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郑板桥集>第65章

第65章

七月七日,作《墨竹通屏》并题识。
题识曰:《画大幅竹,人以为难,吾以为易。每月只画一竿,至完至足,须五、七日画五、七竿,皆离立完好。然后以淡竹、小竹、碎竹经纬其间。或疏或密,或浓或淡,或长或短,或肥或瘦,随意缓急,便构成大局矣。昔萧相国何造未央宫,先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然后以别殿、内殿、寝殿、宫室、左右廊庑、东西永巷以经纬之,便尔千门万户,总是先立其大者,则其小者易易耳。一丘之壑之经营,小草小花之渲染,亦有难处;大起造,大挥写,亦有易处,要在其人之意境何如耳。
板桥郑燮画并题。乾隆辛巳七夕雨中成此。》
是年,罗聘妻方婉仪三十初度,板桥为作《石壁丛兰轴》。
其款识曰:《板桥道人没分晓,满幅画兰画不了。兰子兰孙百辈多,累尔夫妻直到老。乾隆辛巳,为两峰罗四兄尊嫂方夫人三十初度。郑燮草稿。》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一七六二七十岁
春日,于扬州寓斋写赠同学兄六源《兰竹石图轴》,以见志。
题识曰:《老夫自任是青山,颇长春风竹与兰。君正虚心素心客,岩阿相借又何难!乾隆壬午春日,扬州寓斋写赠六源同学兄,并题二十八字见志。板桥道人郑燮。》
初夏,作《墨竹四屏条》并题识。
其一曰:《琼条玉线才开碧,凤尾鸾翎已扫空。自是书窗借青翠,砚池茶碗色如葱。乾隆壬午初夏,板桥郑燮。》
其二曰:《秋风昨夜窗前到,竹叶相敲石有声。及至晓来浓露湿,又疑昨夜未秋清。板桥。》
其三曰:《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垂,风吹不折。板桥郑燮。》
其四曰:《老老苍苍竹一竿,长年风雨不知寒。好教真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板桥郑燮。》
小春月(十月),作《兰竹图轴》并题识。
题识曰:《昔人画竹者称文与可、苏子瞻、梅道人。画兰者无闻。近世陈古白、吾家所南先生,始以画兰称,又不工于竹。惟清湘大涤子山水、花卉、人物、翎毛无不擅长,而兰竹尤妙绝冠时。盖以竹干叶皆青翠,兰花叶亦然,色相似也;兰有幽芳,竹有劲节,德相似也;竹历寒暑而不凋,兰发四时而有蕊,寿相似也。清湘之意,深得花竹情理。余故彷佛其意。又闻有明三百年,文人皆善兰竹,今不概见,不识何故?乾隆二十七年,岁在壬午小春月,板桥郑燮。》
作《竹石堂幅》并题识。
题识曰:《竹也瘦,石也瘦,不讲雄豪,只求纤秀,七十老人尚留得少年气候。板桥郑燮。》
作《兰竹石图轴》并题识。
题识曰:《石多于兰,兰多于竹,无紫无红,惟青惟绿,是为君子之谷。乾隆壬午,板桥郑燮画并题。》
作《兰竹石四屏条》并题识。
其《竹石》曰:《记得为官种竹枝,泰山脚下峄山陲。应知尔日新篁发,定有清风忆我时。乾隆壬午,板桥郑燮。》
其《兰竹石》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写三物与大君子为四美也。板桥。》
是年,乾隆帝第三次南巡。
是年,卢见曾告休,两淮盐运都转由赵之璧接任。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七十一岁
三月三日,举行红桥修禊,板桥与袁枚于修禊席间初遇,互有诗句赠答。
四月五日,应卢见曾之邀,与杭世骏、金农诸人泛舟红桥,赋诗唱和。
《和卢雅雨红桥泛舟》:《今年春色是何心,才见阳和又带阴。柳线碧从烟外染,桃花红向雨中深。笙歌婉转随游舫,灯火参差出远林。佳境佳辰拚一醉,任他杯酒渍衣襟。》
八月,为尚宾老人作《论书法横幅》。
其言曰:《苏学士用宣城诸葛齐锋笔作字,疏疏密密,无不如意,后至惠州儋耳,囊中笔罄,乃用三钱鸡毛笔,心手俱不相应,亦苦矣。余不喜湖毫,多用画家羊毛着色,尤以泰州邓氏羊毫散笔为贵,婉转飞动,乍沉乍浮,无不如意,其亦宣城诸葛之齐锋乎?予何敢妄拟东坡,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
乾隆癸未秋八月,郑板桥书付尚宾老人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