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第21章
观音显象化金蝉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法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在城日久,未逢有德有行者。忽闻太宗宣扬善果,举选高僧,开建大会。主坛法师乃是江流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你道他是何宝贝?有一件锦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俟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菩萨变做一个疥癞形容,手捧着袈裟,艳艳生光。有一等〔愚僧〕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也!这两件粗物,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成佛,也值不得许多银子。”菩萨更不争炒(吵),与木叉就往前去卖。
行勾多时,只见宰相萧散朝而回。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迎着宰相。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菩萨道:“我这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萧道:“何为好,何为不好?”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萧又问道:“何为要钱,何为不要钱?”
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皈依佛法,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萧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即便下马,就与菩萨相见,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之罪。我太宗皇帝,十分好善,即今启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萧就邀菩萨入朝见驾。径进东华门里,奏上太宗。太宗问曰:“卿来所奏何事?”
萧答曰:“臣出了东华门前,偶遇二僧,乃卖袈裟锡杖。臣思法师可着此服,故领僧人见驾。”
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价值几何。菩萨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处?就值许多。”菩萨道: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化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仙娥织就,神女机成。开(闲)时新(折)叠,千层包裹透红(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鬼神怕。
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
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
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
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却说唐太宗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那和尚:“九环锡杖有甚好处?”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铜厢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人(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经带白云还。摩呵立(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内中有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这两件宝贝赐他,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叉合掌答曰:“既有德行,情愿送他。”说罢,抽身便走。唐王急令萧扯住,道:“朕照依原价奉偿,不可推避。”菩萨道:“我有愿在先。今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门,况又有德行的高僧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唐王见他苦辞,命设素宴,亦不肯领,畅然而去,依旧望东土〔地〕庙中隐避。
太宗设午朝,着魏征赉旨,宣玄奘入朝见驾。太宗道:“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早间萧迎着二僧,愿送锦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特召太(大)师至此,如不弃,可穿上与朕一看。”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文武喝采,太宗喜之不胜,又赐仪从送出朝门,各归禅座。又不觉红轮西坠,正是那: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烟,前后街坊寂静。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心养性。
光阴拈指,却当七日正会,玄奘又具表请唐王拈香。此时善声注(遍)满天下,文官武将、后妃国戚,无论大小人民,俱诣寺听讲。菩萨与木叉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两人随投寺里。只见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励(厉)声高叫道:“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跳下台来,就对菩萨道:“老师父起手,弟子失瞻,多多有罪。”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其中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正果。”
那和尚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在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将法师扯下坛来,搅乱法堂。”太宗听罢,即令军人擒来。不多时,只见那军人就将两个僧人拿到,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道:“正是。”太宗道:“既来此处,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搅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人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太宗曰:“在于何处?”菩萨道:“见在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即引上法坛开讲。”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铁棍,抖擞精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有诗为证:
瑞霭散缤纷,详(祥)光护法身。
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
唐太宗描写观音像
却说唐太宗见观音菩萨现出原身,望空朝拜。即传令旨,就着画工吴道子描写观音圣像。那菩萨驾着祥云,渐渐去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流流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十]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见了偈言,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从(重)修善果。”众官俱遵依。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傍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就去那寺里诸佛案前,太宗即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养(眷)顾如此!
我这一去,定要损(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誓不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吉日良辰,发牒出行。
次早,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时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出行吉日。”又见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太宗大喜,即宣上殿,付了关文札牒;又送个紫金钵盂,途中化斋而用;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又牵白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行程。”玄奘谢恩。唐王排驾与众官送至关外。太宗与御弟曰:“我知你出家人无号。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谢恩,就对众官而言曰:“昔日法明师父待我取讨法名,亦叫三藏;今日又蒙圣恩赐我号名,仍叫三藏。正是喜合人意,上应天心。”太宗笑道:“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早回。”两人言罢,三藏就谢太宗之恩,径辞出关而去。太宗即排驾而回。毕竟又听下回分解。
唐王设会渡亡灵,感动菩萨说原因。
指引玄奘参圣佛,号名三藏促行程。
三藏起程陷虎穴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后,不觉天晚。正是:
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
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
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
蒲团在榻上,坐到夜将分。
次日,众僧起来,收拾茶水早斋。玄奘穿了袈裟,上正殿佛前礼拜,道:“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遇(愚)迷,不识活佛真形,愿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祝罢,就回方丈进斋。斋毕,那从者整顿鞍马,促行程。三藏出了山门,辞别众僧。
三藏直西前进,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县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者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早有镇边的总兵,与本卫军官,同本处僧道,闻得是钦差御弟,上西方见佛,无不恭敬,接〔至〕福原寺安歇。安排晚斋,斋毕,吩咐二从者饱喂马匹,天不明就行。及鸡方鸣,随唤从者出离边界。
这长老心忙,太起早了,只好四更天气。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拔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三藏心慌,从者胆战,却才竦惧,又闻得里面哮吼高呼,叫:“拿将来,拿将来!”只见狂风滚滚,推出五六十个妖邪,把三藏、从者揪了上去。这法师战战兢兢,偷睛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真个是:
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
电目飞光艳,雷声振四方。
锯牙舒口外,凿齿露腮旁。
锦绣围身体,文斑裹脊梁。
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
东海黄公惧,南山南(白)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