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期(1368-1521)太祖到武宗;后期(1522-明末)世宗到思宗2明初(1368-1435)太祖到宣宗;中期(1436-1627)英宗到熹宗;后期(1628-明末)思宗。
3明初(1368-1435)太祖到宣宗,中叶(1436-1521)英宗到武宗;后期(1522-明末)世宗到思宗一、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一)明初专制集权的强化1行省的改制和丞相的废除。
明初,全国未统一,无暇顾及改制,中央和地方制度多沿用元朝旧制。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改革行中书省。废行省名号,在全国设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即北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382年,增设云南;永乐元年(1403),减去北平;1413年,增设贵州;两个直隶州:南京(包括江苏、安徽)和京师(包括河北),称南直隶、北直隶。于是,明朝的省定了型:13个省,2个直隶,直至清兵入关为止。布政司下设府县,置左右布政使,主管行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号称“三司”.三司各自独立,互相监督,削除了地方割据的因素。
废除丞相制。1377年,设“通政使司”,
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长官为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以夺丞相的封驳关白之权,此乃削弱相权的一大步骤。接着发生了丞相“胡惟庸案”,朱元璋以此为借口于1380年废除丞相一职。
2监察制度和特务机构的建立洪武初年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台,洪武十五年十月改为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官;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分掌刑狱、司法、监察大权;“六科给事中”,专门负责纠察六部。
特务机构——锦衣卫,下辖南北镇抚司,专门纠察功高位重之臣,功臣宿将相继尽灭,就有它的“功劳”.明成祖时设东厂,由亲信太监掌管,开启宦官专权之端。宪宗成化年间,设西厂,由宦官汪直掌管;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刘瑾设内行厂。这些既是特务机构又是宦官专权的工具,使明代政治黑暗。
3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洪武初由大都督府管辖中央和地方的军队。洪武十三年正月,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前、后、左、右、中),分辖京师和地方军队。但都督府只管兵籍和军政,不直接统率军队,也不掌管各级武官的选授权。选授权归兵部掌管,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由皇帝掌握,出征时由皇帝发令,兵部奉旨调兵,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事结束,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散归原来卫所。
在军队编制方面,则实行卫所制度。
卫所军的来源有四:一、从征;二、归附;三、谪发;四、垛集。府县各卫归各省都指挥使司管辖,各都司又归统于五军都督府。京师的卫军则分为两种:一是五军府分统的48卫军,称内卫,明成祖时曾到72卫,定名“五军营”,并添设三千营和神机营,合称“京军三大营”,为全国军队的精锐,士兵曾到280万;二是皇帝亲军,常由太监统领,直接听令于皇帝。
4刑律建明前即着手制订法律,洪武六年以唐律为蓝本,制订《大明律》,后经三次修改,到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共30卷,460条,加强了维护君主集权的内容。
5.学校和科举朱元璋很明白“治国之道,教化为本,教化之道,学校为先”的道理,所以他很重视学校建设。明代等学校大体分为三类(1)中央学校称国子学;
(2)地方学校称府州县学,教官:府学有教授,州学有学正,县学有教谕。
(3)民间办的乡间社学。以后两者为主要形式。
科举考试办法: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以程、朱熹的解释为依据,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这八部分是: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末股,并且主要部分的字数也有限定。
各级正式考试,中者即可为官,并可以做显官,荣耀门庭。渐渐地靠恩荫补官或国子监监生做官的就被人歧视,这部分人也参加科举,到明中叶以后,国子监已名存实亡,全以科举取人了。
6.抑制豪强、整顿吏治和胡兰之狱朱元璋认为,“人有恒产斯有恒心,今天下富民生长田里之间,周知民事”,故竭力扩大统治基础。建明后,在应天府收罗地主上层人物1460人到南京做官,洪武三年,迁徙江南民14241户于凤阳,其中很多是地主豪富。
洪武二十四年,迁天下富民5300户于南京;洪武三十年,又迁富民14300于南京,使这些豪强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
讨论:你如何看朱元璋·
(二)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元朝后期以来社会经济凋蔽,尤其元末长期战乱,给生产造成很大破坏,明初南北各地呈现人少地旷的境象。明太祖为巩固其统治,倡导勤政爱民,恢复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恢复经济的措施一是解放奴婢、匠户。
二是奖励垦荒。针对当时荒田多的情况,令各处农民自由垦荒、垦后即为永业,免赋役三年;招抚流亡,劝流民回乡,并规定“外逃回乡,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
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三是实行军民商“屯田”.
除上述三项主要措施外,还组织兴修水利,疏峻大运河,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规定有地五亩至十亩,须种桑、麻、棉各半亩,多者加倍,并推广植棉法等等。这些措施实行后明初社会经济很快从元末动乱低落中恢复发展起来。
第3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