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登科記後
承安五年庚申四月十二日經義牓
李俊民字用章年二十五澤州晉城
郭伯英字伯誠年三十潞州上黨
劉從謙字光甫年二十五解州安邑
張孺卿字介甫年二十七大興府左巡院
王知進字崇禮年三十一東平府平陰
孫璵字子玉年二十七大名府夏津
彭悅字子升年二十三真定府錄事司
石抹世勣字景畧年二十八咸平酌赤列千戶所
李適字適之年二十九大定府長興
晁李仲字寶臣年四十一通州三河
朱煥字文伯年四十四開封府警巡院
伯德維字公理年四十一中都和魯胡千戶所
趙楠字庭幹年二十四澤州高平
王元字善之年三十三解州司候司
糜元振字彥升年二十八磁州司候司
祁午字子善年四十一解州聞喜
潘希孟字仲明年二十八磁州司候司
孔天昭字天安年三十大興府左巡院
王毅字知剛年二十八大興府左巡院
侯尚字世卿年三十太原府平晉
高應字大中年三十二磁州邯鄲
趙銖字敬之年二十五大興府左巡院
晉蕃字天佐年二十五奉聖州礬山
巖葛希奭字仲傑年三十五婆速路五里甲海下
郝鈞字國器年三十五大名府館陶
鮑元字善長年四十四潞州長子
康鼎字晉卿年二十五博州高唐
閻詠字子秀年三十七兗州磁陽
鄧浩字君猷年二十六平陽府錄事司
宋克俊字英叔年二十七河中府錄事司
趙宇字公定年二十八澤州陵川
劉磻字溪叟年七十四濟南府章丘
杜實才字克彥年四十四南京巡院
余閱承安庚申登科記三十三人革命後獨與高平趙楠庭幹二人在一日邂逅於鄉邑哽咽道舊壬寅歲五月初吉庭幹復挈家之燕京感慨忍淚書五十六字寄之試將小錄問同年風采依稀墮目前三十一人今鬼錄與君雖在各華顛君還攜幼去燕然我向荒山學種田千里暮鴻行斷處碧雲容易作愁天癸卯春
大陽資聖寺記
晉城縣漢之高都縣也屬上黨郡晉因之後魏改屬建興郡明帝移建興於高都城孝莊帝復改建興郡為高都郡縣屬焉北齊置長平高都二郡後周又以長平安平二郡併入為高都郡隋開皇初郡廢為澤州十八年改高都縣為丹川縣因縣北丹水為名屬長平郡唐武德元年移於源漳水北三年析丹川於古高都城置晉城縣屬建州六年州廢縣屬葢州六年省丹川縣葢州入晉城貞觀元年葢州廢為澤州縣亦屬焉宋及大金因之不改本縣境內寺院二十一區大金貞祐甲戌至甲午存者十之三四資聖寺在縣北四十里大陽社北齊文宣天保四年癸酉梁元帝承聖二年也號永建寺至武成河清二年癸未建石搭二級後唐明宗長興四年癸巳立尊勝幢宋真宗天禧四年庚申改賜資聖寺周圍二百六十三步屋宇二十八閒共一百二十椽與碧落治平院澤州浴室院皆法眷也本寺素乏常住且過者稀貞祐兵火後居民蕩析鄉井荊棘寺幾於廢里人王簡等亦流落四方艱苦萬狀默有所禱異日平安到家當捨所有以荅佛力既歸乃以所居之正堂五閒與本寺修香積位其殿宇寮舍缺者完之弊者新之靡不用心焉且語耆老曰本社宋阿李生前為無後將本戶下地土一頃五十餘畝施與本寺充常住見今荒閑有無借眾力開耕給贍本寺為修飾潤色之費仍與住持僧添鉢不負我輩報恩之願眾忻然諾之命本寺僧行廣主其事行廣俗姓李本社人純愨謹愿可託故令專之自齊文宣天保四年至今癸卯七百五十一年其間升沉興廢者屢矣虐焰之酷未有甚於此時者賴有其人家風不墜不幸中之幸者也劉巨川濟之欲傳於久遠求碑以實之故書癸卯年四月初六日壬子記
澤州圖記
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九州之中為第五周禮職方氏掌天下之地圖河內曰冀州漢地里志曰河東河內得魏地觜觿參之分野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域詩唐國風此晉也而謂之唐本其風俗憂深思遠儉而用禮乃有堯之遺風焉三晉屬韓周赧王五十三年秦武安君白起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絕上黨守馮亭以上黨歸趙趙使平原君受地五十五年秦攻上黨拔之上黨民走趙趙軍於長平以按據上黨民秦因伐趙四十萬人降白起秦并兼四海分天下為郡縣漢興因之先王之迹既遠地名又多隨時改易不同漢地理志河東郡秦置濩澤端氏二縣隸焉上黨郡秦置高都泫氏二縣隸焉河內郡高帝元年為殷國二年更名沁水隸焉按澤州圖經屬禹貢冀州之域後魏置建興長平安平三郡明帝移建興郡於高都城孝莊帝復改建興郡為高都郡後周又以長平安平二郡併入改為高平郡隋初廢郡為澤州按晉城圖經本漢高都縣也屬上黨郡晉因之後魏改屬建興郡至孝莊帝改屬高都郡北齊置長平高都二郡後周併為高平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丹川縣因縣北丹水為名屬長平郡唐武德初移於源漳水北三年析丹川於古高都城置晉城縣屬建州六年州廢縣屬葢州是年省丹川縣葢州入晉城貞觀元年州廢屬澤州按陽城縣本漢濩澤縣屬河東郡今縣西三十里故城是也晉屬平陽郡後魏興安二年自故城移於今後隋屬長平郡唐武德元年於此置澤州八年移州端氏縣天寶元年改為陽城縣按端氏本漢縣屬河東郡史記趙成侯十六年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今縣是其地也其故城在縣西北三十里即漢治也晉屬平陽郡後魏置安平郡縣隸焉真君七年省太和八年復置隋開皇三年郡廢十八年自故縣移於今治屬長平郡唐武德八年移澤州於此治貞觀元年又徙州治晉城按高平縣漢泫氏縣屬上黨郡後魏於古高平城置唐志云漢泫氏縣地因以名之屬長平郡隋因之又併泫氏入焉唐武德初於縣置葢州貞觀初州廢按陵川縣在漢屬泫氏縣地隋開皇十六年以戶口滋息山川修阻遂割長平郡二縣戶析置為中縣至唐武德元年改長平郡為葢州縣亦屬焉六年移葢州於晉城縣貞觀元年改葢州為澤州縣屬澤州按沁水縣漢縣屬河內郡晉因之元魏為永安縣後於此置廣寧郡後齊郡廢改縣曰永寧隋開皇十八年復改為沁水縣屬長平郡唐屬澤州五代後因而不改皇統三年程先生左輔國碑云澤之為州葢以境內有濩澤名焉州之治晉城葢以其地故晉封名焉夫晉者堯所居之墟舜所耕耘之地一帝遺風至今猶存自開皇三年為州迄今五百六十一載葢開皇三年癸卯至皇統三年癸亥也宋張商英題桃固嶺云大舜耕耘地斯民聚落居昔人皆以舜澤名之舜耕于厯山鄭玄曰在河東漁于雷澤鄭玄曰雷夏兗州澤今屬濟陰圖經引墨子云舜漁于濩澤墨子本云漁于雷澤不同舜澤取舜耕處名之也厯山河東之境近之必有辯者州四至東至衞州界二百里以孤松樹為界自界至衞州一百六十里西至絳州界一百九十里以烏嶺堠為界自界至絳州一百四十五里南至懷州界四十五里以土堠為界自界至懷州六十五里北至潞州界一百里以山口村為界自界至潞州六十五里東南至懷州界七十五里以枯冢為界自界至懷州六十里西南至孟州界六十里分水嶺為界自界至孟州一百二十里東北至相州界二百里以城嶺為界自界至相州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晉州界一百六十里以長城嶺為界自界至晉州一百七十里至南京四百六十二里河南府二百二十五里係大定年前里堠也隋開皇三年至天興甲午六百五十二年厯唐五代宋金易十二姓或興或廢有如傳舍金國自大安之變胡騎入中原北風所向無不摧滅者貞祐甲戌二月初一日丙申郡城失守虐焰燎空雉堞毀圮室廬埽地巿井成墟千里蕭條闃其無人後二十年大兵渡河甲午正月初十日己酉蔡州城陷金運遂絕大朝始張官署吏乙未遣使詣諸路料民本州司縣共得九百七十三戶司候司六十八戶晉城二百五十五高平二百九十陵州六十五陽城一百四十八端氏一百一十七沁水三十至壬寅續括漏籍通前實在一千八百一十三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其可知也噫生斯世者何不幸邪百六之數莫能逃邪死者已矣生者倒縣何時而已邪上天之禍如此其酷尚未悔邪泫然記之庶幾父母瘡痍之民者生怵惕之心
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