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室者闺门也。正者。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也。三四苟合。岂能正室。所以反目。故归妹。大象曰。君子以永终知敝。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去上声○五阳皆实。一阴中虚。孚信虚中之象也。中爻离错坎。坎为血。血之象也。血去者。去其体之见伤也。又为加忧。惕之象也。惕出者。出其心之见惧也。曰去曰出者。以变爻言也。盖本爻未变错坎。有血惕之象。既变。则成纯干矣。
岂有血惕。所以血去惕出也。本卦以小畜大。四为畜之主。近乎其五。盖畜君者也。畜止其君之欲。岂不伤害忧惧。盖畜有三义。畜之不善者。小人而羁縻君子是也。畜之善者。此爻是也。
○六四近五。当畜其五者也。五居尊位。以阴畜之。未免伤害忧惧。四柔顺得正。乃能有孚诚信。以上合乎五之志。故有血去惕出之象。占者能如是诚信。斯无咎矣。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上合志者。以其有孚诚信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本卦大象中虚。而九五中正。故有孚诚信。挛者。挛缀也。缀者缉也续也。皆相连之意。即九二之牵也。谓其皆阳之类。所以牵连相从也。巽为绳。挛之象也。又为近市利三倍。富之象也。故家人亦曰。富家大吉。五居尊位。如富者。有财可与邻共之也。以者左右之也。以其邻者。援挽同德。与之相济也。君子为小人所困。正人为邪党所厄。则在下者。必攀挽于上。期于同进。在上者。必援引于下。与之协力。故二牵而五挛。本卦虽以阴畜阳。初二皆牵复吉。不为阴所畜。彖曰。刚中而志行。乃亨。刚中志行。正在此爻故亨。若旧注以三爻同力畜干。则助小人以畜君子。阳岂得亨。非圣人作易之意矣。
一阴五阳。君子多于小人。所以以初二五。皆不能畜。
○九五居尊。势有可为。以九二同德为辅佐。当小人畜止之时。刚中志行。故有孚挛如。富以其邻。小人不得畜止之象。占者有孚。亦如是也。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言有孚。则人皆牵挛而从之矣。
不必有其富也。今五居尊位。既富矣。
而又有孚。故曰不独富。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上九变坎为雨。雨之象也。处者止也。巽性既进而退。巽风吹散其雨。既雨既止之象也。雨既止。可尚往矣。
尚德载者。下三阳为德。坎为舆。成需。即需上六。不速之客三人来也。载者。积三阳而载之也。故曰积德载。此言阳尚往也。水火乃相错之卦。火天大有。曰大车以载。象曰。积中不败。则坎车积三阳。载之上往也明矣。
巽妇畜干之夫。以顺为正。巽本顺而正者也。今变坎。失巽顺而为险陷。危厉之道也。故始贞而今厉矣。
坎为月。中爻离为日。日月之象也。巽错震。中爻兑。震东兑西。日月相望之象也。言阴盛也。易中言月几望者三。皆对阳而言。中孚言从乎阳。归妹言应乎阳。此则抗乎阳也。三阳有干德。故曰君子。巽性进退不果。本疑惑之人。今变坎陷。终必疑君子之进。畜止而陷之。故征凶。
○畜己终矣。
阴终不能畜阳。故有雨止阳往之象。畜者虽贞。亦厉之道也。然阴既盛抗阳。则君子亦不可往矣。
两有所戒也。故其象占如此。阳终不为阴所畜。故杂卦曰。小畜寡也。观寡字。可知矣。
○汉桓灵之世。岂无君子。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上九出九五之上。六四安得而畜之。是雨止之时。可与三阳同德共载而往矣。
但六四之阴虽不畜阳而贞。然犹危厉。其所以危厉者。以其居君之侧。如月与日相望。借日以为光。君子征凶。宋之章惇。终借哲宗以肆报复。君子岂可曰庆而轻进乎。戒君子之轻进也。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阳多阴小。阳盛阴衰。所以雨止。然终疑一阴在君侧。征必凶也。宋之绍圣是也。
○畜阳者。必恃近君之位。可以困阨君子。故赖九五刚中之君。乃可无患。然终是近君之阴。不可不防。疑小人难保。正以君心难保也。而况司马君实。恃元佑之女主乎。
○上九阳也。而处乎上。乃退休老臣之象。卦辞曰不雨。爻辞曰既雨。则既雨二字。岂可径作雨止。当是经雨而休息者。故曰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阳德积而尚往。故贞厉。阴终疑阳之进而畜之。故征凶。
履。兑下干上。履。不处也。
履者礼也。以礼人所践履也。其卦兑下干上。天尊于上。泽卑于下。履之象也。内和悦而外刚健。礼严而和之象也。序卦。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因次小畜。
○履虎尾者。履帝位之象也。心之忧危。若蹈虎尾。凛于春冰是也。初与二非上也。故在其所履而无害。三则上矣。
稍刚即暴矣。
五中正而厉者刚也。上九不中正而元吉者。以理自治也。
履虎尾。不咥人。亨。咥重结反。音绖。
○履者足践履也。中爻巽错震。为足。有履之象。乃自上而履下也。咥者啮也。下卦兑错艮。艮为虎。虎之象也。乃兑为虎。非干为虎也。先儒不知象。所以以干为虎。周公因文王取此象。故革卦上体兑。亦取虎象。曰尾者。因下卦错虎。所履在下。故言尾也。故遯卦下体艮。亦曰尾。兑口乃悦体。中爻又巽顺。虎口和悦。巽顺不猛。故不咥人。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干。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说音悦○以卦德释卦名卦辞。而又言卦体之善。柔履刚者。以三之柔。履二之刚也。此就下体自上履下而言也。释卦名也。悦而应乎干者。此就二体。自下应上而言也。曰应者。明其非履也。三与五同功。故曰应。此释卦辞之所以亨也。帝指五。九五刚健中正。德与位称。故不疚。不疚则功业显于四方。巍然焕然。故光明。中爻离光明之象。此又卦体所履之善。非圣人不足以当之。故文王言履虎尾。孔子言履帝位。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君子观履之象。辨上下之分。上下之分既辨。则民志自定。上自安其上之分。下自安其下之分矣。
○初九。素履。往无咎。素者白也空也。无私欲污浊之意。素履即中庸素位而行。舜饭糗茹草若将终身。颜子陋巷不改其乐是也。往者进也。阳主于进。故曰往。
○初九阳刚在下。本无阴私。当履之初。又无外物所诱。盖素位而行者也。故有素履之象。以是而往。必能守其所愿之志而不变。履之善者也。故占者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独有人所不行。而己独行之意。愿即中庸不愿乎外之愿。言初九素位而行。独行己之所愿。而不愿乎其外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履道坦坦。依乎中庸。不素隐行怪也。幽独之人。多是贤者。所以能履道坦平。不过乎高。而惊世骇俗。则贞吉矣。
变震为足。履之象也。又为大涂。道坦坦之象也。幽对明言。中爻离明在上。则下爻为幽矣。
三画卦。二为人位。幽人之象也。故归妹中爻离。九二亦以幽人言之。履以坦行。礼之用和为贵。所以本卦阳爻处阴位。如上九则元吉者。以严而有和也。二与四同。二坦坦而四愬愬者。二得中而四不得中也。二与五皆得中位。二贞吉而五贞厉者。以二刚居柔。五以刚居刚也。
○九二刚中居柔。上无应与。故有履道坦坦之象。幽人如此。正而且吉之道也。故占者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有此中德。心志不自杂乱。所以依中庸而贞吉。世之富贵外物。又岂得而动之。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中爻巽错震足。下离为目。皆为兑之毁折。眇跛之象也。六画卦三为人位。正居兑口。人在虎口之中。虎咥人之象也。三变则六画皆干矣。
以悦体而有文明。乃变为刚猛武勇。武之象也。三人位。武人之象也。曰武者。对前未变离之文而言也。阳大阴小。阴变为阳。大之象也。故坤卦用六。以大终变为干君。大君之象也。咥人不咥人之反。为大君。履帝位之反。
○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刚。本无才德。而自用自专。不能明。而强以为明。不能行。而强以为行。以此履虎。必见伤害。故有是象。占者之凶可知矣。
亦犹履帝位者。必德称其位而不疚。武人乃强暴之夫。岂可为大君哉。徒自杀其驱而已。武人为大君。又占中之象也。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不足有明与行。以阴柔之才言。位不当者。以柔居刚也。又以位为志。六三。阴柔才弱而志刚。亦如师卦之六三。所以武人而欲为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四应初。故履虎尾。愬愬畏惧貌。四多惧。愬愬之象也。三以柔暗之才。而其志刚猛。所以触祸。四以刚明之才。而其志恐惧。所以免祸。天下之理。原是如此。不独象。故然也。
○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其虎尾。然以刚居柔。故能愬愬戒惧。其初虽不得即吉。而终则吉也。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初曰独行。远君也。四曰志行。近君也。志行者。柔顺以事刚决之君。而得行其志也。始虽危而终则不危。所谓终吉者此也。盖危者使平。易之道原是如此。故三之志徒刚。而四之志则行。
○九五。夬履。贞厉。夬者决也。慨然以天下之事为可为。主张太过之意。盖夬与履。皆干兑上下相易之卦。曰夬履者。在履而当夬位也。然彖辞与爻辞不同何也。盖彖辞以履之成卦言。六爻皆未动也。见其刚中正。故善之。爻辞则专主九五一爻而言。以变爻而言也。变离。则又明燥而愈夬矣。
故不同。在下位者。不患其不忧。患其不能乐。故喜其履坦在上位者。不患其不乐。患其不能忧。故戒其夬履。二之坦。则正而吉者。喜之也。五之夬。则正而危者。戒之也。
○九五以刚中而履帝位。则有可夬之资。而挟可夬之势矣。
又下应巽体。为臣下者皆容悦承顺。故有夬履之象。虽有所恃。必有所害。虽使得正。亦危道也。故其占为贞厉。其戒深矣。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有中正之德而又当尊位。伤于所恃。又下卦悦体因悦方成其夬。所以兑之九五亦言位正当。
○上九。视履句考祥。其旋句元吉。视履。作一句。与素履夬履同例。视者回视而详审也。中爻离目。视之象也。祥者善也。三凶五厉。皆非善也。考其履之善。必皆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下文其旋是也。旋者。周旋折旋也。凡礼以义合。而截然不可犯者。谓之方。犹人之步履折旋也。以天合而怡然不可解者。谓之圆。犹人之步履周旋也。礼虽有三千三百之多。不过周旋折旋而已。考其善于周旋折旋之间。则中规中矩矣。
岂不元吉。
第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