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兰蕙小史补遗>第25章
“杭州陈和卿”,此人是吴恩元同时代的杭州艺兰家,艺兰也几近四十年,《兰蕙小史》上记载了他的艺兰点滴:“嘉兴许霁楼云:’艺兰而不能亲手浇灌、翻种者,其好必不专,而种亦不久。‘盖许时年已七十余,于兰蕙之浇灌、翻种,尚不假手于人也。同时,杭州邵芝岩与许有同好,事必躬亲,而年亦相若。步后尘者又有陈和卿,亲手培养几四十年矣。”
“和字”也仅能暂时介绍于此。
46、赤蕙“聚珍”
《兰蕙小史》:“民国辛酉春落山赤转绿新蕙。三瓣大头细收,紧边厚肉,分窠蚕蛾兜捧心,大铺舌,平肩,细长干,色绿。同时适得一纸本马湘兰白描《风雨睛雪兰花》长卷;唐驼惠赠珂罗版唐拓十七帖。均属珍品。罗长寿携此蕊来,适逢其会,开花亦致佳品也,即以聚珍名之。”留下黑白照一帧,其题字为:“聚珍民国辛酉春落山赤转绿新蕙,同时适得一纸本马湘兰白描《风雨睛雪兰花》长卷,并唐子权先生惠赠珂罗版唐拓十七帖,均为无上珍品。罗长寿携此花来,适逢其会。开时大头细收,紧边厚肉,色绿肩平。故即以聚珍名之。淳白摄影。”
“聚珍”自《兰蕙小史》记载以后,惜不见传世。《韶兴兰文化》、《乃安居笔谭》也仅以品种记载下来,内容同《兰蕙小史》。根据《兰蕙小史》对“聚珍”的描述,“聚珍”似乎应归进水仙瓣中。可怜失落,议之无益。仅就文中提到的另两“珍”品,且说一二。
“马湘兰白描《风雨睛雪兰花》长卷”,马湘兰即马守真,明朝秦淮名妓,公元1548年-1604年,小字玄儿、月娇,号湘兰,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明朝万历间被评为“秦淮四美人之一,后来又名列’秦淮八艳‘。她一生爱兰、知兰,她不但将院宅里种满各色兰花,日日勤加培护。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深悟兰花清雅的神韵,将兰花的千姿百态呈现在画笺和诗笺上。她的一生,则象一株空谷幽兰,吐芳于世,却又遗世独立。马湘兰最擅绘坡地上随势而生的野生兰,墨色在行笔中自然显出浓淡、干湿的变化,极富层次感。兰叶多以没骨写出,行笔流畅,线条飘逸。故宫博物院至今保存着她的两幅墨迹,《兰竹石图》和《兰竹图》。日本也保存了她的一幅《墨兰图》。她的《风雨睛雪兰花》长卷,不知散落何方。”珂罗版唐拓十七帖“,珂罗版是英文音译,珂罗版印刷是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之一。多用磨沙玻璃作为版基,涂布明胶和重铬酸盐溶液,制成感光膜,用阴图底片敷在胶膜上曝光,制成印版。是19世纪德国人发明的,清光绪初年传入我国。《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首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唐驼赠吴恩元的《十七帖》也不是唐拓的原件,而是”照相平版印刷“品,由此可见《十七帖》的珍贵。”民国辛酉“是1921年;罗长寿选出赤蕙”长寿梅“,于1918年经他人转于吴恩元(有人认为是他卖给吴恩元的,不确,长寿梅转给吴恩元另有其人,叫王六九),花葶细长,色翠绿,花柄赤紫,着花8-10朵,外三瓣长脚圆头,紧边收根,侧萼平肩,蚕蛾捧心,如意舌。历史上惜无罗长寿的其它介绍。
这个”聚珍“,我也仅能不情愿地记录到此。
47、赤蕙”鹤龄仙“
《兰蕙小史》:”宣统元年,钱鹤龄掘得之赤蕙也。分窠软兜捧心,短圆舌,色绿,肩平,干细而长。风神独绝。“附黑白照一帧,照片所叙文字与《兰蕙小史》对”鹤龄仙“描述相同,后记摄影时间为”辛酉“是公元1921年。”鹤龄仙“目下不见传世,甚至兰着也少有记载。《韶兴兰文化》与《乃安居笔谭》也仅是作为品种记载下来。《五十年艺兰经验谈》、《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都有”鹤渠仙“的记载,而《乃安居笔谭》认为是两个品种。”鹤渠仙“也不见传世的消息。
钱鹤龄是当时绍兴漓渚兰农。”鹤龄仙“暂记到此。
48、赤蕙”长寿“
《兰蕙小史》:”前清光绪季年间,上海黄某为兰客郭日金排解讼事,郭因赠黄蕙花两篓,开得绿梅一本。黄君时已年逾古稀,故命之曰’寿梅‘,此种惜已不传。民国七年春,罗长寿得一新落山赤蕙头子,以佛番耳顺让与绍客王六九。余见而爱之,以价值百数十元之老花相易。开时三瓣紧边,短阔,软蚕蛾捧心,舌圆大而短,色绿,肩平,细长干。初名’寿眉‘,志所自也,摄影寄唐驼。唐为述黄君前事,故称’长寿‘以别之。“留黑白照一帧,题字为:”长寿,民国戊午新种,初名命曰’寿梅‘因上海黄灵前得绿蕙曾名’寿梅‘,此花初为罗长寿所得故迳改称’长寿‘云。放花时盆泥易燥,否则兜易破。淳白摄影并笺于九峰阁。“”前清光绪季年间“是公元1908年;”民国七年春“是公元1918年。”长寿“与”寿梅“的选出时间相差整10年。王六九是棠棣三头村的兰农,他应是”长寿“转让给九峰阁的中间人,据有关材料记载,日本的小原荣次郎曾邀请王六九与二社的钱张法一起赴日,《兰华谱》及小原荣次郎其他的《兰蕙要览》、《兰趣之友》等介绍中国兰花的专着均有此二人提供的兰艺材料。别看他是兰农,早年曾留过洋哪!”长寿“的选出人应是罗长寿。此蕙的落山地点己不可考,有人说是出在江苏,看来也没有什么根据。
关于此花的花品,《中国兰艺三百问》、《江浙兰蕙》等着介绍得较为详尽。各兰着所记该品种不同之处,便在舌瓣上。按照《兰蕙小史》上所言,此蕙的舌”圆大而短“,《中国兰艺三百问》也说”舌瓣长圆放宕不卷“;而《江浙兰蕙》却说:”《兰蕙小史》谓’舌圆大而短‘,似不妥“,拟’如意舌‘为宜”。而通过实际观察我们眼下看到的“长寿”舌瓣,确实应称“如意舌”。那么是《兰蕙小史》记载有误吗?按照《中国兰艺三百问》上所说此种“于1937年小原荣次郎携带去日本”(应当在1937年以前)。仔细对照《兰蕙小史》与《兰华谱》所留下的“长寿”舌瓣的黑白照,虽然舌端呈尖形,总体上看舌瓣还应是圆状。那么时下流行的“长寿”是否是《兰蕙小史》上所言的“长寿”,难免令人生疑。按照《中国兰艺三百问》上所说“国内原己无此种”,是1997年春“日本兰友立化岩先生又将’长寿梅‘携带来我国。日本自《兰华谱》以后一直有”长寿梅“的记载,难道是他们搞错了吗?眼下实在难说。###第26章由于年代久远,兰着在记载中也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中国兰艺三百问》上说”长寿“”1918年绍兴县王六九采得一赤蕙梅,杭州罗长寿以价值百数十元之老品种换得“的说法,完全不同于《兰蕙小史》的记载,那么发生这类舌瓣记载有误的情况,也许不足为奇。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的国内兰着,确实没有”长寿“的消息,至到八十年代以后的兰着随着返销苗的涌进,记载便详尽起来。当然”长寿“也算不得十分漂亮的蕙花梅瓣,它侧萼收根虽细但长脚,主瓣易上扬,光强花色泛红润,”如意舌“尖长,舌端偶有下宕。其价位目前也不甚高。
《兰蕙小史》中所记载的”寿梅“,我们只知道它是绿蕙,其花品《兰蕙小史》没有介绍,说”此种惜已不传“,甚是可惜。
49、赤蕙”两宜“
《兰蕙小史》:”民国二三年间,上海杨杏生等所得,旋萎不传,甚可惜也。“除了留下一帧模糊不清的黑白照,令人无法观清花容外,其余一概不晓。”民国二三年间“是公元1913年——1914年。杨杏生也不可考。自《兰蕙小史》以后,少有提到此种。”旋萎不传“。我也无话可说。
50、赤蕙:”姑苏梅“
《兰蕙小史》:”民国丙辰,常熟山毕寅伯植。捧心分头合背,舌微缺。大约总带桥角门也。“留下黑白照一帧。此种在《兰苑记事》、《韶兴兰文化》、《乃安居笔谭》中留下品种记载,惜不见传。可惜呀!”民国丙辰“为公元1916年。”毕寅伯“此人己不可考。”舌微缺“”大约总带桥角门也“,《秘本兰蕙谱》中说:”微缺舌,决是挢角出身。“这里面所说的”桥角门“便是”五门八式“中的”皱角门“里的”石榴头形“:”开宽边、武皱、飞捧、方缺口。梅仙皆出。此推上品之第五。“在这里还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在古兰谱中常见到的”文皱“与”武皱“,一般是指外三瓣发生飘翘的程度,”文皱“是说飘翘的程度较小,大都发生在瓣端;”武皱“是说飘翘的程度较大,外瓣形成波浪状态,捧瓣易翻飞。”文皱“与”武皱“大都出在”皱角门“中,”文皱“属”瓜子口头形“较多;”武皱“属”石榴头形“较多。暂到此。”姑苏梅“亦不见传,说多了也没劲。
51、赤蕙:”登科梅“
《兰蕙小史》:”民国四年,汪登科得于余姚南庙山。赤花转绿,三瓣长脚圆头,兜舌相佩。现归杨祖仁植。“附黑白照一帧。
《续兰蕙同心录》:”登科梅赤蕙新种。民国初出宁波,杨祖仁先生手植。山客汪登科所掘,因名登科。五瓣分窠半硬兜捧心,小如意舌,色绿肩平,风神极佳。惜培养失宜,己无流传矣。“此种不见传世,且记于此。文中内容,简介如下:”民国四年“即公元1915年;”余姚南庙山“,离余姚县城十里的南庙,过去是一个小集市,这里曾经建过庙,庙东大路可直通四明山。”汪登科“此人己不可考,大抵也是当时的兰农,春兰”逸品“有人说是1915年由汪登科选出,杨祖仁先生手植。”杨祖仁“四明人(宁波),是生意人,常住苏州,建有私家兰苑,当时人称兰花巨子。他一生曾培育出不少名兰来,春兰”杨氏素荷“,民国庚申春1920年宁波任成耀得杨祖仁植。外三瓣长卵形,瓣端紧边,质糯,蚌壳捧,净素大圆舌,花色娇嫩,花品端正,葶不高。叶半垂,叶柄细,叶色翠绿有光泽。”杨氏素蝶“,1920年陈义室主人杨祖仁手植。外三瓣短宽,副瓣下半幅呈素唇瓣化,大圆舌,花绿白两色相映,宛如白蝶飞舞,柔波动人。苞叶绿色,叶幅阔,半立叶。”天章梅“,民国初年汪天章掘由杨祖仁得。”永丰梅“,奉化徐阿基1920年掘,杨祖仁植。绿蕙”文鸾“杨祖仁手植。赤蕙”虞山梅“冯子才曾得于杨祖仁处。等等。关于春兰”端秀荷“的选育人,我们现在仅仅知道是”宁波杨氏“,不过这”杨氏“到底是谁?却无人知哓。王叔平在《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中说”天章梅“选育人是”宁波杨氏“,这个杨氏当然是杨祖仁了;他又同时说”端秀荷“的选育人也是”宁波杨氏“。看来极有可能是指的杨祖仁,如果杨氏是指两个人的话,是应当标明的。且记于此。
《续兰蕙同心录》中”登科梅“的附诗复下:
文章骈体艳称时,盖世应夸第一枝。
花下调琴谈旧曲,窗前披卷读笙诗。
清香可与蘅芜敌,芳信非同萧艾迟。
齐步班联鸣盛代,共赏嗅味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