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五行大义>第17章

第17章

所以穷极中和。为万物之元也。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是也。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软。万物生长。楙之。未令种刚强大。故林钟为地元。律长六寸。六者。
所以阴承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是也。干知大始。坤作成物。正月。干之九三。万物棣通。簇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大簇为人元。律长八寸。八象于卦。庖羲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后以裁成天地人道。是为三元。律之始也。感精符云。十一月。建子。天始施之端。谓之天统。周正服色尚赤。象物萌色赤也。十二月。建丑。地始化之端。谓之地统。殷正服色尚白。象物牙色白。正月。建寅。人始化之端。
谓之人统。夏正服色尚黑。象物生色黑也。此三正律者。亦以五德相承。以前三皇为正。谓天皇。地皇。人皇。皆以天地人为法。周而复始。其岁首所书。乃因以为名。欲体三才之道。而君临万邦。故受天命而王者。必调六律而改正朔。受五气而易服色。法三正之道也。周以天统。服色尚赤者。阳道尚左。故天左旋。周以木德王。火是其子。火色赤左行。用其赤色也。殷以地统。服色尚白者。阴道尚右。其行右转。殷以水德王。金是其母。金色白。故右行。用其白色。夏以人统。服色尚黑者。人亦尚左。夏以金德王。水是其子。水色黑。故左行。用其黑色。
又云。帝王之兴。多从符瑞。周感赤雀。故尚赤。殷致白狼。故尚白。夏锡元珪。故尚黑。此皆先兆气王之符。子母相助之义。如汉以火德镇星之精。降为黄石。授子房以兵信。助沛公而灭楚。非五运之色。相扶为用。孔子云。夏正得天。此谓得天道四时之气。应八节生杀之期也。
故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兼三代而为法。盖取其可久者也。秦以建亥之月而为岁首。汉初。因秦正朔。自魏已后。自用夏正。至今无改。以其得天气也。又。遁甲。太乙九宫元辰。皆有三元。并起甲子。初为天元。尽六甲。次甲子为地元。又次甲子为人元。遁甲以冬夏二至后。甲己之日。夜半时。为甲子元首。三元各分为三。故一百八十日为元卒。阴阳两道。尽一岁之用。太一以初元甲子六十年为一纪。次甲子为第二纪。满六纪三百三十年为一周。九宫别以己亥为元首。分为五元。初己亥六十年为天元。次己亥六十年为地元。次己亥六十年为人元。次己亥六十年为河元。次己亥六十年为海元。九年一周。四九三十六。亦周六甲之大数也。三元正朔。并从律吕。应历定时。皆配五行。故同此释。
第十六论七政
夫七政者。乃是玄象之端。正天之度。王者仰之。以为治政。故谓之政。七者。数有七也。凡有三解。一云。日月五星。合为七政。二云。北斗七星为七政。三云。二十八宿。布在四方。方别七宿。共为七政。此三种七政。皆配五行。并三辰之首也。日月五星为七政者。尚书。考灵曜。七政曰。日月者。时之主也。五星者。时之纪也。
故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七政。谓日月五行之政。七政。卽日月五星也。日者。河图汗光篇云。日为阳精。始日实也。元命苞云。阳以一起。故日。日行一度。阳成于三。故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其言偻呼。俗人见偻呼似乌。故以名之。
又云。火精阳气。故外热内阴。象乌也。日尊故满。满故施。施故仁。仁故精。精在外。在外。故大。日外暑。外暑。故阳精外吐。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布在四方。日。日一历。无差迟。使四方合如一。故其字四合一也。白虎通云。日径千里。围三千里。下于天七千里。太玄经云。日一南。万物死。日一北。万物生。物理论云。夏则阳盛而阴衰。故昼长而夜短。冬则阴盛而阳衰。故昼短而夜长。行阳道长。出入卯酉之北。行阴道短。出入卯酉之南。春秋阴阳等故行中道昼夜等也。考灵曜云。春一日。日出卯入酉。昴星一度中而昏。斗星十二度中而明。仲夏一日。日出寅入戌。心星五度中而昏。营室十度中而明。秋一日。日出卯入酉。须女四度中而昏。东井十一度中而明。仲冬一日。日出辰入申。奎星一度中而昏。氐星九度中而明。卯酉阴阳交会。日月至此为中道。万物盛衰出入之所。故号二八之门。以当二八月也。
故诗推度交云。卯酉之际为改政。汉书。天文志云。日者。君之象。君行急。则日行疾。君行缓。则日行迟。迟疾失其常。则蚀。蚀在交道也。蚀者。阴侵阳。臣凌君之象也。
故日蚀修德以禳之。月者。春秋元命苞云。月者。阴精。为言阙也。中有蟾蜍与兔者。阴阳两居相附。托抑诎合。阳结治其内。光炬中气似文耳。
兔善走。象阳动也。兔之言僖僖呼呼。温暖名也。月。水之精。故内明而气冷。阴生不满者。诎于君也。至望而盈者。气事合也。盈而缺者。诎向尊也。其气卑。卑。故修表成纬。阴受阳精。故精在内。
所以金水内景。内景。故精阴沈执不动。月为阴精。体自无光。藉日照之乃明。犹如臣自无威。假君之势。乃成其威。月初未政对日。故无光。缺。月半而与日相对。故光满。十六日已后。渐缺。亦渐不对日也。汉书。天文志云。月。日行十三度四分度之一。立春。春分。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季夏行中道。赤青出阳道。白黑出阴道。晦而见西方。谓之朓。朔而见东方。谓之朒。若君舒缓。臣骄慢。故日行迟。而月行疾。君肃急。则臣恐惧。故日行疾。而月行迟。不敢迫近君位也。其行迟疾失度。亦蚀。蚀者。当日之冲有闇虚。闇虚当月则月蚀。当星则星亡。月蚀者。阳侵阴也。董仲舒云。于人。妃后大臣诸公之象。月为刑。故月蚀修刑以禳之。五星者。说文云。星者。万物之精。或曰。日分为星。故其字日下生。史记云。星。金之散精。星陨为石。此金是也。春秋云。陨石于宋。陨星也。
又云。星者。阴精。金亦阴也。列而言之。各配五行。不独主金。岁星。木之精。其位东方。主春。苍帝之子。人主之象。五星之长。司农之官。主福庆。凡有六名。一名摄提。二名重华。三名应星。四名缠星。五名纪星。六名修人星。其所主国。曰吴。齐。超舍而前为盈。退舍为缩。行邪则主邪。行正则主正。政急则行疾。政缓则行迟。酷则行阴。和则行阳。行阳则旱。行阴则水。治则顺度。乱则逆行。以其主岁。故名岁星。荧惑。火之精。其位南方。主夏。赤帝之子。方伯之象。五星之伯。上承太一。下司人君。谓天子理也。伺无道。出入无常。为天伺察。所往主兵乱贼丧饥疾。凡有二名。一名罚星。二名执法。其所主国。曰荆。越。是太白之雄。出南为荧惑。居西为天理。在东为县息。以其出入无常。故名荧惑。镇星。土之精。其位中央。主四季。女主之象。
主德。为五星之王。一名地候。伺女主之邪正。入阳则为外。入阴则为内。四星皆失。镇星乃为动。以其镇宿不移。故名镇星。太白。金之精。其位西方。主立秋。白帝之子。大将之象。以司兵凶。日南方。太白居其南。日北方。太白居其北。曰盈。日南方。太白居其北。日北方。太白居其南。曰缩。未可出东方而出东方。名重华。未可下东方而下东方。名少岁。未可出西方而出西方。名太白。未可下西方而下西方。名白省。凡有六名。一名天相。二名天政。三名大臣。四名大皓。五名明星。六名大嚣。诗云。东曰启明。西曰长更。其所主国。曰秦。晋。郑。太白是岁星之雄。太白主兵。兵。西方。金。色白。
故曰太白。辰星。水之精。其位北方。主冬。黑帝之子。宰相之象。主刑。政酷则不入。政和则不出。凡有六名。一名安调。二名细极。三名熊星。四名钩岁。五名伺农。六名勉星。其所主国。曰赵。代。辰星主德。是天之执政。出入平时。
故曰辰星。经云。五车西北第一星。曰太白。次北一星。曰辰星。次东北一星。曰岁星。次东南一星。曰镇星。次西南一星。曰荧惑。此当五星分气也。
又云。岁星变为彗星。欃云。枪云。天狗。荧惑变为彗星。蚩尤旗。格泽。镇星变为狱汉。天沸。旬始。虹蜺。太白变为彗星。卽扫。辰星变为枉矢。天枪。天棓。并是五星气乱。见妖星也。王者视之。以知得失。考灵曜云。岁星为规。荧惑为矩。镇星为绳。太白为衡。辰星为权。权衡规矩绳。并皆有所起。周而复始。故政失于春。岁星满偃。不居其常。政失于复。荧惑逆行。政失于季夏。镇星失度。政失于秋。太白失行。出入不当。政失于冬。辰星不效其乡。五政俱失。五星不明。春政不失。五谷孳。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时无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丧。五政不失。日月光明。此则日月五星。共为七政之道。亦名七曜。以其是光曜运行也。北斗为七政者。北斗。天枢也。天有七纪。斗有七星。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有七也。尚书纬云。璇玑。斗魁四星。玉衡。拘横三星。合七。齐四时五威。五威者。五行也。五威在人为五命。七星在人为七端。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虞录云。北斗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