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赤蕙“赤蜂巧”
《兰蕙小史》:“杭州邵芝岩出。毛源昌玉器店及九峰阁均曾分植之。”并附有黑白照片一帧。
《兰蕙小史》中没有“赤蜂巧”的兰品介绍。沈渊如在《兰花》有介绍:“赤壳赤花梅瓣,清末由杭州邵芝岩选出。三瓣头圆而长,瓣肉厚。捧瓣尖有厚兜,上翻似猫耳捧,分窠,小如意舌。为赤蕙中奇品。由于花形近似绿蕙蜂巧,故命名为赤蜂巧。”《乃安居笔谭》中也记入此品,所不同的一是“萼片长而反挢”;二是“缺舌”。这两点与《中国兰艺三百问》看法是相同的,但《中国兰艺三百问》最后说:“花色赤红,花形奇特,然花品极差。”丁永康先生说日本保留此种,但本人没有从现有的资料中查出,国内也不见此品现存记载与新照。本人不敢妄说。《兰蕙小史》中提到的“毛源昌玉器店”,极有可能就是毛源昌玉器眼镜店,清同治元年(1862)开设于杭州太平坊(中山中路),前店后坊。创始人毛四发,绍兴人,原在杭设摊售眼镜,后积资盘进詹源昌玉器眼镜店,改名毛源昌。绍兴人爱兰蕙当在情理之中。
据《兰蕙宝鉴》载,关文昌先生得一赤蕙,来之湖北随州:“叶长40——50cm,宽0.8——1cm,叶质糯润,叶色深绿,叶沟明显,叶姿斜立。花葶绿泛红晕,细圆挺拔,小花柄赤紫。外兰瓣纹皱(类似蜂巧),瓣宽紧边,收根细,主瓣上扬,两侧萼平肩。半硬捧心,有白头,唇瓣前端有微缺(近似蜂巧的方缺舌)。花色微黄,香味醇浓。”并附彩照一张。由于花形近似蜂巧,故名“红蜂巧”。从花品的介绍来看,不在“赤蜂巧”之下。且记于此。
18、绿蕙“华字”
《兰蕙小史》:“外三瓣放角收根,剪刀捧,大卷舌,门(应是字去子)字肩,干长,色俏。清咸丰时出塘口华氏。”无图。
沈渊如的《兰花》也有此品记载,内容也大致相同,后面加了一句:“盛放后捧瓣撑开呈开天窗形式。”亦无图。
《中国兰艺三百问》也提及此品,对叶姿描写;“叶姿半垂,细狭叶。”并称日本有此种。《韶兴兰文化》等其他兰着也有载,内容相同而简单。日本确实保留了此种,《兰华谱》、《中国春兰铭鉴》都有载,《兰华谱》记载较为详尽:“华字本品为清咸丰年间于塘口为华氏发现者。为绿茎绿花的名品。叶姿中细叶性,叶肉肥厚的半立叶形。若为大株丛生者,叶显半垂形。叶色深绿具秀雅姿势。花容三瓣成放角的水仙瓣,剪刀形捧心,大卷舌,门(应是字去子)字肩开,色净淡绿,花肉属肥厚,糯质柔味感。花径在二寸以上的大花,花茎亦细高达一尺五、六寸。堪与大一品比美。惜捧心无兜而显松驰,是为缺点。”并附黑白照一帧。这也许是兰谱中“华字”留存的唯一的黑白照。如上,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华字”,其原因有三,其一,关于此蕙的兰品,《兰蕙小史》、沈渊如的《兰花》及国内后出的兰着,均认为此花为“绿荷花”、“荷瓣绿花”,《韶兴兰文化》甚至认为是“荷瓣”。尽管我们没有见过此花,应当不具备认定的发言权,但是这些白纸黑字的介绍,岜能不令人生疑?“剪刀捧,大卷舌”,别说占两条,就是其中有一条,最多也是荷形罢了。《兰华谱》上所言的“三瓣成放角的水仙瓣”,似乎还有些道理,按照古兰谱的说法,称其为“官种荷形水仙”。大概也许能够令人接受的。从《兰华谱》中黑白照上看,主瓣上扬,外三瓣长收根,两捧天窗大张,说是普通的正格行花也不为过。那么,为何先前的兰人们将“华字”列进“绿荷花”中去呢?原因大致为蕙中荷品的稀少和选育难度;先人对荷瓣花的认识与今人的区别,现在人重中宫,在正格荷瓣中,剪刀捧“品斯下矣”,外瓣除了收根放角,是有长宽比例所限。而早先荷瓣虽重捧圆,但剪刀可以入品;外瓣虽论收根,但少了“八分长兮四分宽。”荷瓣的舌,以大圆舌最佳,其余为大留海、大如意或者大龙吞舌可以入品,大卷舌最多也是个荷形。其二,倘若此品己绝,论之无用。近几年“华字”己经引归,苗价不超400元。作为保留品种虽可引进,但你万万不可作为“荷瓣”,说是水仙,捧也无兜,至于“堪与大一品比美”,那是“日语”,不可当真。其三,此蕙选育地,“清咸丰时出塘口华氏”,清咸丰年是1851年——1861年;“塘口”,这个“塘口”实在是令人头痛的地方,如果是地名的话也好办,广东开平市有个塘口镇、陕西太白县有个塘口村、湛江有塘口、浙江开化也有塘口村。《兰蕙小史新版》中说是苏州塘口,根据何在?书中惜无交待。这“塘口”似乎还有另一种解释,江浙一带素有南国水乡之称,江河湖海的交接口,常冲淤出宽阔之滩,当地人称为“塘口”,我想吴恩元住杭州,他极有可能指附近的“塘口”,而省略了杭州两字,假如说是苏州塘口,我想吴恩元不可能省略“苏州”两字的。“钱塘江”便有“塘口”。也可能古时江浙真有“塘口”这地名,现在改成他称了。看来,还是请方家们认定吧。“华字”就说到这儿吧。
19、绿蕙“松江大荷”
《兰蕙小史》:“外三瓣阔大,平肩,剪刀捧,大卷舌。清中叶出松江。”(无图)。《兰蕙小史新版》认为此蕙出自“清乾隆年间”,并说此种己失传。“松江”在嘉兴与上海市之间,现归属上海市。
《兰言述略》记载了一品“绿荷花”名称为“松江大瓣”:“外三瓣阔大,不收根,落肩,剪刀捧,大卷舌,道光间出松江,今甚少。”是否与“松江大荷”是同种,不可考。“松江大荷”未见其他记载与传世报导,故略。
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