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第7章
戊断代的专史在整部历史中,可以划分为若干时代,如两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时代中,可以又划分为若干部分,如人的,事的,文物的,地方的。含着若干部分,成为一个时代;含着若干时代,成为一部总史。总史横集前述四种材料,纵集上下几千年的时间。因为总史不易研究,才分为若干时代,时代的专史就是从前所谓断代为史,起自班固,后世因之,少所更改。不过旧时的断代,以一姓兴亡作标准,殊不合宜。历史含继续性,本不可分。为研究便利起见,挑出几样重大的变迁,作为根据,勉强分期,尚还可以。若不根据重大变迁,而根据一姓兴亡,那便毫无意义了。皇帝尽管常换,而社会变迁甚微,虽属几代,仍当合为一个时期。皇帝尽管不换,而社会变迁极烈,虽属一代,仍当分为几个时期。比如南北朝,总共不过百六十七年,而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代,北朝有北魏、北齐、北周三代。若以一姓兴亡分,应当分为四个或三个时期了。然此百六十七年间,社会上实无多大变化,所以我们仍当作为一个时期研究。其次述五代。五代不过五十二年,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若以一姓兴亡分,应当分为五个时期;然此五十二年间,社会上亦没有多大变化,所以我们应当作为一个时期研究。上面是说皇帝换姓而社会不变的,虽然是分,应当合拢来研究。又有皇帝姓氏不换而社会变迁剧烈的,虽然是合,应当分开来研究。比如有清一代,道、咸而后,思想、学术、政治、外交、经济、生活无一不变。不特是清代历史的大变迁,并且是全部历史的大变迁。我们尽可以把道、咸以前,划分为一个时期,道、咸以后,另划为一个时期,不必拘于成例,以一姓兴亡作为标准,笼统含糊下去。果尔,一定有许多不便利的地方。历史是不可分的,分期是勉强的。一方面不当太呆板,以一姓兴亡作根据,像从前一样;换一方面,又不当太笼统,粗枝大叶的,分上古、中古、近世三个时期。比较妥当一点的,还是划春秋为一个时期,战国为一个时期,两汉为一个时期(或分或合均可),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一个时期,隋、唐为一个时期,宋、辽、金、元、明为一个时期,清分为两个时期。这种分法,全以社会变迁作标准。在一个时期当中,可以看出思想、学术、政治、经济改换的大势,比较容易下手,材料亦易搜集。不管时期的长短,横的方面,各种事实要把它弄清楚。时代的专史,为全通史的模型。专史做得好,通史就做得好。此种专史,亦可分每人担任一项,分别做去。
以上讲五种专史的概说,以下就要讲五种专史如何做法。按照现在这个次序,一种一种的讲去。同学中有兴趣的,或者有志作史家的,于五种之中,认定一项,自己搜集,自己研究,自己着述,试试看。果能聚得三五十个同志,埋头用功,只须十年功夫,可以把一部顶好的中国全史做出来。人数多,固然好;若不然,能得一半的同志,甚至于十个同志,亦可以把整部历史完全做出。我担任这门功课,就有这种野心。但是能否成功,那就看大家的努力如何了。
分论一人的专史第一章人的专史总说人的专史,是专以人物作本位所编的专史,大概可分为五种形式:
(一)列传(二)年谱(三)专传(四)合传(五)人表(一)列传列传这个名称,系由正史中采用下来。凡是一部正史,将每时代着名人物罗列许多人,每人给他作一篇传,所以叫做列传。列传的主要目的虽在记叙本人一生的事迹,但是国家大事,政治状况,社会情形,学术思想,大部分都包括在里边。列传与专传不同之点:专传以一部书记载一个人的事迹;列传以一部书记载许多人的事迹。专传一篇即是全书;列传一篇不过全书中很小的一部分。列传的体裁与名称,是沿用太史公以来成例,在旧史中极普通,极发达。列传着法,具详二十四史,各种体裁,应有尽有。至于其中有些特别技术的应用,下文再讲。
(二)年谱这种着作,比较的起得很晚,大致在唐代末年始见发达。现在传下来的年谱,以韩愈、柳宗元二人的年谱为最古。年谱与列传不同之点:列传叙述一生事迹,可以不依发生的前后,但顺着行文之便,或着者注重之点,提上按下,排列自由;年谱叙述一生事迹,完全依照发生前后,一年一年的写下去,不可有丝毫的改动。章实斋说:“年谱者,一人之史也。”年谱所述,不外一个人历史的经过。这种体裁,其好处在将生平行事,首尾毕见,巨细无遗。比如一个政治家的年谱,记载他小时如何,壮年如何,环境如何,功业如何,按年先后,据事直书。一个学者的年谱,记载某年读甚么书,某年作甚么文,某年从甚么师,某年交甚么友,思想变迁,全可考见。一个发明家的年谱,记载他们如何研究,如何改良,如何萌芽,如何成熟,事功原委,一目了然。无论记载事业的成功,思想的改变,器物的发明,都要年谱体裁,才能详细明白。所以年谱在人的专史中,位置极为重要。
(三)专传专传亦可以叫做专篇,这个名词是我杜撰的。尚嫌他不大妥当;因为没有好名词,不妨暂时应用。我所谓专传,与列传不同。列传分列在一部史中;专传独立成为专书。《隋书?经籍志》杂传一门,着录二百余部,其中属于一人的专传,如《曹[曾]参传》一卷,《东方朔传》八卷,《毋丘俭记》三卷之类,亦不下十余种,可惜都不传了。现在留传下来的,要算慧立所着《慈恩三藏法师传》(即《玄奘传》)为最古,全书有十卷之多。不过我所谓专传,与从前的专传,尚微有不同。《隋志》诸传已经亡失,其体裁如何,今难确指。专就现存的《三藏传》而论,虽然很详博,但仍只能认为粗制品的史料,不能认为组织完善的专书。大概从前的专传,不过一篇长的行状。近人着行状,长至一二万字的,往往有之。只能供作列传的取材,不能算理想的专传。我的理想专传,是以一个伟大人物对于时代有特殊关系者为中心,将周围关系事实归纳其中,横的竖的,网罗无遗。比如替一个大文学家作专传,可以把当时及前后的文学潮流分别说明。此种专传,其对象虽止一人,而目的不在一人。择出一时代的代表人物或一种学问一种艺术的代表人物,为行文方便起见,用作中心。此种专传,从前很少。新近有这种专传出现,大致是受外国传记的影响,可惜有精采的作品还不多。列传在历史中虽不能说全以人物为主,但有关系的事实很难全纳在列传中。即如做《诸葛亮专传》与做《诸葛亮列传》便不同。做列传就得把与旁人有关系的事实分割在旁人的传中讲,所以《鲁肃传》、《刘表传》、《刘璋传》、《曹操传》、《张飞传》都有诸葛亮的事,不能把所有关系的事都放在《诸葛亮列传》中。若做专传,那是完全另是一回事:凡有直接关系的,都以诸葛亮为中心,全数搜集齐来;甚至有间接关系的,如曹操、刘备、吕布的行为举止,都要讲清楚,然后诸葛亮的一生才能完全明白。做专传又与做年谱不同。年谱很呆板:一人的事迹全以发生的先后为叙,不能提前抑后;许多批评的议论,亦难插入;一件事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更不能尽量纳在年谱中。若做专传,不必依年代的先后,可全以轻重为标准,改换异常自由;内容所包,亦比年谱丰富,无论直接间接,无论议论叙事,都可网罗无剩。我们可以说,人的专史以专传为最重要。
(四)合传合传这种体裁,创自太史公。太史公的合传,共有三种:
(1)两人以上,平等叙列。如《管晏列传》、《屈贾列传》,无所谓轻重,亦无所谓主从。
(2)一人为主,旁人附录。如《孟荀列传》,标题为孟子、荀卿,而内容所讲的有三驺子、田骈、慎到、环渊、接子、墨子、淳于髡、公孙龙、剧子、李悝、尸子、长卢吁子等一二十人,各人详略不同。此种专以一二人较伟大的人物为主,此外都是附录。
(3)许多人平列,无主无从。如《仲尼弟子列传》,七十余人,差不多都有叙述。如《儒林列传》,西汉传经的人,亦差不多都有叙述。
在《史记》中,合传的体裁有上列三种。后代的正史,合传体裁更为复杂。如《汉书?楚元王传》有两卷之多,楚元王交的传何以会有那样长因为刘向、刘歆都是楚元王几代的子孙,本身的事情虽少,刘向、刘歆的事情就很多。这种体裁,后来《南》、《北史》运用得极广。因为南北朝最讲门第,即如江右王、谢,历朝皆握政权,皇帝尽管掉换而世家绵延不绝;诸王诸谢,父子祖孙,合为一传,变成家谱的性质,一家一族的历史可以由其中看出。此种合传的方法,为着历史的开了许多方便。许多人附见在一个人传中,因一个重要的而其余次要的都可记载下去。如《孟荀列传》若不载许多人,那我们顶多只知道孟、荀,至于邹衍的终始五德之说,我们就不晓得了。合传体裁的长处,就是能够包括许多够不上作专传而有相当的贡献,可以附见于合传中的人。其作用不单为人,而且可以看当时状况。如《孟荀列传》就可以看出战国时学术思想的复杂情形。此种体裁,章实斋最恭维。可合的人,就把他们合在一起。章氏并主张另用一种“人名别录”。他所着《湖北通志》屡用此法,叙某一件重要事情,把有关系的人通作一个别录。比如《嘉定守城[蕲难]传》把守城时何人任何职分,阵亡的多少,立功的多少,通统列在别录上。这种可为合传体运用得最广最大的一个例子。又如《复社名士传》,先讲复社的来源,次讲如何始入湖北,又次调查湖北人列名复社者多少,以县分之,最后又考明亡以后,殉难者多少,当遗老者多少,出仕清朝者多少。这种亦可为合传体运用得最广最大的一个例子。人物专史应当常用这种体裁。
(五)人表人表的体裁,始创于《汉书?古今人表》。他把古今人物分为九等,即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所分的人并不是汉人,乃汉以前的人,与全书体例不合。这九等的分法,无甚标准,好像学校中考试的成绩表一样无聊。后来史家非难的很多,章实斋则特别的恭维,以为篇幅极少而应具应见的人皆可详列无遗。我们看来,单研究汉朝的事迹,此表固无用处;但若援引其例,作为种种人表,就方便得多。后来《唐书》《方镇表》、《宰相世系表》,其做法亦很无聊,攻击的人亦极多,一般读《唐书》的人看表看得头痛。但是某人某事,旁的地方看不见的,可在《方镇[表]》、《世系表》中查出,我们认为是很大的宝贝。章实斋主张扩充《汉书?古今人表》、《唐书?宰相世系表》的用意,作为种种表,凡人名够不上见于列传的,可用表的形式列出。“人名别录”亦即可为其中的一种。章氏所着几部志书,人表的运用都很广。所以人的专史,人表一体,亦很重要。即如讲复社始末,材料虽多,用表的方法还少有人做过。若有《复社人名表》,则于历史研究上,方便了许多。又如讲晚明流寇,材料亦不少,若有一张《流寇人名表》,把所有流寇姓名,扰乱所及的地方,被剿灭的次第等等,全用表格列出,岂不大省事而极明白吗又如将各史《儒林传》改成《儒林人名表》,或以所治之经分列,或以传授系统分列,便可以用较少的篇幅记载较多之事实。又如唐代藩镇之分合兴亡,纷乱复杂,读史虽极勤苦,了解不易。若制成简明的人表,便一目了然。诸如此类,应用可以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