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中国古代史>第22章

第22章

5.后周(951-960)郭威于950年灭后汉,第二年称帝,他自以为是周虢叔之后,故建国号曰周,都开封,郭威为周太祖,因其子为后汉所杀,收养皇后柴氏侄儿柴荣为子,郭威死后,柴荣即位,是为世宗。郭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革除后汉弊政上,放宽刑罚,罢除四方贡献,收揽人心,树立起明君形象。同时对威胁后周王朝稳定的契丹、后汉政权,采取有节制的抵抗政策――防御为主,而专致于内政改革,赢得了恢复、发展经济的时间,也赢得了政治上的稳定。所以,后周是北方的初步统一和承唐启宋的一个王朝。
后周历三帝: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计10年。
五代共8姓,14帝,历时53年。
1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城都在开封;
2后晋从建立到灭亡,都有外族的力量,其余政权都是内部的争战,只有后唐明宗时期出现了“小康”局面;
3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契丹力量不断强大,石敬瑭的屈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二)十国的兴亡与此同时,南方出现吴、吴越、南唐、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等九国和北方的北汉,史称十国。十国政局演变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乱而后治,治中有乱”的特点。
具体来讲,各国情况不一样。有的国家政局稳定时间较长,如吴、吴越、南唐;有的国家政局稳定时间较短,如闽只有太祖王审知统治时期(共18年)还算安定,以后则内乱不止,外患严重,直至灭亡。又如南汉虽为海隅之国,但其侵伐无虚日,内乱成积习。楚在建立者马殷时,曾退修兵农,减少与吴、南汉、荆南的军事冲突,初安二十余年。但从第二个王马希声以后,几个酒囊饭袋的公子轮流为王,互相厮杀,直至楚亡,前后达二十余年。有的国家在恶劣环境中求生存,如荆南,“地狭兵弱,介于吴、楚为小国”,又是南汉、闽、楚进贡中原的必经之地,环境复杂,政局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高氏本身的对策是否得当,而高季兴、高从诲父子不以屈节为耻,周旋于北方政权与吴、楚之间,竟然得以保国42年,从第三王高保融开始,荆南还延续了15年。而有的国家则在好的环境中国运短暂,如前后蜀,偏安西川,从客观环境看,易于安定,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它们的国运在十国中分别居第九位和第七位。
而北汉刘氏与后晋石敬瑭一样,对契丹奉行民族投降政策,为了满足契丹贵族的贪欲,征剥无度,人甚苦之,故其政权从来未曾稳定。
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建宋,先后灭掉南唐、吴越等。979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但相对于北方的五代来说,十国总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尤其是南方九国。由于少受中原干戈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远比五代长,如最短的前蜀也有35年,是后梁的一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86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吴越就在910年修筑了扞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另外,由于北方战争频繁,不少中原人移居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三)五代十国政权实质及其地位五代十国最大的历史特点:战争频仍、政权更替频繁。后梁维持时间最长,也只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四年,后周九年,均不到十年。即使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也超乎寻常的激烈。那么,如何看待五代十国政权的实质和地位呢。
第一,它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二,五代十国也是走向统一的过渡。而且对统一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后周,尤其是周世宗。
(四)后周的改革和统一趋势后周历史上出现了两位有为的统治者,这就是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从政绩看,周世宗名声比郭威大,但郭威是“黄袍加身”的第一人,也是一改五代皇帝那种不学无术的武夫悍将形象的突出者。《旧五代史》卷一一○《周书·太祖纪》:太祖“性聪敏,喜笔札,及从军旅,多阅簿书”,说明其还是一位喜欢读书的皇帝。周世宗从小在这一环境中长大,自然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新五代史》卷一二《周本纪》:世宗柴荣“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沈重寡言”.《旧五代史》卷一一九《周书·世宗纪》:史臣曰“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他们为了稳定政权,巩固统治,先后都进行了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改善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官。
经济方面:实行恢复发展生产、鼓励农耕的政策军事方面:整肃军纪
;淘汰老弱、吸收精锐改革的同时,周世宗进行了南征北战,显德二年(955)四月,诏翰林学士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篇,目的是听取大臣们有关统一中国的方略。其中王朴的《平边策》,为世宗所欣赏。
讨论:周世宗的统一策略统一过程:
955年,西征后蜀,取甘肃南部四州:秦、凤、成、阶。封锁了后蜀可能北进的道路,解除了后蜀对中原地区的威胁。
接着,周世宗三次亲征南唐,到958年,南唐求和,后周取得南唐江北淮南之间的14州64县。淮南的富庶大大增强了后周的经济实力,为进一步攻取江南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