药方中)夏月有桂枝麻黄证。不加黄芩辈服之。转助热气。便发黄斑出也。白虎汤虽可用。然
治中暑与汗后一解表药耳。一白虎未能驱逐表邪。况夏月阴气在内。或患热病而气虚人。妄投白
虎。往往有成结胸者。以白虎性寒。非治伤寒药也。○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然一时许为佳。
不欲如水淋漓。服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然发汗。须如常覆腰以上。浓衣覆腰以下。盖腰以上
流漓。而腰以下至足心微润。病终不解。凡发汗病证仍在者。三日内可二三汗之。令腰脚周遍为
度。○又问三阴有可汗者乎。阴病不当发汗。发汗即动经。然太阴脉浮。少阴发热。亦须微微取
汗。但不正发汗耳。大抵风寒中人与营卫俱薄而发热。又未曾行诸汗药。虽无阳证。须少汗解逐
之。王叔和云。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故知初病脉沉细数。虽里不消。本表中风寒。须宜温覆
少汗而解。仲景太阴证脉浮可汗。宜桂枝汤。(正方一)少阴病发热脉沉。宜麻黄细辛附子汤。(正二十三)少
阴二三日。常见少阴证。无阳证者。宜麻黄附子甘草汤(正二十二)微发汗。皆阴证表药也。要知脉沉细数。
病在里不可发汗。此大略之言耳。脉应里而发热在表。宜以小辛之药取微汗而温散也。○大抵伤寒
太阳证发热恶寒。宜发其汗。然热多寒少。其脉微弱。或尺脉迟者。不可表也。太阳病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正方四)尺脉迟者。血少也。先以小建中
加黄汤。(正三十七)以养其血。时用小柴胡桂枝二越婢一汤。小分剂以和解之其人当汗而衄血下血者。
不可表也。(太阳病脉浮而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得
瞬。又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不愈宜桂枝汤。正方一)坏病者。不可
表也。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当犯何逆。随
证治之。又云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与小柴胡汤。(正二十九)若已吐下发汗。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妇人经水适来者。不
可表也。(妇人病经水适下而发其汗。则郁冒不知人。此病为表里俱虚。故令郁冒也)风温者。
不可表也。脉尺寸俱浮。头疼身热常自汗。体重。其息必喘。其形不仁。嘿嘿但欲眠者。风温证
也。复发其汗者死。宜葳蕤汤。(杂四十五)湿温者。不可表也。两胫逆冷。胸腹满。头目痛苦妄言。必
多汗者。湿温证也。不可发汗。发汗者。名曰重。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宜桂附汤(正十七)、白虎加苍术
汤。(杂一百十七)虚烦者。不可表也。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然不恶寒。身不疼。故知非伤寒也。不可发
汗。头不痛。脉不紧。故知非里实也。不可下。宜服竹叶汤。(正九十五)病患腹间左右上下有筑触动气者。
不可表也。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此为逆难治。先服防风白
术牡蛎汤。(杂方二)汗止。次当服建中汤。(正三十七)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则吐水。先
服五苓散一二服。(正六十六)次服竹叶汤。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宜服李根汤。(杂方三)动
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杂方四)。骨节疼烦。目晕恶寒。食即反吐。谷不得化。先服大橘皮汤。(杂
方四)吐止后。服小建中汤(正三十七)以此见古人慎用表
药如此。
x(十四)问里证x
不恶寒。反恶热。手掌心并腋下汗出。胃中干涸。燥粪结聚。潮热。大便硬。小便如常。
腹满而喘。或谵语。脉沉而滑者。里证也。(仲景云。手足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伤寒欲下
而小便少。手足心并腋下不滋润者。不可攻也)里证者。(内热是也。内热者。里之弱)此
属阳明也。宜
下之。○伤寒始发热恶寒。今汗后不恶寒。但倍发热而躁。始脉浮大。今脉洪实。或沉细数。始惺静。
今狂语。此为胃实阳盛。再汗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