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针灸素难要旨>第17章
二十三、膝痛胫酸蹇膝伸不屈治其捷,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若折治阳明中俞。若别治巨阳少阴荣,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
上为关,头横骨为枕。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开之,针大如厘,刺膝无疑。
二十四、啮舌啮颊啮唇重舌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视主病者则补之。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二十五、欠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肾主欠,取足少阴。
二十六、哕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连,复出于胃故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阳。
二十七、唏噫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
二十八、振寒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二十九、(丁可反)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事,气不能复,故为。因其所在,补肉分间。
三十、嚏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本。
三十一、泣竭成盲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见,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颊项。
三十二、太息忧思则心系急,急则气约,气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三十三、涎下饮食入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涎出者,是蛟蛔也。以手聚按,坚而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
三十四、口目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急不能卒视,治皆如上方也。
三十五、肠鸣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补足外踝下留之。
三十六、目眩头倾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补足外踝下留之。
三十七、喉痹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三十八、齿痛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
三十九、衄衄而不止血流,取足太阳,血取手太阳,不已,刺腕骨下,不已刺中出血。
四十、喘中热而喘,取足少阳中血络。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四十一、怒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四十二、颇(若感切)刺手阳明。颇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四十三、项痛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
四十四、足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补其荣而通其俞。
四十五、下血病注下血,取曲泉。
四十六、疝痛在小腹,小腹痛不得大小便,名曰疝。得之寒,刺小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四十七、转筋转筋于阳治其阴,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转筋者,立而驻之,可令遂已。
四十八、厥厥,挟脊而痛者至项,头沉沉然,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
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取足太阴。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阳明之厥则巅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面热,胁痛,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小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