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造之者。诚不得不着。感不得不通。受之者罪不得不灭。福不得不集。尔时莲华性焚香合掌。跪唱赞云
金方刹金色身资圣力福幽魂
造者谁弘农君受者谁杨夫人
绣阿弥陀佛赞
同前
绣西方阿弥陀佛一躯。女弟子京兆杜氏。奉为妣范阳县太君卢夫人。八月十一日忌辰所造也。五彩庄严。一心恭敬。愿追冥福。誓报慈恩。赞曰
善念一念千念相属绣始一缕
万缕相续功绩成就相好具足
金身螺髻玉毫绀目报罔极恩
荐无量福
西方净土赞
孤山法师智圆
曰天理湛寂。讵可以净乎秽乎。延乎促乎。彼乎此乎。而思量拟议者哉。然而悟之。则为圣为真。为修德为合觉。为还源为涅槃。迷之则为凡为妄。为性德为合尘。为随流为生死。大矣哉。圣人之先觉也。悯其未觉焉。于是乎土现清净。寿延无量。端拱东向。而慈眼无偏视。俾我群迷厌秽而忻净。恶此娑婆而取彼安养矣。既而升宝刹觐法王。目神变耳妙训。则湛寂之性。不远复矣。达十方太虚。悉我心现。矧依空之土。复何有哉。噫如是证悟者。孰不由其厌秽忻净。恶促好延。舍此取彼之心而致乎。而况达忻厌而无忻厌。了好恶而无好恶。知取舍而无取舍者耶。是故释迦现秽土而俾厌。弥陀现净土而俾忻。其有旨哉。吾慈母马氏。生厌秽境。死忻净刹。寿七十有一而终。寝疾之际。以所造净土无量寿像。嘱吾以供养承事焉。十载于兹矣。呜呼母人之德。其在免子于溺坠水火而已。而吾母也。始能舍吾为佛徒。次能资吾以学法。末又约吾以往生。是能诲我于道也。蓼莪之叹。风树之悲。岁月其迈。而吾心不衰。遂斋庄馨炉。染毫作净土赞。庶祐我母陟乎圣阶觉海澄圆广大无边无促无延(其一)群蒙失道自劫家宝生死浩浩(其二)大觉轸慈净国爰居俾我来思(其三)金台既升睹佛仪形悟我妙明(其四)像以相睹赞以道取福我慈母(其五)
无量寿佛赞
大智律师元照
八万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之弥陀。十万亿刹之遐方。的是唯心之净土。净秽虽隔。岂越自心。生佛乃殊。宁乖己性。心体虚旷。不碍往来。性本包容。何妨取舍。是以举念。即登于宝界。还归地产之家乡。弹指仰对于慈容。实会天真之父子。机生负德。枉受沉沦。今日投诚。必蒙拯济。三心圆发。一志西驰。尽来际以依承。历尘刹而称赞
画阿弥陀像赞
文忠公苏轼
苏轼之妻王氏。名润之字季章。年四十六。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师。临终之夕。遗言舍所受用。使其子迈迨过为画阿弥陀像。绍圣元年六月九日像成。奉安于金陵清凉寺。赞曰
佛子在时百忧绕临行一念何由了
口诵南无阿弥陀如日出地万国晓
何况自舍所受用画此圆满天日表
见闻随喜悉成佛不择人天与虫鸟
但当常作平等观本无忧乐与寿夭
丈六全身不为大方寸千佛夫岂小
此心平处是西方闭眼便到无魔娆
李伯时画弥陀赞
寂音禅师惠洪
政和八年五月十五日。宜春黄先之。携李伯时所画阿弥陀像。来东山为示(余)观伯时画多矣。大率顾陆之意。画意不画态故。不施五色。而伯时知之耳。问其所得曰。李仲元仲元中为袁法官。以遗所厚善者。先之苦求得之(余)谛视其笔迹。非今辈所能为。其伯时之笔审矣。稽首为之赞曰
以慈为室以忍为衣法空为座
示同体悲四十八愿为世所归
如日没时乌接翅飞大哉甘露
妙法总持令我观门洞开坦夷
谛观自心妙绝知思是归依处
真不思议律我意马使不妄驰
光明现前见白莲池不假中阴
屈伸顷时忻然化生如八岁儿
何以至此请审思之皆我精进
相力所持稽首妙湛不动巍巍
令一切众绝痴暗疑有同愿者
但瞻导师脱然蝉蜕出五浊泥
安乐国赞三十章章四句
提刑杨杰
净土周沙界如何独指西
但能从一入处处是菩提
有念同无念无生即是生
不劳移一步透彻觉王城
厌烦求净土不是不慈悲
欲得医他病先须自疗治
弥陀愿力重光明照尘沙
一念若相应即生如来家
天宫多五欲乐国绝三涂
生者不退转如来语岂诬
劣夫从圣王一日四世界
圣力不思议譬喻当得解
莫疑宿业重十念功德轻
万年有闇室日照当时明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
化人修净土摩诘有遗风
爱恋当猛断日炽冰自泮
未证三昧者应作如是观
五浊污泥水不染白莲华
如何游荡子年老未还家
阿弥陀教观浊世有深缘
末法销除尽重留一百年
勿谓十万亿路远自厌倦
譬如千里境顷刻梦中遍
勿谓历劫罪一念不可消
譬如积年木一豆火能烧
弱羽不离枝婴儿不离母
念念阿弥陀决定生净土
十方诸如来一音广长舌
发愿即得生称赞诚实说
水鸟及风声法音无间断
菩萨皆伴侣决定不退转
黑业必殒坠如石投诸水
愿力犹巨舟乘之得安济
有念非无漏无心未是精
虚空造宫室何日是功成
安养受诸乐娑婆备众苦
当发无上心愿得生净土
栏楯及罗网宝木皆七重
庄严无与等天乐散香风
第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