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个企业家,一个经营者,无论事业再怎么显赫,
多么如日中天,也不要对顾客、同事、下属、竞争对手,甚而对
一切人犯下轻狂大忌。记住老子的箴言“轻则失根,躁则失
君”,谦虚、谨慎才能有好人绿,有了好人缘,才能发展事业。
西方哲学小语
克雷洛夫:蠢才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
笑奚落的短处。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一(二十七章)
有道的圣人,善于避人之短,用人之长,人尽其才,因此
没有遗弃可用的人。
“人
无弃人”,这是老子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好的领
导者用人,要善于发掘对方的长处优点,这样世
上就没有废人。
(史记)里有一个着名的故事可以证明即使鸡鸣狗盗之
徒也不全然是个废人:
从前秦王囚禁孟尝君,盂尝君就派人请求秦王的宠姬为
他开脱。这位宠姬很想得到纯白色的狐裘.可是狐裘却早已
经献给了秦王。这时候,孟尝君门下食客中有个人是偷盗高
手,就潜人秦王的藏宝库中把白狐裘给偷了出来,献给宠姬,
她一高兴就求秦王放了孟尝君。
释放盂尝君不久,秦王就后悔了,又派人去追。孟尝君一
行人到了城门,因天色尚早,城门没开。城门关防规定,早晨
公鸡叫了,才准开城门。这时,孟尝君门下又有个人善于模仿
鸡叫,他学了几声鸡叫后,附近的公鸡鸣声大作,于是城门开
了,孟尝君终于脱险回国。
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能见到这样的事例:领导者不能善
用下属,只见其缺点,不见其优点,对其缺点又看得过重,视
他们为“废人”、“包袱”,从而导致这些人当一天和尚敲一
天钟,产生随时会丢饭碗的心理,甚至出现激烈的抗争、报复
等事。这实在是不懂“人无弃人”的悲剧。
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决不能只靠一种人才,而必须依
靠多种多样的人才通力合作,因此,现代的管理者应懂得树
立“人无弃人”的人才观,做到知人善任,让每个员工发挥他
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企业上下同心,业绩辉煌。
西方哲学小语
杜拉克:用人的诀窍,不在于减少人的短处,而是如何发掘其长处。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
大制不割。]
——(二十八章)
真朴的道分裂成万物,有道的人体验它的朴质而用之,就
成为百官的首领。所以,完善的体制是顺其自然,不容割裂
的。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位时,有官吏向他请示,桓公叫他去
问管仲,连着几次都这样。随侍认为凡事都问宰相,国
君太好混了。齐桓公答说:“还没得到管仲以前,事事难推
动,得到管仲后,治国还不容易?”
后来,晋平公和大夫叔尚有一段对话,谈到齐桓公和管
仲。晋平公问叔尚:“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建立功业,
不知是齐桓公的功劳,还是管仲等臣子的功劳?”
叔尚的回答很有意思,他以制作成衣为喻说:“管仲善
于计划剪裁,隰朋善于削减缝补,宾胥无善于修饰衣边,而齐
桓公只知道穿衣服,所以是臣子的功劳。”
在一旁的师旷不以为然,改以烹饪为喻说:“管仲、隰
朋、宾胥无再怎么会切剁、烹煮,如果把饭菜煮好了,国君却
不尝一口,谁又能勉强他?可见是齐桓公的功劳。”
换句话说,没有管仲,齐桓公什么也不是,反过来说,没
有齐桓公,管仲什么也没得玩。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老子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
割。”君主可以不做具体的事情,但必须订定法令制度,而且
“完美的制度是不割裂”的,一旦职责明确,就不要干涉臣下
行施职权,那么,法令、制度自然而然就会传布四方。
第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