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释诸子(或其他古籍)之书,荟萃成编最有价值者:其一,为卢抱经之《群书拾补》。抱经所校各书,有多种已将新校本刻出,其目大概都见下文剩下未刻者,有许多校语批在书眉,把它汇成此书。大率用第一种校法为多,用第二种者亦间有。其二,为王石臞之《读书杂志》,所校为《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共九种,末附以《汉隶拾遗》。石臞应用第二种校法为最精最慎,随校随释,妙解环生,实为斯学第一流作品。其三,为俞荫甫之《诸子平议》,所校为管、晏、老、墨、荀、列、庄、商、韩、吕、董、贾、淮南、扬,共十五种。荫甫私淑石臞父子,刻意模仿,《群经平议》模仿《经义述闻》《诸子平议》模仿《读书杂志》但他并非蹈袭,乃应用王家的方法,补其所未及,所以这部书很足以上配石臞。
以下把他们校释过的书分部叙论。
《荀子》
荀子与孟子同为儒家两大师,唐以前率皆并称。至宋儒,将《孟子》提升为经,而《荀子》以“异端”见斥。其书晻昧了七八百年了。乾隆间汪容甫着《荀卿子通论》《荀卿子年表》,俱见《述学?内篇》于是荀子书复活,渐成为清代显学。其书旧注只有唐杨倞一家,尚称简絜,而疏略亦不少。刻本复有讹夺。容甫盖校正多条,然未成专书。专书自谢金圃墉、卢抱经之合校本始,今浙刻二十二子本所采是也。书中列辑校名氏除卢、谢外,尚有容甫及段茂堂、吴兔床、赵敬夫(曦明)、朱文游(奂)五人。此本虽谢卢并名,然校释殆皆出抱经。谢序云:“援引校雠,悉出抱经,参互考证,遂得葳事。”然则此书实卢校而谢刻耳在咸同以前,洵为最善之本。卢校出后,顾涧苹复校所得宋本,续校若干条,为《荀子异同》一卷,附辑《荀子佚文》。郝兰皋亦为《荀子补注》一卷,刘端临台拱为《荀子补注》一卷,陈硕甫奂为《荀子异同》,陈观楼昌齐《荀子正误》,卷数俱未详皆有所发明。而王石臞《读荀子杂志》八卷较晚出,精辟无伦,诸家之说时亦甄采。惟陈观楼似未见采(?)。观楼极为石臞所推。其书已佚,可惜也次则俞荫甫《荀子平议》,四卷体例同石臞。自顾郝至王俞,皆条释别行,不附本书。最后乃有王益吾先谦着《荀子集解》二十卷,自杨倞至清儒诸家说网罗无遗,而间下己意,亦多善解。计对于此书下工夫整理的凡十五家,所得结果令我们十分满意。
《墨子》
战国时儒墨同称显学。汉后墨学之废既二千年了,郑樵《通志?艺文略》载有乐台注,久佚。乾隆四十一、二年间,汪容甫最初治此学,有校本及《表微》一卷,今不传。见《述学》《墨子叙》及《后叙》而卢抱经、孙渊如、毕秋帆同时治之。秋帆集其成为《墨子注》十六卷,以乾隆四十八年成,今《经训堂丛书》本是也。浙刻二十二子本采之毕注前无所承,其功盖等于茂堂之注《说文》。秋帆自序称“卢、孙互校此书,略有端绪,沅始集其成。……”大约渊如自有校本,而秋帆所校,则抱经相助为多。又渊如为毕注作叙,称翁覃溪(方纲)亦有校本,但毕序未及之其后顾涧苹又据道藏本重校写定一通,专务是正文字;继则王石臞摘条校注,为《读墨子杂志》六卷,俞荫甫着《墨子平议》三卷,苏爻山时学着《墨子刊误》若干卷。爻山,广西藤县人。此书陈兰甫先生为之序,称其“正讹字、改错简,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东塾集》卷三)孙仲容已采其说入《间诂》而洪筠轩颐煊、戴子高望,亦各有所校释。据孙氏《间诂?序》所称。其书吾皆未见。洪着殆指散见《读书丛录》中者至光绪间,十九年癸巳刻成孙仲容诒让“覃思十年”,原序语集诸家说,断以己所心得,成《墨子间诂》十四卷;复辑《墨子篇目考》《墨子佚文》《墨子旧叙》,合为附录一卷;复撰《墨子传略》《墨子年表》《墨学传授考》《墨子绪闻》《墨学通论》《墨家诸子钩沉》,各一篇,合为《墨子后语》二卷。俞荫甫序之,谓其“整纷剔蠹,脉摘无遗;旁行之文,尽还旧观;讹夺之处,咸秩无紊。自有《墨子》以来,未有此书”。诚哉然也!大抵毕注仅据善本雠正,即吾所谓第一种校勘法略释古训;苏氏始大胆刊正错简;仲容则诸法并用,识胆两皆绝伦,故能成此不朽之作。然非承卢、毕、孙、王、苏、俞之后,恐亦未易得此也。仲容于《修身》《亲士》《当染》诸篇,能辨其伪,则眼光远出诸家上了。其《附录》及《后语》,考订流别,精密闳括,尤为向来读子书者所未有。盖自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现代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此书初用活字版印成,承仲容先生寄我一部,我才二十三岁耳。我生平治墨学及读周秦子书之兴味,皆自此书导之,附记志感古今注《墨子》者固莫能过此书,而仲容一生着述,亦此书为第一也。
同时有王壬秋亦为《墨子注》,鲜所发明,而轻议卢、毕所校,斥为“浅率陋略”,徒自增其妄而已。惟对于《经说》四篇,颇有新解,是其一节之长。他又将《大取》篇分出一半,别自为篇,名为《语经》,可谓大胆已极。要之,壬秋颇有小慧而学无本原,学问已成的人,读他的书有时可以助理解,初学则以不读为妙。
《墨子》七十一篇中,最宏深而最难读者,莫如《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之六篇。晋鲁胜曾为《墨辩注》,惜久佚。《隋书?经籍志》已不着录,其叙仅见《晋书?隐逸传》毕注于他篇虽多疏略,为尚有所发明,独此六篇,则自称“不能句读”。惟彼据《经上》篇有“读此书旁行”一语,于篇末别为新考,定《经上》篇分上下两行横列。最初发见此经旧本写法,不能不算毕氏功劳。其后丁小雅杰、许周生宗彦,皆提出《经说》四篇特别研究,今皆不传。见孙志祖《读书脞录》次则张皋文作《墨经说解》二卷,用鲁胜“引说就经”之例,将四篇逐条拆开,互相比附,眉目朗然,这是张氏功劳。自毕秋帆与孙渊如函札往复,已发见此四篇多言名学。看毕注本《经上》篇后孙星衍跋语而邹特夫伯奇则言《墨子》中有算术,有光学,有重学,以告陈兰甫,而着其说于所着《学计一得》中。自是《墨经》内容之丰富,益为学界所注视。孙氏《间诂》,于他篇诠释殆已十得八九,独四篇者,所释虽较孙、张稍进步,然遗义及误解仍极多。章太炎炳麟《国故论衡》中有《原名》《明见》诸篇,始引西方名学及心理学解《墨经》,其精绝处往往惊心动魄。而胡适之适着《中国哲学史大纲》,惟《墨辩》一篇最精心结撰,发挥实多。适之又着《小取篇新诂》,亦主于以西方名学相引证。我自己也将十来年随时札记的写定一篇,名曰《墨经校释》,其间武断失解处诚不少,然亦像有一部分可供参考。其后有栾调甫着《读梁任公(墨经校释)》,虽寥寥仅十数条,然有卓识,明于条贯,其最大发明,在能辨墨学与惠施一派名学之异同。最近则章行严士钊常为讨论《墨经》之短文,时有创获。而伍非百着《墨辩解故》,从哲学科学上树一新观察点,将全部《墨经》为系统的组织,吾虽未细读其书,然颇信其为斯学一大创作也。盖最近数年间,《墨经》诸篇为研究墨学之中心,附庸蔚成大国,不久恐此诸篇将发挥无余蕴,墨学全部复活了。
《管子》
《管子》旧有尹知章注,讹题为房玄龄。其注颇浅陋,明刘绩颇有纠正,亦得失参半。嘉庆初,王石臞、伯申父子初校此书,时与孙渊如商榷。渊如亦自有所校,而以稿属洪筠轩颐煊。筠轩采孙、王校删其重复,附以己说,成《管子义证》八卷。嘉庆十七年成其后石臞又续有所校,更采及洪书,成《读管子杂志》二十四卷,凡六百四十余条。嘉庆二十四年成在全部《读书杂志》中,此种卷帙最浩博了。同、光间则戴子高望的《管子校正》二十六卷,俞荫甫的《管子平议》六卷,同时先后成书。这几部校释本都算很有价值。有丁士涵者,陈硕甫门人,着《管子案》四卷。硕甫手定义例,且助其搜辑。但其书不见传本,想未刻耶?但《管子》古文古训太多,错字错简亦不少,又其中关于理财一部分之文,尤多特别术语,索解为难,今后若有好学之士,能采集以上各本,更悉心研究补其所未及,别成《管子集解》,庶几本书渐渐可读了。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