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杨氏。六世同居。旌义门。有讳崇者承其後。尤孝谨。子孙互相乳哺。家鸡化之。互哺其子。初年七十余口。季年倍之。用俭以裕。构宅三十六年无哭声。仅一老妇人殁。崇率子弟拜祷。须臾死妇复活。活十二年卒。家无丧者四十八年矣。崇卒。年九十一。卒时。里有鼓乐声。有梦请公为福甯地主者。连江令章武闻其义。去七十里。行至其家。视崇。崇在田。子孙儿童出见。武赐杨梅食之。羣儿班立序啖。惟谨。虽至少者不紊。武叹美而去。
义友
陈东已死。弃其屍。其友李猷偶寻妇翁。诣行在所。知状。哭且诉曰。少阳以忠谏死。劲节英气。当不与草木同腐。吾欲收葬而莫能得。少阳有灵。其启我心。越一日。得屍。又一日。得其元如生。合而敛之。归葬。猷字嘉仲。鄞县人。
义姻
宋张泊典相州。部民张某杀一家六人。诣县自陈。县上州。泊诘其故。曰。某之姻某。贫困。常纳息於某家。少负必被诟辱。我熟见而心不平。思为姻家报雠。幸毕其志。然所恨七口而遗其一。使有□类。私雠已报。愿就公法。泊曰。杀一家甯无党乎。对曰。某既出身就死。肯复连及同谋。又曰。汝何不亡命。对曰。姻家即其邻。若不获盗。彼岂得安。曰。汝不即死。何就缧绁。曰。我若灭口。谁当辩吾姻之不与谋。又孰与暴其事於天下。等死。死义。可乎。泊曰。吾将闻上免汝。曰。杀人一家。安敢苟活。且先王以杀止杀。若杀人者不诛。是杀人终无已。岂愿以一身乱天下法哉。速死为幸。泊嗟叹久之。卒按法诛。河朔间无不传其事者。
义仆
我朝有义仆阿寄。李温陵发挥。谓在我辈之上。近阅谐史。记杨忠一则。似又在阿寄之上。盖寄只勤劳知礼。而忠奋力挽幼主于流宕之後。即犯死亦不顾。尤为奇特。阿寄传见田汝成集中。杨忠。宋时人。谐史。宋沈俶撰。所记似皆事实。而名曰谐。岂真谐耶。抑别有所寄也。
金养者。王华仆也。嘉靖中。倭寇至。华族女妇数十人前遯。贼望见。逐之。众大窘。养麾之曰。主第走。养能扞之。即扼桥格贼。白刃如林。独以孤梃出入死鬬。良久始仆。而主人远矣。王氏既免。思养功。欲祠之。而竟不果云。
王环者。曾石塘铣之仆也。方临西市。作诗曰。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功虽未就。其志可哀。
【河套之役。最为无谓。今无河套。而中国金瓯无缺也。彼时唐荆州屡有害。而曾不听耳。】
环。沧州人。本回回种。虬髯铁面。负脊力。善骑射。曾闻其勇。致之幕下。俾教射。被逮时。泣谓其下曰。上怒甚。死自吾分。顾吾妻子奈何流落边鄙。为沟中瘠乎。环闻亦泣曰。公无忧也。某力能致之归。曾既被刑。妻子安置城固。环乃以小车载夫人与其二子从间道去。环日则具汤粥。夜则露宿邸舍外。间关数千里。不懈。後遇赦。归维扬。酬之金帛。不顾而去。环能书。给事陆锦衣家。陆遇之厚。改给事朱锦衣家。以寿终。
孙明。丁尚书汝夔之仆也。尚书坐虏阑入诛。仲子懋正谪戍辽阳。明从焉。居半岁。懋正死。无何妻复死。遗一子。方五月。明日夕涕泣。抱儿往村媪丐乳。或市牛羊酪哺之。每监司行部至。辄哭诉冤状。泪尽继之以血。当事者怜之。为脱其籍。得归。间关数千里。昼负儿。且行且泣乞。甯己不食。不令儿馁也。夜宿。辄择温燥与同卧起也。间月始得达家。事儿如事主。仍追理其遗产。为族戚乾没者。白之官。出入具一尺籍。及长。悉以付之。仍孑然一奴也。儿名继志。得为邑庠生。明以老寿终。
张礼。刘养正之仆也。养正方与甯庶人密谋。礼心忧之。常于屏处。哭谏不听。有方士言长生者馆养正所。养正北面礼信之。夜定。仆走其所。叩头。言愿有请。其人曰。若岂欲方术乎。对曰。非也。因流涕言。今吾主与甯藩通。异日必及祸。祸不小。而诸人无能为言者。今独信先生。窃观於往来。为主所蔽敬。无瑜先生者。殆天以先生悟吾主也。愿先生为一言。毋附甯。其人乃大惊。晨起去。不知所之。後养正死狱中。礼收屍葬之。为木主。怀以归。寻簿录养正家。礼愿从。吏逐之去。曰。我主母乃行。我家人安得去。徒跣京师。馈其妻狱中。妻死。奉屍归。合奏养葬。岁辄上冢。哭而祀之。
真州袁山人服麟。有仆名志。失其姓。山人好饮酒。性跅弛也。慕为方外游。及诸秘戏幻术。年二十余。妻死。遂终身不娶。游行郡国。辄以志从。岁丁西之夏。山人逃暑金山。与所亲纪生者饮而醉。夜且阑矣。二人各踞石临江如厕。山人恍惚间若有鬼物挽之入水。纪生见。急呼志。汝主溺矣。志仓皇奔水滨。审其已溺。遽自投下。纪生急呼其仆善水者。助之拯。其仆胡卢曰。入则俱毙耳。胡拯为。仅褰裳水际。垂手左右。援之不及也。志既入江。挟得其主。尽力持之。不舍。沉而复浮者数四。自分必死。适为旋湍所激。回至崖侧。与纪仆手相值。纪仆援得之。大呼主来救。於是四人者。猿臂而出。出则山人死矣。志哭之恸。谋经纪其丧。寺僧闻变。皆来集。无何。山人蹶然而起。都忘。如醉梦中。体亦无苦。时五月十有三日也。翌日。二人平复如常。众俱叹异之。工部郎谢在杭在真州。故与山人善。亲得其详。作传。
书仆书佣
王弇州书室中。一老仆。能解公意。公欲取某书。某卷、某叶、某字。一脱声。即检出待用。若有夙因。余官南雍。常熟陈抱冲禹谟。为助教。其书满家。亦有一仆如弇州。乃知文人必有助。即仆隶。天亦饶之。荆川先生有书佣胡贸。作胡贸棺记。
书佣胡贸。龙游人。父兄故书贾。贸少。乏资。不能贾。而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余不自揆。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塞栋者。稍删次之。以从简约。既披阅点窜竟。则以付贸。使裁焉。始或篇而离之。或句而离之。甚者或字而离之。其既也。篇而联之。句而联之。又字而联之。或联而复离。离而复联。错综经纬。要于各归其类而止。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多不能为此。贸于文义不甚解晓。而独能为此。盖其天窍使然。余之於书。不能及古人蚕丝牛毛之万一。而贸所为。则蚕丝牛毛之事也。嗟乎。书契之不能还於结绳。书契又繁而不能还于简也。固也。然余所以编书之意远矣。非贸则余事无与成。然贸非余则其精技亦无所用。岂亦所谓各致其能也哉。贸平生无他嗜。而独好酒。佣书所得钱。无少多。皆尽于酒。所佣书家。不问佣钱。必问。酒能厌否。贸无妻与子。佣书数十年。居身无一壠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其颛若此。宜其天窍之亦有所发也。余年近五十。兀兀如病僧。益知捐书之乐。视向所为披阅点窜若雠我者。盖始以为甘而味之也甚深。则觉其苦而绝之也必过。其势然也。余既不复一有所披阅点窜。贸虽尚以佣书餬口诸士人家。而其精技亦虚闲而无所用。然则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然。独士之遇世然哉。此余与贸之相与。始终可以莞然而一笑者也。余既不复有所披阅点窜。世事又已一切无所与。则置二杉棺以待长休。贸无妻与子。无一钱之蓄。死而有棺无棺不可知。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而书此以为之券云。呜呼。百余年後。其书或行於世。而又或偶有好之者。慨然追论其故所删次之人。则余之勤因以不没。而贸乃无以自儿。是余专贸之功也。余之书此。亦以还功於贸也。虽然。余既以披阅点窜为雠。而岂欲後人又以披阅点窜知余也哉。然则贸之硉硉勤苦。从事於割截离合。而一付之无何有之乡也。与一醉亦无以异也。其亦何憾之有。
仆惜字纸
冯南江恩。有仆冯勤。其父佣者也。素多病。日者谓其短造。甚忧之。问一道士。何以延年。道士曰。若为佣。不能积德。惟勤洒扫。惜字纸。乃可延耳。佣乃市箕帚。徧历所居村巷。凡有秽恶。悉为扫除。见一字。则取置于筒。至暮焚之。岁以为常。寿至九十七。无疾而终。
父子
古谓父子不同舟。盖思风涛一旦并命绝嗣也。与老子压石磨。缚大绳观井同。
续博物志以鲧为颛帝之子。
夷狄禽兽知母不知父。都邑之士知尊祢。大夫知尊祖。诸侯及太祖。天子及始祖。
吕向生父岌客远方不还。少丧母。失墓所在。将葬。巫者求得之。不知父在亡。招魂合诸墓。後有传父犹在者。访索累年。不获。他日朝还。道见一老人。物色问之。果父也。下马抱父足号恸。行人为流涕。玄宗闻咨叹。官岌朝散大夫。赐锦彩。给内教坊乐工。娱怿其心。
程大中先生自撰墓志。子六人。长应昌、次天锡。皆幼亡。次明道、又次伊川两先生。次韩奴、蛮奴。皆夭。女二。席延年、李正臣。其壻。
父子与庆成宴
嘉靖四年郊祀庆成宴。大学士杨廷和子慎、左司马姚镆子涞皆为修撰。大司马金献民子皋为检讨。皆父子与宴。为盛事。三公官高有名。而皆有子。其子爵位清华而皆不甚显。可见际遇极盛者。亦造化所忌。与而不必尽与也。况下此者乎。
三及第子
父为显官而子赐及第者。程襄毅信子敏政、谢文正迁子丕、皆至侍郎。白恭敏圭子钺至尚书。当时庆成宴亦必并与。特非同时耳。至子为显官而班於父之上者。往往有之。子居津要而父为卑官末秩。忘在得之戒者。尤不可胜数也。
两翰林父
翰林父为官者甚多。乃余年友吴曙谷阁学父一龙岁选知高邮州。方严有品格。林兼宇宗伯父焲章。乡进士。官参议。温裕有才情。庚子外察。阁学方为编修。以使事抵州署。长跪促归。阁学子有举乡书者。宗伯子铭鼎。会魁、莱州太守。
同居异室
吕文穆公父母以口舌相戾。遂异处。交誓不复嫁娶。吕既贵。泣请同居。然终异室而处。
学士少年牧豕
曾学士棨。少不得於父。父督之货家。豕突蹇其足。又息不丰。逐之。学士即牧。手书策不弃。遂擢大魁。事父至孝。
贤母
陆天全完。为冢宰。母夫人叶氏贻书以物禁太盛为戒。陆败籍没。叶亦逮诏狱。神色怡然。後出狱。死於长安官舍。人咸智而伤之。叶之幼也。庭有积水。一儿溺焉。女伴曳之。愈沉。叶夺而纵之。儿遂起。识者谓有司马公之风。
冯南江父子忠孝。人人知之。然当被逮考掠时。讹言汹汹。欲籍其家。家人奔溃。其母吴氏挈孙行可入京。沥血为疏奏曰。儿戆无状。万有余罪。但妾临年。不忍见子刑戮。愿身赎孤以延嗣息。事虽不报。而行可卒申其说。末减戍雷。犹得补考绩。封吴太孺人。世庙英明。宁可溷请。盖亦深监慈德而默以旌之矣。御史归。遂葺慈训堂以居。今御史父子有祠。而於太孺人竟何如也。
我郡守栗公祁。号东阳。东昌夏津人。余年十二。以童子试。望见之。白皙丰下。岳岳有神。清操振绝。公生一二岁孤。母萧。年二十二。抚之。贫甚。一夜风雨大至。抱儿起坐。壁坏压焉。邻妇举火照之。颓楹覆砾。室中之物皆虀粉。母子被发裂裳。体肤皆无恙。遂持长斋以报神贶。後公为山西参政。殁。萧尚在。教二孙。时中、用中。有才名。世其家。
栗饮量甚洪。过吾里董宗伯宅。巨觥犹未洽。睨海斗。可容三筋。侍者持以前。戏曰。此泰大。不能任。宗伯即以寿。平饮自如。将毕。又曰。不可再。凡三进。乃怡。就坐。鬯饮而别。然公颜色不变。若未尝饮者。迁官抵苏州。一面檠。乃衙中物。母夫人见之惊。令役持还。
李及泉颐。母夫人张氏有贤行。怀妊时。流贼入境。往山穴避之。适其兄遇於涂。曰。彼穴人众。不可居。余家近地可避。遂从之去。甫入而寇至。寇退。往视前一穴。则石崩。百十人皆虀粉矣。及泉守我湖。有名。余出其门。後官右都御史治河。闻命不怿。到官即殁。盖有先兆也。
少宗伯张玉阳。名一桂。既卒。母太安人刘氏治家。斩斩有法。裕於宗伯存时。诸孙皆成立为诸生。年九十一卒。
严母
韩莲峯。名绍宗。为宪副。母张氏。严甚。莲峯为刑部郎中。配阎氏。亦两封至宜人矣。张氏命阎与嫂负水。莲峯归而见之。命二隶人为代。张怒。持杖迎出。将击之。以杖指莲峯骂曰。汝有皂隶。可令代。无则不吃水耶。莲峯笑曰。媳妇身强有力。岂不堪负。嫂子薄弱。且有妊。是以代之。张怒乃解。张生莲峯数月而孤。後上其事旌之。即韩苑洛之祖母也。
贤继母
平湖沈晴峯修撰。生三岁。母俞卒。鞠於後母张。甚有恩意。忘其为俞母出也。少善病。忽剧。梦一妇携之去。曰。若真吾子。有髯翁夺之归。乃苏。以质大母。具言被服容止。则俞母也。於是始知所出。而张母抚之益厚。公荐乡书。俞母复见梦。为史官。事张母甚孝。张母至欲全以产付公。令毕父丧及己身後事。而後分所生子。相守二十余年乃卒。盖继母之极贤。而俞母得安地下。修撰得报父。若前後母亦近世最难得者。修撰有文学。以科场事见纠。调外。不复出。有贲园集。为时所称。
三柄臣母
柄臣之母。其因子享荣华。不必言矣。然先殁而犹蒙子之休者。在昔为宇文护母阎氏、贾似道母胡氏。有後殁而蒙子之辱者。在今为张江陵母赵氏。其余大臣非无存者。然气焰岂敢埒三臣之盛。宇文之母先陷於齐。赎归。贾之母先为婢。有娠。寄於其寮。故不得与张母比。要之。天下大福无得全者。又可见天道矣。
第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