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仲景伤寒补亡论>第10章
千金曰。伤寒一日。太阳脉弱。至四日。太阴脉大。
仲景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常器之曰。宜辨中风伤寒。有汗无汗。用麻黄桂技二汤。孙真人曰。太阳病三四日。不吐下。见芤。乃汗之。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常器之补治论曰。转下火熏。皆为逆也。可白虎加人参汤、桂枝柴胡各半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救逆汤治被火熏则无疑。桂枝柴胡各半汤。即柴胡桂枝汤也。然有三证。汗多亡阳。外证未去。虽谵语。亦不可下。当和营卫。通津液。用柴胡桂枝汤。此未被下时可用也。若已发汗。又复下之。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此为未解。宜柴胡桂枝干姜汤。此被下后。小便不利而渴者。可用也。若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被下后。小便不利。有烦惊证者。可用也。惟白虎加人参汤。治大渴饮水。口干舌燥。无表证者。可服。脉浮。表未解者。不可服。今温病风温。表未解者。皆脉浮。则不可服明矣。白虎加人参。本治里热太阳发热而渴。非里热不可服。故今去之。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庞氏曰。发于阳者。随证用汗药攻其表。发于阴者。用四逆辈温其内。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庞云补三里穴)使经不传则愈。经言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而论。言七日以上自愈何也……感之重而证有变异者死。感之轻而证无变异者自愈也。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庞注云。方言曰。南楚疾愈。或谓之瘥。或谓之了。)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朱氏曰。热在皮肤者。
表热里寒。宜先与阴旦汤。寒已。次以小柴胡加桂以温其表。寒在皮肤者。表寒里热。宜先以白虎加参汤除热。次以麻桂各半汤解其表。
大抵病有标本。治有先后。表热里寒。脉必沉而迟。手足微厥。下利清谷也。所以阴证亦有发热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主之。表寒里热者。脉必滑而厥。口燥舌干也。所以少阴恶寒而蜷。时时自烦。不欲浓衣。用大柴胡汤下之而愈……皮肤固为表而骨髓为里。有二说。所以仲景不直言表里。而曰皮肤骨髓也。夫表里者。人身之阴阳也。灵枢六篇曰。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今朱氏虽从表里法治之。然是以在内治里之法。而治在外之里也。常器之只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虽亦有理。又疑麻黄虽能和营卫。而不至骨髓。朱氏似失之深。常氏似失之浅。宜于二者之间消息用药。或用朱氏之药。则少与之。用常氏之药。则多与之可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千金翼曰。太阳中风。发热而恶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常器之云。可麻黄汤。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子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常氏曰。可服类要芍药地黄汤……见脓血而后可服。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千金云。桂枝汤加附子一个炮即是。庞氏曰。若小便数。切不可行此汤。宜用芍药甘草汤。若误行桂枝加附子汤攻表。则咽干烦躁。
厥逆呕吐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阳气。若厥愈足温。更与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微溏则谵语止……此仲景治自汗小便数之法。庞氏以治发汗漏不止小便数。其证实一也。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
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