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方吴茱萸(五分)、人参(五分)、生姜(五分)、大枣(二枚)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病患奄忽而厥者。发大热。前热者后必厥。厥剧者热亦剧。厥微者热亦微。
紫霜丸导之。病胸腹硬痛。额汁出。四肢厥寒。此为食厥。宜急吐之。发汗若下之。阴虚阳暴绝。病仍不解。烦燥者。
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茯苓(五分)、人参(二分)、甘草(二分)、干姜(五分)、附子(五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伤寒脉浮。身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
以复其阳甘草干姜汤方甘草(三分)、干姜(三分)上、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若四肢挛拘而微厥者。宜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二钱)、甘草(五分)、附子(五分)以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蜜一匙。分温服。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乌梅(二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仁)、桂枝(六两)、人参、黄柏(各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拌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病患腹满身热。合面倦卧。其脉细数。虽腹硬不可攻之。宜柴胡平胃汤。
柴胡平胃汤方柴胡(五分)、黄芩(三分)、人参(三分)、甘草(三分)、半夏(五分)、生姜(二分)、苍术(三分)、陈皮(五分)、浓朴(五分)上九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频频服。潮热反复。腹硬而肉脱。转属疳病。坏病也。宜消疳汤主之。
虚劳悸衄。身体微热。四肢酸痛者。当皈建中汤主之。
当归建中汤方当归(五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生姜(二分)、甘草(三分)、大枣(二枚)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三合。日三服。气血两衰。郁火起伏。胸硬腹弱。少气悸动。兼主眼目不了了者。宜枸杞凉肝汤。
枸杞凉肝汤方枸杞、浓朴、香附子(各一钱)、茯苓(二钱)、黄柏、甘草(各五分)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羸瘠之气。腰腹拘急。四肢沉重。咽干唇燥。面颜少色。二脉不足者。
黄建中汤主之。身热发作。气血消烁。若烦渴。真热假热。俱既济汤主之。
既济汤方生地黄(五钱,捣碎)、黄连(五分)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若渴剧者。冷服真热加石膏。假热加人尿。谵语加辰砂。身体血燥。
暮时潮热。吸吸咳喘。喉内痰响者。鹿角菜汤主之。
鹿角菜汤方鹿角菜、鳖甲、牛皮消(各二钱)、犀角(五分)、竹菇(三分)、甘草(三分)上六味。以水一升。煮五味。减三合。去滓内犀角。搅调分温服。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五分)、芍药(五分)、生姜(三分)、白术(三分)、附子(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五分)、半夏(五分)、人参(三分)、甘草(二分)、粳米(五分)、大枣(三枚)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温服。大热口焦。谵语欲死者。极于阳也。厥冷郑声。须悸欲死者。极于阴也。
病属阴。脾气衰弱。口内干燥。呕而不食。其舌恰如鸟肉。名曰濡舌。试以芡实汤主之。
芡实汤方芡实(微炒,五分)、参叶(三分)、莲蕊(五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加姜汁服之。伤寒若痢疾。虽客热稍解。其脾气遂失营运。食饮不思者。
当含嚼桐断令以延胃气也。病发于阳。引日者。多佳兆也病发于阴。引日者。多恶候也。病自外动者。候在于鼻也自里动者。候在于口也。病患体羸脾衰。脉微弱。食饮难进者。宜萝卜粥。
萝卜粥方陈米(不拘多少)、萝卜(去皮研作泥等分)上二味。先以水煮陈米。作稀粥。内萝卜。调和。再上火。四五沸。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剧者撮空循衣。此为气血两败也。养荣汤主之。
养荣汤方人参(三分)、黄、(三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五分)、当归(五分)、地黄(五分)、甘草(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虚逆者。加人尿。厥冷者加附子。病患烦苦。忽断食者。尚可治。无烦苦渐失食者。虽今少食。不可治。儿腹癖胸满。小便如米泔。其脉紧弦细数。或能食。反羸瘠者。不可治。儿骨蒸潮热。
颈细腹大。眼睛无神。足跗微肿者死。蛔厥惊呼。烦渴而昏沉。试捻之。仍不醒者。为死候也。厥冷烦渴。面赤吐利不休。小便如血者。不可治。病态随时变动。假令朝剧暮安。若胸胁挛急。剧则四肢厥冷。此为痫厥也。四逆散主之。
柳肝加胶饴散亦主之。
四逆散方甘草、枳实、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或加胶饴。搅调服之。病患体瘦。脉微面郁赤。如醉状。四肢冷。咂口捻衣。此为阳绝也。病患身热。饮食不能。反欲饮酒者。少少与饮。但勿令意极也。诸病解后。脾气必衰弱。要慎饮食。
若妄饲者。致食复。夏月腹痛。烦燥。若暴泄。身忽厥。反眼跳动。元阳欲脱者。为直中。灸之。阳复者生。不复者死。
之为恙。多脱症。须要春夏交。服健脾剂。此谓豫防。何以论之。曰、病必发于吐泻故也。食厥。腹痛剧者。必反复颠倒。脉结欲死者。要吐泻。宜紫霜丸主之。暴泄忽厥。脉微额汗出者。灸天枢涌泉。厥不还。脉不鼓。反微喘者死。
病患烦动。大汗出。脉阴阳俱盛者死。体羸食减。脉阴阳俱虚。身热不解者死。诸病劳复二三。若自复。若击天和者。
俱不可治。病患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体形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
辨发惊脉证并治第三、问曰。惊有阳有阴。何以别之。答曰。儿肝气实盛。适与风气相搏。窜视反张。脉浮而弦者。名曰阳痫也。儿元真虚弱。肝气独亢。睡惕露睛。脉细而弦者。名曰阴痫也。儿风热伤食。若疮热虫动。是皆发惊跳。以元真不胜任也。阳痫为病。大热皆强。上窜撮口。四肢必螈、者。还魂汤主之。
还魂汤方麻黄(五分)、杏仁(五核)、芍药(一钱)、钓藤(三分)、射干(三分)、甘草(二分)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频频服。儿啼声轻者。气也弱也。重浊者痛也。高喊者。热欲狂也。声急者。神惊也。声塞者痰也。声战者寒也。儿发热颊赤。瞌睡跳惕。啮齿咬乳者。宜钓藤汤主之。儿体热。面无色。反折而啼号者。欲惊也。阳痫为病。角弓反张。直视而脉促。若剧者。厥寒欲死。须要截风去痰。若热不减。减不足言。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