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脉法
小儿五岁以下,未可诊寸关尺,惟看男左女右虎口。
食指第一节寅位,为风关,脉见易治;第二节卯位,为气关,脉见为病深;第三节辰位,为命关,脉见为命危。
紫脉为热。红脉伤寒。青脉惊风。白脉疳疾。黄脉隐隐,为常候也。黑脉者多危。脉纹入掌为内钩,纹弯里为风寒,纹弯外为食积。
五岁以上,以一指取寸关尺三部,六至为和平,七八至为热,四五至为寒。
半岁以下,于额前眉端发际之间,以名中食三指候之。儿头在左,举右手候;儿头在右,举左手候。食指近发为上,名指近眉为下,中指为中。三指俱热,外感于风,鼻塞咳嗽。三指俱冷,外感于寒,内伤饮食,发热吐泻。食中二指热,主上热下冷。名中二指热,主夹惊。食指热,主食滞。
诸病宜忌之脉
伤寒未汗宜阳脉,忌阴脉。已汗宜阴脉,忌阳脉。
头痛宜浮滑,忌短涩。
心痛宜浮滑,忌短涩。
中风宜浮迟,忌急数。
咳嗽宜浮濡,忌沉伏。
喘急宜浮滑,忌短涩。
水肿宜浮大,忌沉细。
虚劳宜微弱,忌洪数。
吐血宜沉小,忌实大。
衄血宜沉细,忌浮大。
脱血宜阴脉,忌阳脉。
痨瘵宜软缓,忌细数。
消渴宜数大,忌虚小。
腹胀宜浮大,忌沉小。
肠宜沉小,忌数大,(即痢疾)
下利宜沉细,忌浮大。(同泄泻。)
霍乱宜浮大,忌微迟。
瘕宜沉实,忌虚弱。
痞满宜浮大,忌沉小。
痿痹宜虚濡,忌紧急。
颠痫狂宜实大,忌沉细。
堕伤宜紧急,忌弱小。
金疮宜微细,忌紧数。
中恶宜紧细,忌浮大。
痈疽宜微缓,忌滑数。
中毒宜洪大,忌微细。
新产宜沉滑,忌弦紧。
带下宜虚迟而滑,忌疾急。
崩漏宜微弱,忌实大。
蚀宜虚小,忌紧急。
腹痛宜沉细,忌弦长。
怪脉
雀啄连三五至而歇,歇而再至,如雀啄食,脾绝也。
屋漏良久一至,屋漏滴水之状,胃绝也。
弹石从骨间劈劈而至,如指弹石,肾绝也。
解索散乱如解绳索,精血竭绝也。
虾游沉时忽一浮,如虾游然,静中一动,神魂绝也。
鱼翔浮时忽一沉,譬鱼翔之似有似无,命绝也。
釜沸如釜中水,火燃而沸,有出无入,阴阳气绝也。
七诊
岐伯曰:“察九候七诊,(九候注见前。)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此言九候之中,有独见之脉,而与他部不同,即按其部而知其病之所在也。七者之中,既言独疾则主热矣,既言独迟则主寒矣,而又言独寒独热者,何也?必于阴部得沉微迟涩之脉,故又言独寒也;必于阳部得洪实滑数之脉,故又言独热也。独陷下者,沉伏而不起者也。)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形肉脱去者,大肉尽去也。脾主肌肉,为五脏之本,未有脾气脱而能生者。虽九候之中无独见之七诊,然终不免于死亡矣。)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从,顺也。谓脉顺四时之令,合五脏之常,及与病症为顺也。既得顺候,虽有独大、独小等,不至于死也。)
必先问明然后诊脉
《素问·征四失篇》曰:“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气口,妄言作名,为粗所穷,何病能中?”(此言不问其症之所由起,先与切脉,未免模糊揣度,必不能切中病情者矣。)
《素问·疏五过篇》云:“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脱营、失精,皆阴气亏损也。贵者忽贱,富者忽贫,未免抑郁而下舒,气滞则血滞,久则新者不生,滞者成疾,故言脱、言失者矣。)
【按】古之神圣未尝不以望闻问切四者互相参考,审察病情,然必先望其气色,次则闻其音声,次则问其病源,次则诊其脉状,此先后之次第也。近世医者既自附于知脉,而病家亦欲试其本领,遂绝口不言,惟伸手就诊,而医者即强为揣摩;若揣摩偶合,则信为神手,而揣摩不合,则薄为愚昧。噫嘻!此《内经》所谓“妄言作名,为粗所穷”,如是而欲拯危起殆,何异欲其入室而反闭门耶!王海藏云:“病患拱默,惟令切脉,试其知否。夫热则脉数,寒则脉迟,实则有力,虚则无力,可以脉知也。若得病之由,及所伤之物,岂能以脉知哉!故医者不可不问其由,病者不可不说其故。”苏东坡云:“我有病状,必尽告医者,使其胸中了然,然后诊脉,则疑似不能惑也。我求愈疾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若二公之言,可以发愚蒙之聋矣。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