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老子指归>第17章

第17章

言甚易知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唯我无知,是以不吾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指归):夫无形无声而使物自然者,道与神也;有形有声而使物自然者,地与天也。神道荡荡而化,天地默默而告;荡而无所不化,默而无所不告;神气相传,感动相报;反沦虚无;甚微以妙;归于自然,无所不导。故言言之言者,自然之具⑴也;为为之为者,丧真之数也;无为无言者,成功之至而长存之要也。是以圣人,言不言之言,为不为之为;言以絶言,为以止为。絶言之道,去心与意;止为之术,去人与智。为愚为悫⑵,无知无欲。无欲则静,静则虚,虚则实,实则神。动归太素,静归自然,保身存国,富贵无患,羣生得志,以至长存。此言之易知而事之易行者也,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也。
夫何故哉?世主好知,务顺其心,不覩大道,不识自然,以为为为,以言言言,息知生事,以趋所安,寖以为俗,终世被患。性变情易,深惑远迷,精浊神扰,外实内虚。强默生咎,强静生患,故视之而不见,告之而不闻,非以自嫉,以为不然。
夫圣人之言,宗于自然,祖于神明,(堂)[常]⑶处其反,在默言之间,甚微以妙,归于自然。明若无见,听若无闻,通而似塞,达而似穷。其事始于自然,流于神明,常处其和,在为否之间。清静柔弱,动作纤微,简易退损,归于无为。
虚无以合道,恬泊以处生,时和以固国,玄教以畜民。养以无欲,导以自然,赠以天地,赐以山川。富以年岁,贵以有身,虞以无忧,宁以无患。无欲之不得,无乐之不存,民若无主,主若无民。亡于知力⑷,依道倚天,万国和顺,并为一君。是事之盛而业以隆者也,而天下谓之不然。
夫世之莫我知者,非我道小而不足以知也,又非我之事薄而不足为也,又非世之好败恶成、喜祸乐患而故不我从也,天性与我反,情欲与我殊。智陷于情欲,终世(弱)[溺]⑸于所闻,神气不我我,而心意不我然。故其明不我能见,聪不我能闻。是以,深言反而受谤大,行远而得毁;独见之明不用于世,独闻之聪见羞于民;事顺神明者不合于俗,功配天地者不悦于众。
夫至论大言者,总百变,要万方,剖判亳厘之内,明显虚无恍惚之外,周密无间,归于漭昧,此乃小节之士所不能闻,而隅曲之人所不能逮也。夫鸿鹄高飞,终日驰骛,而不知宇宙之外;制法之人拘教之士累年学问,终身谈论,而不知道德之大也。且神明有所不能领,天地有所不能理,况乎守众世⑹之论,不覩大要之所由,不亦宜乎?是故,众俗之薄贱,而得道之所独遵也。
是以圣人,知而弗为,能而不任,仁义而不以为号,通达而不以为名,坚强而不以为显,高大而不以为荣。言不可闻,动不可形。心若江海,志若苍天,废为以立道,损善以益性。寂然荡荡,莫之能明,皎然昭昭,莫覩其情。颓然默默,魁然独存,薄外厚内,贱己卑名。去众离俗,与道为常。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贼”。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慧”。
⑶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⑷怡兰本作“忘于知力”。津逮本、学津本作“忘于智力”。
⑸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庶”。
知不知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指归):道德之教,自然是也。自然之验,影响是也。凡事有形声,取舍有影响,非独万物而已也。夫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不生无而生有,覆不生覆而生反。故道者以无为为治,而知者以多事为扰,婴儿以不知益,高年以多事损。由此观之,愚为智巧之形也,智巧为愚之影也。无为,(逐)[遂]⑴事之声也,遂事,无为⑵之响也;智巧,扰乱之罗也;有为,败事之网也。
故万物不可和也,天地不可适也,和之则失和,适之则失适。弗和也而后能和之,弗适也而后能适之。故,安世不知危,乱世不知治,若影随形无所逃之也,不动求响无所得之也。故知而絶知,不困于知;不知用知,亦不困于知。其所以不困则异矣,而于为不困则一也⑶。
是故圣人操通达之性,游于玄默之野,处无能之乡,托不知之体;寂若虚空,奄忽如死,心无所图,志无所治;聪明运动,光耀四海,涂民耳目,示以无有;庖厨不形,声色不起,知故不生,祸乱息矣。不言而宇内治,无为而天下已。民俯而无放,仰而无効,敦悫忠正,各守醇性,{左忄右冈}{左忄右冈}洋洋,皆终天命。死者无谥,生者无号,若此相继,亿万无量。其次,情无所乐,性无所喜,心无所安,志无所利。疾不知孝,病不知弟,既不睹仁,又不识义。无有典礼,守其贞干,一如麋鹿,一如鸿雁。不在忧喜,亦不离乱,若盲若聋,无所见闻。主无宫室,民无城郭,国无制令,世无耻辱。
病故不病,与道相托。不言不为,威德自作。天地和顺,浑沌磅礴。溷若浊流,焕若严客。人物皆愚,归于寂寞。动无形曫,静无圻堮。主民俱昌,天下哑哑。亡于小利,而享大福。默而治者,计不能计,而度不能度。
何以効之?夫道德废,淳朴亡,奇物并作,知故流行。礼节起,分度明,万物有条贯,百事有纪纲。封疆画界,治邑屋,州乡里,国有忠臣,家有孝子。録内略外,双身为友,损彼益此,务以相厚。疆⑷大重垒,小弱亡有,郊祀天地,名山大水。封于太山,禅于梁父,流渐相承,或然或否。断狱万数,黥人满道,臣杀其君,子杀其父,亡国破家,不可胜数。天(予)[下]⑸享其知故之利,获于死亡之咎。由此观之,絶知为福、好知为贼亦明矣。故使有德之君,变志易心,生息万事,以教其⑹民,祷祝请福,以至大治者,自然不听也。使彼亡国之君,废智去欲,絶为止事,修道行德,弃其心意,而欲死亡者,形亦不从也。
是故,趋舍废置,王道之形声也;吉凶存亡,趋舍之影响也。夫圣人所以能动与天和,静与道合,既能保身,又能全国,翱翔乎有为之外,优游乎无事之内,取福于纤妙之中,而舒于四海之外,丧明者之目,杜知者之囗,窒聪者之耳,折巧者之手,与时相随,与和俯仰,不为而自成,不教而民治,恩加走兽,泽及飞鸟者,以其损聪弃智、废为而任道也。是以,顺情从欲,穷极心意,动导天地,静陶万事,神灵在己,不察不燎,身不降席而万国自备:虽欲不亡,自然不置也。
注释
⑴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为无”。
⑶津逮本、学津本无“也”字……
⑷津逮本作“疆”。
⑸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⑹津逮本、学津本无“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