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司马迁的文学思想(重点):
识记:”发愤着书“说。
理解:司马迁对文学特征的认识。
应用:简论司马迁”发愤着书“说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
发愤着书”
出自《史记*太公自述》和《报任少卿书》司马迁认为,包括《诗经》在内的古代优秀着作,大多是前辈圣贤的意有所郁洁不得通其道的情况下,为了“遂志之思”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流传后世,才发愤从事着述的。体现了司马迁以自己手中的笔为武器,同黑暗现实斗争的不屈精神,他这一主张指示生活在黑暗社会的进步文人,当政治上遭到困厄,壮志难酬的时候,可以通过着书立说来抒发心中的愤懑,宣传自己的主张寄希望于来者,这对封建时代许多遭到迫害打击的志士仁人无疑是巨大的激励和鼓舞。对后世文学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扬雄的文学观(一般)识记:“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丽“是赋的共同特点。”则“指合乎儒家思想的规范,具体说是体现了《诗经》风雅的精神。符合这一精神的辞赋是屈原的作品。”淫“是烦滥放荡,也就是不能起到儒家教化的作用。将这样的作品称之为”辞人之赋“理解:扬雄的”明道、徵圣、宗经“论。
扬雄本儒家思想而论文,在其后期有进一步的发展。她一方面批判汉赋,另一方面又继孟荀之后高倡明道、征圣、崇经之说。
扬雄对文质关系的主张。
反对过度的文饰,他主张华实相符、事辞相称。而对于质文二者,扬雄更重质。文质应该是一致的,有文不等于有质,只有质才是最重要的。
扬雄的”心声心画“说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这里说明言语、抒发是人内心世界的表现,通过他们可以了解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格。这一说法对对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传统的”文如其人“的观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王充《论衡》的文学观(次重点)理解:《论衡》的写作宗旨及基本文学主张。
高举尚用的旗帜,反对那些徒具形式、缺乏内容的作品。2论作家内在的品质与其作品风貌的关系,3重质但是也不忽视文4反摹拟,重独创5语言应明白晓畅,通俗易懂6论夸张。在《语增》《儒增》中否定夸张,而在《艺增》又加以肯定和解释。这反映了他在对夸张问题认识上存在的矛盾。
应用:翻译并简评”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说。
作家首先要有优良的品质和充实的思想,然后辅以辞华,才能写出优美感人的文章,这一看法是十分正确的。
应用:王充文学观对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开辟意义。
它的许多观点成为先声,如曹丕的”文以气为主“受他的自然元气论影响。比如文质的论述,反对模拟重独创的主张都可以在魏晋南北朝文论中找到呼应和回声。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三)
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一般)。
政治上的动荡引起文人新的追求,汉末农民战争打破贵族豪强的统治。2学术思想的更新引起文人对人生价值,人生道路的重新思想。3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给这些文人精心着文提供了物质基础。4追求不朽的魏晋文学繁荣的潜在的心理动机。
(二)曹丕《典论。论文》(重点)识记:”文以气为主“说。
曹丕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篇开新风气的作品。
理解:《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论文学批评的态度。
曹丕在文中批评了两种错误的文学批评态度:一是”文人相轻“”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谙于自见,谓己为贤“二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审己以度人“,进行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文学评论。这是十分中肯的。
应用:翻译并简评”文以气为主“说。
文以气为主”说。这里的气在作者方面是指他的气质才情,形诸作品,便成为作品的风格。曹丕认为作品风格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作家的才性,并且是天然生成,不可改变的。这里忽略了作家生活实践和学习锻炼等所起的重大作用,显然是片面的,但是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主旨,是在论证文章成就不同,风格各异的客观依据,进而反对文人相轻的陋习,又有一定的合理性。
应用:《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与主要不足。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篇开新风气的作品。1、开篇就提出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
、提出了着名的“文以气为主”说3、提出了本同末异,四科八体之说4、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文学价值论。
局限和不足之处:这一时期的文论偏重形式和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形式主义的倾向。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它只把当作娱乐升平的玩物,是使个人声名不朽的工具。讲文学价值是闭口不谈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讲兴观群怨,谈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时,只注重天赋气质的影响,而不讲文学风格同作家的社会实践、文艺修养的关系,这种脱离社会、背对现实的文学主张,是一个上层贵族文人区于狭小生活天地的必然产物。###第5章
(三)陆机《文赋》(重点)识记:《文赋》有关文学形式和创作技巧的论述。
是一篇用赋体写成文学论文,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文学价值。创作技巧是:妥善处理好物、意、言的关系。意称物,文逮意。
理解:《文赋》的主要思想内容。
《文赋》中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在言意关系上,他主张言不尽意;在创作心理上,主张虚静;在陶炼文思时主张顺应自然天机。
陆机论文学风格。
陆机对文学的风格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他指出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体有万殊,物无一量”即文体的多样性和客观世界的多样性。他还认为文学风格除受文体的制约外,还取决于作品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既作品的题材因素。
应用:翻译并简评陆机对创作准备的论述。
译:久立于宇宙之间深刻的观察,陶冶情志在古代典籍,随着四季变迁而感叹时光流逝,观看万物盛衰,而思借纷披在秋天感汉落叶凋零,在芳香的春天为柔嫩的枝条而欢欣,心地严谨如同怀霜雪,志向高远如同登临云端,歌咏祖上伟大光辉的功业,吟诵前辈芬芳的品德,漫游在文章的宝库中,赞美那内容形式完美的结合的美好作品,慨然有感就投入写作,拿起笔来,权且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在诗文中。评:陆机在这里讲了创作的准备,一是感悟,二是学习,要意称物,必须观察万物,要做到文逮意,就必须钻研遗产,锻炼技巧,这种理论是比较正确的。但是陆机所说的外物,主要限于自然景物,这是他的理论局限。
翻译并简评《文赋》的创作构思论。
、创作构思是一种飞驰想像,凭虚构象的艺术思维活动。2、文学创作中的构思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3、从艺术的创造形象这个要求出发,特别强调反模拟、重独创。4、还对创造构思中的灵感现象作了生动的描绘。
评“诗缘情而绮靡”说。
陆机的诗靡说正是在时代的风气影响下,总结人们对诗歌的新认识而铸成的新语,它要求诗歌必须抒发感情,而语言文学精美,特别强调诗歌的感情因素,陆机的这一点从积极方面来说是摆脱了儒家思想传统,要求表现出诗歌的特征,但它片面强调感情,情而绮靡,容易使之忽视诗歌的社会内容助长浮艳诗风。
应用:《文赋》创作构思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
、创作构思是一种飞驰想像,凭虚构象的艺术思维活动。2、文学创作中的构思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3、从艺术的创造形象这个要求出发,特别强调反模拟、重独创。4、还对创造构思中的灵感现象作了生动的描绘。
说出了文学创作中思维活动的特殊规律,划清了文学与非文学创作的界限,建立了以艺术构思为中心的文学创作论。陆机的创作构思论推动了具有独立意义的美文学的发展,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刘勰的成就也正是站在陆机的肩膀上取得的。陆机的开辟之功,不可泯灭。
(四)南朝文笔说与声律论(一般):
识记:
文笔说“。六朝时代把文章区别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类。
永明声病说”南朝永明年间,王融,谢眺,沈钧等作家主张诗文创作,要分别平上入去四声,避免平头,上尾,蜂腰,鹤腰等八种声韵不谐的病犯,后人称为永明声病说。
应用:对南朝“文笔说”与“声律论”的历史评价。
(五)裴子野、萧子显与萧统的文学观(次重点):
识记:裴子野对南朝文风的批判。
裴子野对当时文风的批判,有切中时弊的一面,但是他过分强调六艺、章句之学,提倡王化礼义之说,又表现出恪守儒家传统观念的局限。
萧子显对文学特点与新变的论述。
、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而且明确提出了“神思”是文学创作的规律。2、他指出因循守旧必然使人厌烦,只有变革和创新才能造就足以取代和发展前人文学成就的一代雄文。
理解:萧统《文选序》的主要内容。
文学作品的体制和形式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它认为文学题旨由简趋繁,语言由质朴趋于华丽,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入选文章上,选《汉书》不选《史记》,表现对辞赋骈文及音律辞采的偏重。
应用:翻译并简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论。
这是肖统在《文选序》中提出的选文标准,意思是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经过了深入构思,作品的思想内容借助华美的词藻表现出来,这虽是对史书的赞美,论序述而言,实际上说出了文选总的选文标准,它表明肖统对文学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别,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也有偏重艺术形式的毛病。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