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乙巳占>第4章

第4章

日占第四
夫日者,天之所布,以照察于下而垂示法则也。日为太阳之精,积而成象人君。仰为光明外发,魄体内全,匿精扬辉,圆而常满,此人君之体也。昼夜有节,循度有常,春生夏养,秋收冬藏,人君之政也。星月禀其光,辰宿宣其气,生灵仰其照,葵藿慕其思,此人君之德也。是以日生道德,养生福佑仁恩。若人君有瑕,必露其匿,以告示焉。夫日之体象周径之数,余别验之,著于《历象志》,此非所须,故不录之也。
日行于天,一昼一夜行一度。日出地上谓之昼,日没地下谓之夜。一昼一夜谓之一日。日者实也,言光明盛实也。日之光后,不可名状,假甲子乙丑以异之焉。其行于天,去极近,日长而暑;去极远,日短而寒;去二极中,暄凉等,昼夜停。故圣人作历,以推步焉,序之以四时,分之以八卦,正之以中气,变之以节候,为二十四气焉。
上元乙巳之岁,十一月朔,甲子冬至夜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俱起北方虚宿之中,合朔冬至已来,至今大唐正观三年己丑之岁,积七万九千二百四十五年算上矣。日行一度,即是日法一千三百四十分,一年行三百六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三百二十八,每岁不周天十三分矣。欲求当时冬至日所在度者,置上元乙巳以来积算,尽所求年减一,以岁分四十八万九干四百二十八乘之,为岁别日行积分,以周天分四千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一去之,余不满法者,以度法除之,为度余。命起虚四度,宿次除之,经虚,去度分三百四十一。不满宿算外,即冬至加时日所在宿度及分,求次气日所在度及分者,加冬至日度十五,小余二百九十二,小分五。小分满六,去之后,从小余一。小余满日度法,去之,从度数。一度满宿,依次命之,即次气日所在度及分,求次日者加一度,去命如前。若求冬至日甲乙名者,置所求年岁别日行积分,以日法除之,为积日,不尽为冬至小余。以六十去积日,不尽为冬至大余。命以甲子起算外,即所求年冬至日。及小余求次气日名者,依求次日度法加之,满法从日满六十去之,命如前,即次气日名也。俱日行之所在,目视不可见宿度,故须算知。推其分野,以辨灾祥。
又,二十四气日影律候至与不至,皆有应验。今故列之如左,并二十四气影如后。及律气应不应法,用此,虚是占日之大纲矣。
二十四气影长短,《易纬》占律名。
祖冲之历日中影长短。
冬至中影长一丈三尺。
律钟中黄,律长九寸。(径三分)
小寒中影长一丈二尺四寸三分。
大寒中影长一丈一尺二寸。
律中大吕,律长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一百三。
立春中影长九尺八寸。
雨水中影长八尺一寸七分。
律中太簇,律长八寸。
惊蛰中影长六尺六寸七分。
春分中影长五尺三寸七分。
律中夹钟,律长七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七百五。
清明中影长四尺二寸五分。
谷雨中影长三尺二寸六分。
律中姑洗,,律长七寸九分寸之一。
立夏中影长二尺五寸三分。
小满中影长一尺九寸九分。
律中仲吕,律长六寸二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一万二千九百四。
芒种中影长一尺六寸九分。
夏至中影长一尺五寸。
律中蕤宾,律长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
小暑中影长一尺六寸九分。
大暑中影长一尺九寸九分。
律中林钟,律长六寸。
立秋中影长三尺五寸三分。
处暑中影长三尺二寸六分。
律中夷则,律长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
白露中影长四尺二寸五分。
秋分中影长五尺三寸七分。
律中南吕,律长五寸三分寸之一。
寒露中影长六尺六寸七分。
霜降中影长八尺一寸七分。
律中无射,律长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三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
立冬中影长九尺八寸。
小雪中影长一丈一尺二寸。
律中应钟,律长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
大雪中影长一丈二尺四寸三分。
候影法:先定南北,使正树八尺表为勾,卧股一丈四尺。按其历气,日中视影与历合则吉,不合则凶。日影中,年短于气历旧影,则为日行上道;与历同,为行中道;长于旧影为行下道。行上道太平,行中道升平,行下道为霸世也。
候气法:截十二竹及铜为律管,口径三分,各如其长短。埋于室中,实地依十二辰次之,上与地平,以葭莩灰实律中,以罗觳覆上。律气至,吹灰动觳,小动为和,大动为君弱臣强,不动为君严暴之应也。
其律声有清浊,吹之以听其音,以知世之和与不和。是故西戎犹解听律,以辨国中。国有圣人,有圣人则东风应乎律矣。
又,诗序称:声成文谓之音。世有治乱,音有哀乐,人君宰相须深察之。律应早晚,和与不和,乃史官之要事也,皆系之于日行,故录附于此,以示一隅。今史官傅仁均、薛颐等,并不考用影律,尸素之流也。
京房曰,日月行房乘三道,太平行上道,升平行中道,霸世行下道。日不可视,以宿度影晷推之可知,影短则行上道矣。列宿当有道之国,日月过则光明,人君吉昌,民人安宁。日或黑或赤或黄,有军军破,无军丧侯王。若人君不闻道德,其臣乱国背上,则日赤。
刘向《洪范五行传》曰:汉成帝河平九年正月二日朝,日出如血无光,漏上四刻五刻,乃频有光,照地赤黄,食后乃复。是时成帝无道德,后宫赵氏乱于内,外家王氏擅权,遂至国亡也。
若臣逆君法,日赤如火,其国遂矣,国亡也。若臣逆君法,日赤如火者,其国内乱。
若阴沉日月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星,皆有云障之而不雨,此为君臣俱有阴谋,两敌相当,阴相图议。
若昼阴,夜月出,君谋臣。
若夜阴,昼日出,臣谋君。
若日蒙蒙,并无光,士卒内乱。
日出一竿无光曜者,其月有三死,若有忧。若人君宰相不从四时行令,刑罚不时,大臣奸谋,离贤蔽能,则日月无光并见瑕谪,不改其行,其国五谷不成,六畜不生,人民上下纵横,盗贼并起。
日出无光曜者,主病,一曰:主有负于臣,百姓有怨心。
日失色,所临之国不昌。
日昼昏,行人无影,至暮不止者,上刑下急,民不聊生。不出一年,必有大水,下田不收。
日昼昏,乌鸟群呜,国失政,臣持政。
日无云不见光,比三日,为大丧,必有灭国。
日中乌见,主不明,为政乱,其分国有白衣会,大旱。
三足乌出在日外,天下大国受殃,戴麻森森,哭声吟吟。
日光明盛,万物不得视其体,犹人君之尊,权势不可窥逾。今日无光,人皆见其体貌,将有伺察神物者焉,人君失其威柄之象,特宜修德政以禳之。
日中有火光气现者,其国君左右大臣欲反。夫祭天不顺,兹谓逆祀。
日中有黑子、黑云,若青若黄赤,乍二乍三,天子崩。按《晋中兴书》云:升平三年十月丙午,日中有黑子,大如鸡子,俄而孝宗崩。晋太和四年十月乙未,日中有黑子如李。至八年十一月己酉,天子废为海西公。
若日足白者,有破军败将,诸侯王败退。日足白者,日影属地而纯白也。日上有黄芒,天下攻战。
日消小,所当国君死。
日中分,其国亡。
日夜半见,天下不安,是谓阴明,天下大兵,洪水流行。
日再出再没,国亡君死,有兵,主降于臣,天下亡。
日出非其所,天子失国,政令不行。
两日并出,诸侯有谋,是谓灭亡。天下用兵,无道者亡。
两日并照,是谓阳明。假主抗衡,天下有两王并争。
众日并见,天下裂分,百官各设,法令不一。王者并出,言天子多也。汲冢书曰:甲居于河曲,天有祅孽。
十日并出,日象似日形耳,非正如日也。
两军相当,数日并出,当分营以应之。
日斗者,日中三足乌见,常在日出至食时候之。或离而复合,白日与黑日斗,其国相攻,天下有兵,不出三年,天下大饥。日斗之时,或有五色仰珥之状,为行队而相追凌突,皆为天子失国,为军兵满野。
日病主病,日赤黄是也。
月死主死,日赤紫色是也。
月并出,中国有两主立。日月并见,是谓灭亡。天下兵起,国将亡。
日月并见,相去数寸,臣下作乱,灭其国主也。
日月大星,并出昼见,是谓争明,大国弱,小国强,有立侯王。
日月星俱见有者,天子不能禁制臣下,政令不行,大国亡。
日入月中,不出九十日,兵大起,易法令,金铁贵三倍。二旬而正,主病,不则将军去,后死。
日见月中,人主死。朔日日赤是也。
月与日并照,日中光不盛,后妃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