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也听说丢玉的事儿。薛姨妈那天答应了宝玉的亲事,回去就告诉了宝钗。薛姨妈还说:“虽然是你姨妈说了,我还没有完全答应了,说等你哥哥回来再定。你愿意不愿意?”宝钗正了脸色对母亲说:“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现在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就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所以薛姨妈更疼爱她了,说她虽然是从小娇养惯的,但是非常端庄娴静,因此在她面前,反儿不提起宝玉了。宝钗从此以后,
“宝玉”两个字自然更不提起了。现在虽然听说丢了玉,她心里也很惊疑,但不好问什么,只能听旁人说去,表面上看就好像与自己没关系一样。现在看起来,宝钗很像常说的伪君子,不公开说自己的想法。可是,在过去,对女子的要求就是这样,父母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很多女子也是没办法啊。薛姨妈几次派小丫环到贾府打听消息。她正为薛蟠的事焦心,只等哥哥回京城好救他,她知道现在贾府很忙乱,但也知道熙凤已经能够管理家务了,也就不到贾府掺和了。只是苦了袭人,虽然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地伺候劝解,宝玉去好像什么都不懂,这可把她急死了。
过了几日,元春的棺材停在了皇家的宗庙里,贾母他们送殡去了几天。宝玉也一天比一天更呆傻了,也不发烧,也不疼痛,只是吃不像吃,睡不像睡,甚至说话都稀里糊涂了。袭人和麝月慌了手脚,连着去向熙凤汇报好几次。熙凤也过来了几趟,开始还以为他是因为找不着玉生气,回来看到他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只好叫人请医生来治疗。问宝玉哪里不舒服,他也说不出来,吃了几服药,不但没治好,病反而更重了。
元春的丧事办完后,贾母马上亲自到园子里看望宝玉。王夫人也跟了过来过来。袭人忙叫宝玉迎着请安。宝玉像个木头人,袭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贾母看了,以为没什么问题了,高兴地说:“我的好孩子,我担心你还病着呢,看到你这个样子,我也就放心了。”王夫人当然也放心了。不过,宝玉没回答贾母,只是嘻嘻地傻笑。贾母她们进屋坐下,又和他说话。袭人教一句,他说一句,简直就是一个傻子啊。
贾母越看越不对劲儿,就说:“我刚才还以为没事儿,现在仔细看看,这病还真不轻啊。到底是因为什么啊?”王夫人知道瞒不住了,又见袭人她们那副可怜的样子,只好按照宝玉原来的说法汇报了一遍。最后,她又说:“现在正派人到处找呢,算卦的都说在当铺里找,肯定能找得到。”贾母听了,急得一下站了起来,流着眼泪说:“这块玉怎么能丢呢!你们太不懂事了,难道老爷也撒手不管了!”王夫人赶紧叫袭人她们跪下,自己低着头禀报:“我担心老太太着急、老爷生气,所以都没敢禀报。”贾母气得气都喘不上来。咳嗽着说:“这是宝玉的命根子。丢了玉,他就失魂丧魄了。这还怎么得了!再说,这块玉全城里的人都知道,谁捡了去,会叫你们找出来吗!叫人快快请老爷,我和他说。”
王夫人和袭人吓得哀求说:“老太太这一生气,老爷回来就更不得了了。现在宝玉病着,还是交给我们尽命去找吧。”贾母摆着手说:“你们不用怕,有我呢。”她又命令麝月叫人去请。不一会儿,有人禀报说:“老爷拜谢客人去了。”贾母马上说:“不用他也可以。你们就说是我的意思,现在先别急着责罚下人,叫琏儿来写各悬赏的告示,挂在前天宝玉经过的地方,就说有捡到送来的,情愿送给他一万两银子,如果能够提供线索找到的,送五千两银子。如果真有了,不能心疼银子。这么一找,肯定能找出来了。如果仅仅靠着咱们家几个人找,就算找一辈子,也不可能找到的。”王夫人也不敢说出实情了。接着,贾母又说:“把宝玉用的东西都搬到我那里去,只派袭人和秋纹跟过来,其余人仍旧留在园子里看屋子。”宝玉始终都没说话,只是傻笑。
贾母就带着宝玉起身,袭人她们忙搀扶着出了园子。她回到自己住处,叫王夫人坐下,看别人都在收拾东西,就对王夫人说:“你知道我的意思吗?我觉得园子里人少,怡红院里的花树突然又开花,有些奇怪。原来仗着一块玉能除邪避妖,现在玉丢了,邪气就来了,所以我带他过来一块儿住着。这几天也不用叫他出去,大夫来了,就到这里来。”原来贾母也觉得海棠花开得不吉祥啊。王夫人接着说:“老太太想得太对了。现在宝玉跟着老太太住了,老太太福气大,不论什么都压得住了。”贾母摇摇头:“什么福气,不过我屋里干净些,经书也多,都可以念念定定心神。你问宝玉好不好?”那宝玉见问,只是笑。袭人叫他说“好”,宝玉也就说“好”。王夫人见了这个样子,流下了眼泪,因为在贾母这里,也不敢出声。贾母知道王夫人着急,就说:“你回去吧,这里有我帮他调治。晚上老爷回来,告诉他不用见我,其他话就不要说了。”王夫人走了以后,贾母叫鸳鸯找些安神的药,按着药方给宝玉吃了。
贾政当晚回家,在车里听到路上有人说:“人要发财也容易得很。”别人就问:“怎么回事儿啊?”这个人又说:“今天听说荣府里丢了什么哥儿的玉了,贴着告示呢,上头写着玉的大小、式样和颜色,说有人捡了送去,就给一万两银子;送信的还给五千呢。”贾政听得不是很清楚,感到非常奇怪,急忙赶回家,马上就叫来门卫那来问话。门卫说:“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今天中午琏二爷传出老太太的话,叫人去贴告示,才知道的。”贾政叹口气说:“家庭要衰败了,生出这么一个混帐东西!他刚出生的时候就是满街的谣言,隔了十几年略微好了些,现在又到处贴告示找玉,这成什么样子了!”他又走回房间问王夫人。王夫人汇报了一遍。贾政知道是老太太的主意,当然不敢说什么了,只好抱怨王夫人几句。他又忙走出来,瞒着老太太,让人偷偷去把告示揭下来。谁知道,告示早被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揭走了。
过了不久,果然有人到荣国府门前,声称来送玉。门卫高兴地说:“拿过来,我替你去禀报。”那个人从怀里掏出悬赏告示,指着说,“这不是你们贾府的告示吗,写着送玉来的给一万两银子。给位,你们现在看着我穷,等会儿我得到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爱搭不理的。”门卫听他说话底气这么足,就客气地说:“你还是让我看一眼吧,我好给你禀报啊。”那人就掏出玉来,托在手里一扬:“这是不是啊?”门卫都是在外边值班,只知道有玉,也没见过啊,今天才看见这玉的模样儿了。他们急忙跑进去,就想着抢头功了。
这天贾政和贾赦出门,只有贾琏在家。他还算镇定,问看清楚了没有。门卫说:“我们亲眼见过,可他不给我们,非要见主人,一手交银子,一手交玉。”贾琏非常高兴,赶忙去向王夫人和贾母禀报。袭人高兴得直念佛。贾母说:“快叫琏儿请那个人到书房里坐,把玉拿来看看,马上就送银子。”贾琏就把那个人请了进来,非常客气地说:“我需要把这块玉送到里边,本人见了,酬谢的银子是绝对不会少的。”那个人只好把一个红绸子包儿递过去。贾琏打开一看,可不是那一块晶莹美玉吗。贾琏平时也不太注意,现在倒要仔细看看了。他看了半天,上面的字也认得出来,是什么“除邪祟”等字。贾琏更高兴了,马上叫仆人赶紧来伺候,他自己慌慌张张地把玉送到贾母和王夫人那里。
熙凤见贾琏进来,劈手就把东西夺了,自己也不敢先看,马上送到贾母手里。贾琏笑着说:“这么一点儿事你还不让我立个功呢。”贾母打开一看,只见这块玉比原先的颜色暗了好些。鸳鸯拿过眼镜儿来,她戴着一看,皱起了眉头:“奇怪,这块玉对,可里边的宝色都没了呢?”王夫人看了一会儿,也认不出,就叫熙凤过来认。熙凤看了看说:“像倒是像,只是颜色不大对。不如叫宝兄弟自己一看就知道了。”袭人在旁边也看着不像那一块,只是不愿说出来,也不敢说出来。真奇怪啊,如果贾琏人不出来也就算了,这些人怎么认不出来呢?这几个人不大识字,可对于通灵玉应该非常熟悉啊,模仿的东西能瞒过她们吗?是因为太心切、太激动,眼睛都花了?也可能、
熙凤从贾母手中接过玉,和袭人一起拿来给宝玉看。这时宝玉刚刚睡醒。熙凤高兴地说:“你的玉找到了。”宝玉睡眼朦胧,接在手里,看也没看,往地上一扔,冷笑着说:“你们又来哄我了。”熙凤连忙拾起来,奇怪地说:“你看都没看,怎么就知道呢。”宝玉也不答话,只是嘿嘿地笑。王夫人也进了屋,见他这样,就说:“这不用说了。他那玉本来是胎里带来的一种古怪东西,自然有他的道理。看来,这是他们照着告示说的仿做。”贾琏在外间屋里听见这话,马上大声说:“既然不是,快拿给我去问问他,人家这样事,他也敢来胡闹。”贾母吆喝住他:“琏儿,拿去给他,叫他走吧。着也是穷极了的人没办法了,所以见我们家有这样事,他就想着赚几个钱。现在他白白地花了钱弄了这个东西,又叫咱们认出来了。我说,就不要难为他了,把这玉还给他,说不是我们的,赏给他几两银子。这样,外边的人知道了,才肯有消息就送来呢。如果难为了这一个人,就算有真的,人家也不敢拿来了。”
贾琏答应着出去。
贾母这个认识,既合情又合理。过去有个故事和她的想法类似,叫“千金市骨”。从前,有个特别爱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一个大臣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花费了五百金,把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国君训斥他:“损失我五百金,怎么买回的是死马?!”大臣回答说:“死马都花费了您五百金,又何况是一匹活马呢?天下人一定会认为您会出重价买千里马的。千里马很快就有了!”后来不出一年,国君得到很多匹千里马。
贾琏会按照贾母的要求做吗?他会不会打那个送玉的人一顿呢?
请看下回。
第11章 贾元春因病去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