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华阳国志(上)>第38章
〔羊渠县汉末置。平吴后省入南浦。〕〔巫,北井还属建平郡。〕十四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析〔折〕《寰宇记》引作泝。廖本作析。他本多作折。丹涪水,刘昭《后汉书郡国志注》引涪下有陵字。本与楚商于之地接。秦将司马错由之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也。丹涪水与巴涪水异,参看3章之注。汉刘、李、钱、《函》、浙本有。张、吴、何、王本无。后〔兴〕《寰宇记》引作汉兴。考当从。恒有都尉何、王、浙本作郡尉。他各本作都尉。守之。旧属县五。去洛五千一百七十里。东接巴东。南接武陵。西接牂柯。张、吴、何、王、浙本作牂牁。《汉志》牂柯。北接巴郡。土地山险、水滩。人〔多〕戆勇,廖本无多字。他各本有。据补。多獽蜑之民。县邑阿党,斗讼必死。无蚕桑少文学。〔无蚕桑〕。此三字,旧本在少文学上。兹倒在下。惟出茶、丹、漆、蜜、蜡宋本与刘本作。汉时,赤甲军常取其民。蜀丞相亮亦发其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遂移家汉中。延熙十三年,大姓徐巨反。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三国志邓芝传》作延熙十一年。见玄清刻各本避讳作元。猿缘其山,《三国志》注引无其字。《北堂书钞》引同。宋、明、清写、刻本,并有。于文当有。芝性好弩,手自射猿,中之。猿子拔其箭,《裴注》引此句无子字。《水经注》卷三十三作自拔矢。《裴注》又引别本作芝见猿抱子在树上,引弩射之,中猿母。其子为拔箭。《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并同。卷木叶塞其创。其字,《裴注》引前种有,后种无。《类聚》《御览》引亦无。芝叹曰:嘻!吾伤《裴注》引作违。物之性,其将死矣。《裴注》引另本作芝乃叹息。投弩水中,自知当死。《类聚》《御览》引同,无后四字。乃移其豪徐、蔺、谢、范五千家于蜀,为猎射官。分羸弱配督将韩、蒋等,名为助郡军;遂世掌部曲,为大姓。蒋字下,元丰本空三格。嘉泰空二格(据钱本),刘、《函》本空一格。似原有姓氏漫灭。然不可补。只补一等字。晋初,移弩士于冯翊莲勺。其人性质直,虽徙他所,风俗不变。故迄今有〔在〕蜀、汉、关中、涪陵,有,当作在。下贯至犹存为句。今改。其当作及。为军在南方当作南中。者犹存。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古钗字。《书钞》《类聚》、《御览》引并作钗。下同。世号灵。
十五涪陵县郡治。宋本涪字不提行,只于叉字下空一格。张、吴、何、王本遂于空格补一出字连下。大谬。
丹兴县旧本脱县字。廖本有。蜀时省。山出名丹。
汉平县延熙十三年置。
万宁县孝灵帝时置,旧本脱置字。廖本有。本名永宁。
汉发《晋志》作汉复。县有盐井。诸县北有獽、蜑,又有蟾夷也。十一字,旧本皆上连。廖本提行。皆衍诸字。
〔汉葭县
省入涪陵。〕十六巴西郡,属县七。去洛二千八百一十五里。东接巴郡。南接此下旧各本俱连梓潼字。脱西接。廖本注云当有脱。盖脱广汉二字。汉广汉郡辖地包涪江全流。在巴西之西南。〔广汉〕。西接旧本并脱此二字,廖本有。梓潼。北接凉张、吴、何、王本作梁。他各本作凉。并是汉字讹。又脱中字。〔汉中〕、西城。土地山原多平,有牛马桑蚕。其元丰与廖本有其字。他各本无。人,自先汉以来,傀伟俶傥,冠冕三巴。及郡分后,叔布、《函海》注:周舒,子群,孙巨。荣始、《函海》注:谯,子周。周群父子、程公弘等,或学兼三才,或精李本作清。秀奇逸。其次,马盛衡《函海》注勋。承伯,《函》注参。才藻清李本作精。妙;龚德绪兄弟,《函海》注禄、皦。英气晔然;黄公衡《函》注权。应权通变;马德信、《函》注忠。王子均、《函》注平。勾孝兴、《函》注扶。张伯岐《函》注嶷。建功立事;刘二主之世,称美荆楚。〔若〕乃先汉以来,〔范三侯〕、旧本无,按《巴总序》当有范目。冯车骑、《函》注绲。范〔马〕镇南,《函海》不注。与他各本俱作范镇南。查《士女目录》巴西无范姓官镇南将军者。惟马忠有是衔。范姓惟范目是名将。应是旧写脱乱。皆植斯乡,故曰巴有将,蜀有相也。及晋,谯侯《函》注周。修文于前,陈君《函》注寿。焕刘、李、《函》本作涣。炳于后,并迁双固,倬群颖世。甄在传记,缙绅之徒,不胜次载焉。
十七阆中县郡治。有彭池大泽。名山灵台,见文纬书谶。廖本注云当作《孔子内谶》。见《续汉志注》。大姓有三狐、五马,蒲、赵、任、黄、严也。
南〔西〕充国县
〔故充国,〕和帝时置。有盐井。大姓侯、谯氏。〔汉末分置南充国时改名。〕两汉有充国县,无西充国。《后汉志》谓充国永元二年置,和帝即位之第三年也。又谓南充国初平四年置,汉末献帝年号也。《三国志》,谯周巴西西充国人。周生于建安六年,上距初平只六年。是其时已有西充国,而《后汉志》无之者,足知其是充国分后改名。谯周、陈寿皆生于巴西,所传应不误。二县惟西充国有盐井。谯亦西充国大姓。常氏崇用《汉志》与谯、陈之书,不当误属于南充国。而自宋椠至于廖刻,皆误此为南充国县,莫能订正。又脱西充国,而以平州足成七县之数。兹考订厘补,庶复常氏之真。
〔南充国县汉末置。大姓张氏。〕安汉县号出人士。大姓陈、范、阎、赵。
平州县〔太康元年置。〕用《宋书州郡志》文补。删其以野人归化五字。
其二县为郡。旧本皆与平州县三字连。廖本提行。二县,谓宕渠与汉昌为宕渠郡也。
十八宕渠郡,延熙中〔蜀先主〕置。以广汉王士为太守。郡建九年省。〔延熙中复置。寻又省〕旧刻脱误。兹依《隋志》与《寰宇记》改补。永兴元年,李雄复置。今遂为郡。长老言:宕渠盖为故賨国。今有賨城、卢城。秦始皇时,有长人二十五丈见宕渠。秦史胡母敬曰:是后五百年外,《十六国春秋》引无外字。《太平御览》引有。必有异人为大人者。及雄之王,祖世出自宕渠,有识者皆以为应之。先汉以来,士女贤贞。县民、车骑将军冯绲、大司农玄贺、大鸿胪庞雄、桂阳太守李温《函海》注云:《目录》作然。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绲、温各葬所在。廖本注云当作任。常以三月,二子之灵还乡里,水暴涨。郡县吏民,莫不于水上祭之。其列女节义在《先贤志》。《巴郡先贤》,宋椠已阙。今无可考。
宕渠县郡治。有铁官。石蜜,山图所采也。
汉昌县和帝时置。大姓勾氏。
宣汉县今省。
十九右巴国,凡张、吴、何、王本无此字。他各本有。分为五郡,二十三县。二十三县者,按上文,巴郡七县,具三省。巴东五县。涪陵五县,省一县。巴西五县。宕渠三县,省一县。应共为二十七县。不数省,则当为二十二县。而云二十三县者,脱西充国故也。此十二字,张、吴、何、王、浙本,直承宣汉县行,但空格。
譔曰:元丰、《函海》与浙剜改本作赞曰。他篇仍皆作譔。巴国,远世则黄炎〔帝〕《巴志总序》言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无炎帝支封之意。且炎帝在黄帝前,使常氏本意为炎、黄,亦不当倒炎在下。其炎为帝字之讹甚明。之支封;在周则宗姬之戚亲;故于春秋,班侔秦楚,示甸卫也。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观其俗,刘、钱本空格,注一小阙字。《函海》夹注云:原阙。惠校李本改俗字。张、吴、何、王本皆不空,径填为俗字。廖本无俗字,注云旧校云阙。足以知其敦壹矣。昔沙麓崩,卜偃言:其后当有圣女兴。元城郭廖本注云:当作建。见《汉书》。公谓王翁孺属当其时。故有政君。李雄,宕渠之斯厮廖、湘本作斯。伍,略阳之黔首耳。起自流隶,君获廖本注云当作获君。误倒。兹不取。士民;其长人之魄,良有以也?也读如耶。疑似语。
附说盐食盐(氯化钠),为化学盐类的一种。人类自来就很重视食盐的消费。由于食盐的产地不普遍,它在原始社会里,能起推动社会组成,和发展前进的作用。这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产盐的地区,或食盐供应方便的地区,便是人类乐于聚居的地区。相反,取得食盐不便的地区,必然是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居住的地区。
2、人类最早的商品交换,虽以农、牧生产品、猎获品与手工艺品的数量为多,但具有商场控制的主要力量还是食盐。可以说,食盐是最早推动商业发展的商品。因为粮食、皮革日用必需品随地自有,食盐消费数量虽小却不尽是自己地区能取给的,而又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所以食盐过剩的地方,其他生活用品纵很贫乏,也会有人自己给搬运来供应,以换取食盐。商业便是这样开始的。
3、人类文化,总是从产盐地方首先发展起来,并随着食盐的生产和运销,扩展其文化领域。文化领域扩展的速度,殆与其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否有利于食盐运销的程度成正比例。起码,在十七世纪以前,整个世界历史,都不能摆脱这三条基本规律。十八世纪以后,情形不同了,人们大都已经不感觉到食盐的贵重了。其实也只是由于交通便利,商品流通方便而无须注意到它。若还围城十年,断其盐源,而不断其水源粮源,其城也会不攻自下的。除非他自己发明了食盐的代用品,或新的制盐方法(欧洲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