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小语
海明威:我们的肉体可以被打败,但意志永不屈服。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
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
为道。]
(四十一章)
优秀的人听见了道,晓得道伟大而真实,所以便努力不
懈地去实行;一般的人听见了道,由于识见不足,不清楚道的
本质,所以觉得道似有似无,似真似假;愚昧的人听见了道,
由于识见浅薄,根本不晓得什么是道,所以便大笑起来,以为
荒唐不经,一派胡言。其实正因为愚昧的人讥笑,才显得道的
高深奥妙,非一般庸俗之人所能体会。
有一个盲人,从小没有见过星星。他只是听说,可是他不信,
因为在他眼前,世界是漆黑的一片,他想象不出天
上有星星的样子。对他来讲,这漆黑才是真实的。所以他对人
诉苦,都说天上有星星,谁见着了?他以为别人骗他的,哄瞎
子玩呢。
有天,他找到一个见多识广的人,非常诚恳地问起天上
的事。这个人想,跟一个瞎子不可能说明天上的事情,于是就
说,天上嘛,什么都没有,一片黑漆漆的。盲人非常满意,终于
有人证明他是对的。以后再有人跟他讨论天上的事情,肓人
就会一笑置之,觉得别人都是胡扯。
我们会觉得这位盲人可笑。你看不见不等于别人看不
见,即使是别人看不见,也不等于天上没有星星。但是,先不
要取笑这个瞎子。认真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
都是程度不同的瞎子,而且也是程度不同的聋子。我们只能
看见我们所能看见的,而看不见我们看不见的。我们只能听
见我们所能听见的,而听不见我们听不见的。
这个世界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辐射多远,幅员多大,那要
根据自己心智和生理条件。于是,对于世界的感知相同或相
似的,就成了朋友。对于世界的感知相悖或差距较大,双方就
会格格不人。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因。
苏东坡有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
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同个道
理。要使平庸如“下士”的我们提升到“上士”的层次,就得
让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要求自己,
这样才能有所长进,
西方哲学小语
泰戈尔:伟人多谦虚,小人多骄傲。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
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四十四章)
名声与生命比较起来,哪一个亲近?生命与财产比较起
来,哪一个重要?得到财富与失去生命,哪一个对我有害呢?
名声、财富、生命哪一个重要?似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
题。我们先来看看老子对名的态度。
一天,士人成绮见到老子,问道:“我听说先生是个圣
人,便不顾艰辛,远道而来,希望见到您。为此,我走了上百
天,脚上磨起厚厚的茧,但仍没停止。现在见到了您,觉得您
根本不像个圣人。剩饭剩菜您不爱惜,让老鼠随便偷吃;生熟
食品成堆。还是聚敛不已,这不能说是仁吧!”
老子漠然不应.不作回答。
第二天,成绮又跑去见老子,说:“昨天我的话刺伤了
您,今天我感到很后悔.您为什么能这样待我呢?”
老子回答说:“是不是圣人。这个名其实与我不相干。先
前你说我是牛,我就是牛;你说我是马,我就是马。因为我认
为,如果我真的是牛,你说是牛,用牛这个名称讽刺我,而我
拒绝接受,这就是双重罪过。我接受别人给的名称,常常是顺
其自然地接受,并不是高兴接受才接受的。”
第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