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多”字当作“亲”,世俗传写之误。洪之意盖欲以少对密,以疏对亲。予作荆南教官,与江朝宗汇者同僚,偶论及此。江云:“惠洪多妄诞,殊不晓古人诗格。此一联以‘密’字对‘疏’字,以‘多’字对‘少’字,正交股用之,所谓蹉对法也。”(《俗语》后二十五、《玉屑》二)
古人文章中多言卢橘。李白诗:“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宋之问诗:“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①又云:“冬花扫卢橘,夏果摘杨梅。”戴叔伦诗:“卢橘花开枫叶衰。”而蔡君谟《荔枝谱》亦云:“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皆不显言卢橘为何物。《东坡集》中言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作诗,有“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之句。盖指卢橘为枇杷也。故僧惠洪《冷斋夜话》载此意,而筠溪《甘露集》中有《尝卢橘》一绝云:“皮似稗柿松而剥,核如龙眼味甘鲜。满盘的皪如金弹,丛子分尝忆去年。”此正谓枇杷。然山谷以谓夔、湘间有一种色黑而夏熟者,疑其为卢橘,则与东坡之意相戾。予尝考之,《伊尹书》曰:“果之美者,箕山之东,青凫之所,有卢橘其②夏熟。”《吴录》曰:“朱光禄为建安,庭有橘,冬覆其树,春夏色变青黑,味绝美,《上林赋》曰:‘卢橘夏熟。’近是也。”《魏书③花木志》曰:“蜀土有给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香,冬夏实相继,通岁食之,亦名卢橘。”则卢橘似非枇杷。故《上林赋》既言卢橘夏熟,又言枇杷橪柿,不应如此重复。不知东坡何所据而言。《复斋漫录》云:“唐庚子西《李氏山园记》云:‘枇杷、卢橘一也。’而《上林赋》曰:‘卢橘夏熟,黄柑橙榛,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则一物为二物矣。”然予观张勃《吴兴录》云:“建安郡中有橘,冬月于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黑,味尤绝美。《上林赋》云:‘卢橘夏熟。’卢,黑也,盖近是乎?”张勃之说既如此,则相如之赋殆未可以为失也。(《丛话》后二十八)
①案:此《芙蓉园应制诗》。
②“其”,宋本《丛话》作“焉。”
③“书”,宋本《丛话》作“王。”
东坡《端午帖子皇帝阁》云:“微凉生殿阁,习习满皇都。试问吾民愠,南风为解无?”原其意盖欲圣君推南风之德以及于黎庶也。唐文宗与柳公权联句,东坡以为公权有美而无箴,因续四句。其作《端午帖子》,用此意也。然洪驹父谓公权已含箴规之意,虽不必续可也。故吕氏《家塾广记》云:“说者谓公权有讽谏之意,以文宗乐广厦之凉,而不知路有暵死也。”此语良是。观公权尝以笔谏,盖造次不忘纳君于善者,岂于此而无箴邪?又陈辅之以“殿桷生余凉”,此两字有功于修辞。予谓辅之此语无甚意义。今世所传,多只用公权旧语。故东坡诗“微凉生殿阁,习习满皇都。”又云:“卧闻疏滴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不闻有“殿桷余凉”之说。(《丛话》后二十六)
《前汉
龚遂传》有令民种一百本薤,五十本葱之说。坡《和段逢诗》云:“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则误以一百本为五十本矣。陈孔章①《为袁绍檄豫州》又②言曹操之罪云:“特置发邱中郎,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游圣女山诗》云:“纵令司马能镵石,奈有中郎解摸金。”则误以校尉为中郎矣。卢氏《杂说》:“郑余庆召亲朋,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抝折项。’诸人以谓蒸鹅鸭,良久就食,每人前粟米饭一盂,烂蒸葫芦一枚。”《赠陈季常诗》曰:“不见卢怀慎,蒸壶似蒸鸭。”则又以郑余庆为卢怀慎。《雪诗》押檐字一联云:“败屦尚存东郭指,飞花又舞谪仙檐。”东郭指,正用雪事,出《史记
滑稽传》。谪仙檐,盖取李太白诗所谓“飞花送酒舞前檐”③者,即无雪事矣。《赠王子直诗》云:“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隶橘千头。”谁不爱其语之工。然《南史》:“孔德彰门庭之内,草莱不翦,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效蕃。’”即无笙歌之说。《次韵滕元发寄诗》云:“坐看青邱吞泽芥,自惭黄潦荐溪苹。”按《子虚赋》云:“秋田乎青邱,彷徨乎海外,吞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蒂芥,刺鲠也,非草芥之芥。《西湖诗》亦有“青邱已吞云梦芥”之说,皆非也。(《丛话》后二十七)
案:严氏评坡之语,洪迈《容斋四笔》颇不以为然,可参阅。
①“章”,宋本、徐钞本《丛话》作“璋”,是。
②“又”,宋本、徐钞本《丛话》作“文。”
③案:此《题东溪公幽居诗》。
第15章 蹉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