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伪书,其性质可分为下列各类:(一)古书中偶见此书名,其书曾否存在,渺无可考,而后人依名伪造者。例如隋刘炫之伪《三坟》,元吾衍之伪《晋乘》《楚梼杌》,此等作伪最笨,最容易发现。(二)本有其书,但已经久佚。而后人窃名伪造者。例如《汉志》“《孔子家语》二十七篇”,颜师古曰“非今所有家语”。伪书中此类最多,最不易辨。(三)古并无其书,而后人嫁名伪造者。例如隋张弧伪《子夏易传》,明丰坊伪《子贡诗传》之类。(四)伪中出伪者。例如列御寇本《庄子》寓言中人物,《汉志》有《列子》八篇,已属周末或汉初人伪撰。而今存之《列子》,又属晋张湛伪撰,并非汉旧。伪书中此类亦不少,子部尤多。(五)真书中杂入伪文者。例如《韩非子》不伪,而《初见秦篇》决伪;《史记》不伪,而《武帝纪》决伪;《论语》不伪,而“佛肸”、“公山弗扰”等章决伪;《左传》不伪,而“其处者为刘氏”等句必伪。古书中如此者极多,极不易辨。(六)书不伪而书名伪者。例如《左传》确为先秦书,然标题为《春秋左氏传》,认为解释《春秋》之书则伪。(七)书不伪而撰人姓名伪者。例如《管子》《商君书》确为先秦书,但指为管仲、商鞅所作则伪。(八)原书本无作者姓名年代,而后人妄推定为某时某人作品,因以成伪或陷于时代错误者。例如《周髀》本一部古书,指为周公作则伪;《素问》本一部古书,指为黄帝作则伪。此类书亦甚多,不易辨别。(九)书虽不全伪,然确非原本者。例如《今本竹书纪年》,汲冢遗文多在其中,然指为即汲冢本则伪。(十)伪书中含有真书者,例如《孔丛子》确为晋人伪作,然其中《小尔雅》一篇,则为《汉志》旧本。
辨伪的工作由来已久。《汉书?艺文志》明注“依托”者七,“似依托”者三,“增加”者一,隋僧法经着《众经目录》,别立“疑伪”一门,此皆有感于伪书之不可不辨。可惜怎样辨法,未得他们说明。宋人疑古最勇,如司马光之疑《孟子》,欧阳修之疑《易?十翼》、疑《周礼》《仪礼》,朱熹之疑《周礼》、疑《古文尚书》,郑樵之疑《诗序》、疑《左传》,皆为后世辨伪学先河。其他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指斥伪书亦不少。晚明胡应麟着《四部正切》,始专以辨伪为业。入清而此学益盛。
清儒辨伪工作之可贵者,不在其所辨出之成绩,而在其能发明辨伪方法而善于运用。对于古书发生问题,清儒不如宋儒之多而勇,然而解决问题,宋儒不及清儒之慎而密。宋儒多轻蔑古书,其辨伪动机,往往由主观的一时冲动。清儒多尊重古书,其辨伪程序,常用客观的细密检查。检查的重要方法如下。
一)从着录传授上检查。古书流传有绪,其有名的着作,在各史经籍志中都有着录,或从别书记载他的渊源。若突然发现一部书,向来无人经见,其中定有蹊跷。如先秦书不见《汉书?艺文志》,汉人书不见《隋书?经籍志》,唐以前不见《崇文总目》,便十有九靠不住。试举其例:
例一]《古三坟》《晋乘》《楚梼杌》,除《左传》《孟子》一见其名外,《汉》《隋》等志从未见过,亦未有人征引过。隋和元时候忽然出现,不问而知为伪。
例二]东晋《古文尚书》,和《汉书?艺文志》所载的篇数,及他书所载的篇名,都不同,故知非原本。
例三]如《毛诗序》《史记》《汉书》两《儒林传》《汉书?艺文志》皆未言及,故可决为西汉前所无。
例四]《隋书?经籍志》明言“《鲁诗》亡”,明末忽出现《申培诗说》,当然是伪。
二)从本书所载事迹、制度或所引书上检查。书中与事实文句,只有后人征引前人,不会前人征引后人,这是显而易见的。犯这类毛病的书,当然是靠不住。试举其例:
例一]《管子》记毛嫱、西施,《商君书》记长平之役,是管仲、商鞅万看不见的事。故知两书决非管、商作,最少亦有一部分为后人窜乱。
例二]《史记》载元帝、成帝时事,司马迁无论如何长寿,决不能见。故知《史记》有一部分靠不住。
例三]《左传》记智伯事,可知作者决非与孔子同时。
例四]《月令》有“太尉”官名,可见是秦人作,决非出周公。
例五]《山海经》有汉郡县名,可见决非出伯益。
例六]《易林》引《左传》《左传》自东汉始传布,可知作者决非西汉的焦延寿。
三)从文体及文句上检查。文体各时代不同,稍多读古书的人,一望便知。这种检查法,虽不必有枝节证据,然而不会错的。试举其例:
例一]《黄帝素问》长篇大段的讲医理,不独三代以前,即春秋间也无此文体。用《论语》《老子》等书便可作反证。故此书年代,可定为汉,最早亦不过战国末。
例二]《尚书》二十八篇佶屈聱牙,而《古文尚书》二十五篇文从字顺,十九用偶句,全属晋人文体,不独非三代前所有,并非汉以前所有。
例三]现引《关尹子》,全属唐人翻译佛理文体,不独非与老聃同时之关尹所能做,又不独非刘歆校订《七略》以前的人所能做,乃至并不是六朝以前人所能做。
四)从思想渊源上检查。各时代有各时代的思想,治学术史的人自然会看出,作伪的瞒不过明眼人。试举其例:
例一]《管子》里头有驳“兼爱”,驳“寝兵”之说,非墨翟宋鈃以后,不会发生这种问题。故知这书决非春秋初年管仲所作。
例二]《列子》里头有“西方之圣人”等语,其中和佛教教理相同者甚多。故知决为佛教输入后作品,决非庄子以前的列御寇所作。
例三]《大乘起信论》,旧题马鸣菩萨造。其书全属和会龙树世亲两派学说,和《藏》中马鸣别的着述思想不同。故知决非龙树以前马鸣所造。
例四]《楞严经》,杂入中国五行说及神仙家甚多,故知决非印度人着作。
例五]近人辑《黄梨洲遗着》,内有《郑成功传》一书,称清兵为“大兵”,指郑氏为“叛逆”,与梨洲思想根本不相容。故知为后人影射梨洲的《台湾郑氏始末》而作。
第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