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十小儿杂症
<篇名>疳疮湿疮
属性:黄柏黄连(各五钱)黄丹(一两,水飞)轻粉(一钱)洗疮后以药敷之。
<目录>卷十小儿杂症
<篇名>湿癣
属性:蛇床子为末,韭根煎洗,腊猪油调敷。
东丹绿豆粉白矾(各一钱)调敷。
<目录>卷十小儿杂症
<篇名>痘疹
属性:盖痘本先天之气,感父母受胎时火毒而藏于左肾者也。轻者其发缓,其流远,故心、脾
、肺
生之意;后宜清凉,象秋冬之气,所以符其收藏之义也。此其大略。其间有时令
、禀气、轻重、水火、寒温、阴阳之不同,宜温矣而反
凉之,宜凉也反当温之。其人禀赋本强,清之可发;本弱者扶之可兴。时炎也,非清不流;
时寒也,非温不行。火盛凉之,水盛温之。发于阳者,清以和之;发于阴者,温以畅之。最
忌者,知发而不知收,盖发之易而收之难,收而不收者,发而过伤者也。最喜者,扶而不重
,顾其归路,保其真元也。故非大风大寒固结其腠理者,毒不可轻服也,非大虚大弱者,补
不重剂也。治在温凉寒热之间,调其出入,无过不及,则得过半矣。初热疑似之间,而辨法
有四∶一看脉,二看耳,三视目,四辨指。总以时气决之,遇火多疹,遇木多痘。一看脉者
,盖痘出于左肾,疹出于右肾,如左肾尺部脉气动,疾正逢痘发之候,则二三月前可知矣。
变动而甚则近,微则尚远,总之与伤寒一样,但伤寒起于膀胱腑而表,痘起于肾而里,伤寒
与痘俱先看尺,但有表里脏腑之别耳,未用此脉不变动以行其兆者。此看脉也。二看耳者,
肾通窍于耳,其初发必先动于少阳胆经,木主动,胆与肝为表里,肝主筋,故耳边必有青筋
见于耳叶及廓者,盛则启发近,微者浅而远,倘微而发近,则痘必轻。此看耳也。三视目,
目者五脏精华外见之所也,瞳子属肾,肾气欲发,必有浮光见于目,肾主水,目中有水气,
是肾气动而欲痘也,其远近轻重,亦以色之浅深验之。此视目之法也。四辨指者,三焦亦少
阳也,三焦之脉,贯五脏六腑之经,三焦少阳属手,其气动必见于五指。寒者,水之气也,
故发热而五指独寒者,乃肾气见于三焦而痘之候也。此四者再以时令合之,无不验矣。痘证
养阳救阴,盖二阳之病发心脾也。六日之前,清凉解毒;六日之后,当作虚证治之。五日之前
,消毒解咽喉;五日之后,宜补。
人之一身,以胃气为主,胃气即天气,天气升则地气方化而后万物生长。痘初出于阳而
后传于阴,左肾足,胃亦足,木行旺地,是真阴也,气血冲和,邪从何来?黑陷乃胃欠真气,邪
化于火,心以血养,血被火涸,心神失守,故病归肾。邪深因虚而起,有余易治,不足难扶
,肾防受邪,初出宜滋阴解毒,不使火土干涸,一出暗昧,神昏气促,带白腰痛,非肾而何?何从救解?若解而不散,阳陷于阴分,血之阳无上升耳。宜养阳为主,不可再攻,攻则正空
而邪反实,损伤胃气,不救一也。
二阳之病发于心脾,痘以二阳为主,已出未出,自汗吐下,虽急不可过用寒凉,过寒则
真气受伤矣。肝肾有益,脾胃受害,再勿汗、吐、下焉。盖肝气即胃气,喜湿热以养。升麻,麻
疹不宜用,防咽喉痛也;痘证恐灌脓之时,泄而倒塌,故用之也。小便赤而渴者,升麻葛根
汤加木瓜、连翘之类。泻而小便清,食伤腹痛不渴,五苓、神曲、木香之类。或吐下无汗,
不可妄投发表,待神至自和。已出者,宜养芽,不使枯槁,宜保元汤加芎、归;一半未出者
,加前胡、桔梗、羌活之类。火盛仍热,去保元,用消毒饮退火。如吐泻先已伤脾矣,过用
出一二日,大便闭结,是血枯肾无以济也。又恐灌浆时喉痛而泄,痘不起发,宜早行清
凉,重用芎、归并消毒饮。痰涎壅塞甚,狂言,加石膏;便闭燥热,用大黄。若早用补法,必成
或外有斑疹,是表实而风热郁于血分也。宜苏葛汤,重用前胡、桔梗、羌活、防风、连
翘、
三五日,其痘红紫,四物汤并解毒。疏痘全在前胡。热盛必用沙参。如尽用寒凉,反逼
四五日,赖胃助生发之气,非善食即无滋润也。如无他证,用保元、芎、归,仍热甚,
用消
用寒凉,陷胃无生发之气,至八九日灰白痒塌,喉痛呕恶,非胃病而何?不救六也。
六七日阴中之阴,尽付于外,而内则空虚,如锅中甑内之气,妙不可言,阳长一分,阴
长一分。用芍药使血归护,保元加芎、归、肉桂,再用白芷、木香行滞,不可太用热药,恐涸而
八九日气血尽归于外,则内虚无疑。如脓黄蜡色,不须治之。若疮嫩淡白,保元、白芷
养阴丹。靥后干燥,发热渴盛,宜救津液,恐津涸阴绝,不救八也。
九十日上体真结痂,下体不至则泻,不必忧之,阳复内回,气血下达,不比六七日起灌
之时可惧也。保元、四君子之类。反用寒凉止塞,致不思饮食,不救九也。
十二三日邪已结完,宜气平回阳。面上真痂下多水泡,四君、山楂利之。面上湿疤,遍
体发毒,保元合四物加银花、连翘之属。或血泡,或旧疮成坑不收,更加发热,胃无生生之气,
凡小儿痘证发热,苏葛散一剂,令其表和;见点,消毒饮。血药随证加减。
凡痘初热之时,即宜葛根汤。盖痘发于阴分,从阳引阴,此为至当也。
痘因表药太过,遂至不发,用理中汤一吐,其痘尽出。
第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