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泻白散加石膏。
凉八味丸治阳亢阴虚,消烁脱肉。
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外感疟疾【肾经温疟之症】肌肉消,脑髓烁,先见烦躁发热,躁状畏人,热势稍衰,复返归肾,又见寒候,此肾经冬受风寒温疟之症也。
【肾经温疟之因】冬受风寒,藏于骨髓,至春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从内出外,则始热终寒,乃成肾经疟疾之症矣。
【肾经温疟之脉】尺脉多弦,弦紧主寒,弦数主热,浮弦外发,沉弦内结。
【肾经温疟之治】《内经》有其论,无其方,桢意壮水之主,急救其阴,六味地黄汤,柴胡、白芍药、独活、细辛,以乙癸同源,肝肾同治,藉滋阴养肾之药,滋阴降火,以治始热,佐以升散之药,升散伏寒,以治终寒,于理可通。
家秘温疟地黄汤治肾受冬寒,至春夏始发之温疟。
熟地丹皮山药白茯苓山茱萸泽泻柴胡独活白芍药细辛外感疟疾(即《金匮》少阳热疟)【风发疟之症】热极生风,消渴易饥,其脉弦数,症兼少阳。《内经》止有巨阳阳明象,而少阳之疟,惟以三阳俱虚,暗为地步,未曾明示。故仲景特以疟脉自弦弦数一条,发明《内经》内外皆热,喘渴冷冻饮料,以着少阳风发疟疾之症也。
【风发疟之因】风属东方甲乙,风能胜湿,风主乎燥,风热之邪,挟少阳木火之势,传入三阳之经,而风发烦渴之症作矣。
【风发疟之脉】疟脉自弦,弦浮风发,弦数风热,风热交作,故曰风发。
【风发疟之治】仲景以寒饮食消息之,止其烦渴,退其风热。今以知母石膏汤,合小柴胡汤治之,大便结者,大柴胡汤下之。
知母石膏汤治少阳有热无寒,风发瘅疟也。
知母石膏粳米竹叶干葛麦门冬甘草柴胡黄芩水煎,冲梨汁一碗,蔗浆一碗。呕者加芦根汁。
小柴胡汤治少阳寒热,胸满心烦喜呕。
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半夏加大枣,水煎,冲梨汁,蔗浆。
大柴胡汤治疟疾里症急,不得不下者。
柴胡黄芩半夏陈皮甘草大黄细详仲景寒饮食,必是梨汁、蔗浆、瓜汁等,但痰食凝滞于中,不可用,故补出三方治外感疟疾【瘴疟之症】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哑喑,此瘴毒疟疾之症也。
【瘴疟之因】山岚溪涧之间,湿毒蒸酿之处,瘴气入人脏腑,血聚上焦,败血瘀于心窍,毒涎聚于肝脾,则瘴毒疟疾之症作矣。
【瘴疟之脉】或大或小,或见沉伏,或见数大,或见沉涩。
【瘴疟之治】解方宜之毒,消岚瘴之气,治无一定之治,方无一定之方,当随地以措方,随机以应变。古不定方,余亦未补方也。
内伤疟疾【牡疟之症】即痰饮之疟,先寒后热,寒多热少,胸前满闷,欲吐不吐,此涎饮牡疟之【牡疟之因】风寒之邪,伏于心胃界分,不得外出,凝结痰涎作患,则胸满恶心之疟作【牡疟之脉】脉多弦滑,弦主乎疟,滑主乎痰;滑数热痰,沉弦饮结,气口沉实,食痰【牡疟之治】仲景治以蜀漆散、牡蛎汤,今予推展二条,海石二陈汤、常山草果饮。
蜀漆散仲景治牡疟原方,表无寒邪者。
蜀漆云母龙骨牡蛎汤仲景治牡疟原方,表有寒邪者。
牡蛎麻黄甘草蜀漆四味,以水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温服,若吐则勿更服。
海石二陈汤家秘痰疾常方。
海石半夏陈皮甘草白茯苓胸前饱闷,加草果、苍术、浓朴、枳壳。恶寒头疼,加羌活。
常山草果饮家秘治食痰之疟。
常山草果半夏陈皮浓朴熟苍术甘草饱闷作痛,加炒莱菔子。腹痛,加枳壳。
第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