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九公心里思量:“这个女子的言谈与众不同,看来是读过几年书的。只可惜是个年幼的女孩子,不知能不能提出一两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能多少懂一点文章词语知识的话,我今天同这位外国黑女谈一谈,倒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必须先用话提示提示她,只要她略略懂得文章词语知识,就可跟她慢慢谈起来了。”于是多九公便说:“才女请坐,不必过谦。老夫我虽然勉强算是上过学,凑合着是个秀才,但平日为了养家糊口闯荡四方,到处奔波,无暇看更多的书,只有小时候读过的经书,还能多少懂得一些,其余的放得时间长了,早忘到一干二净。请才女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这些学问不如您的人回答,说清楚明白些。如果有我知道的,一定全都告诉您。”
唐敖说:“我们都是离开书本,多年没再看过的,很怕提问。所以,有不知道的地方,还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多九公听见唐敖说“指点”两个字,不由得鼻子里哼了一声,心里暗想:“她们只不过是海外小国的毛丫头,有多少知识还不是明摆着?唐老兄没有必要这么过于的谦虚,实在是高估她们了。”
只见紫衣少女双站起来说:“婢子听说读书难在识字,识字难在辨音。音不清则字不明,就像经书里常用的‘敦’字,就不只一个读音。在什么书里应读什么音,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得不到好老师指点,所以常常读错了,以致于我们这些小女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大贤您看的书多,自然知之甚详。”
多九公说了声:“才女请坐。”然后,按《诗韵》的韵目排列,讲出了“敦”字的十种读音。讲完之后,他自鸣得意和说:“除了这十个读音以外,不仅是有名的书里没有其它读音,就是其它书上也很少读其它音了。幸亏才女问到老夫,如果问别人,恐怕他记不得一半。”
紫衣少女说:“婢子以前听说这个‘敦’字好像还有‘吞’、”‘俦’一些其他读音。今天大贤说十个读音以外,再没有别的读音了,是不是读音因为各地方音不同而有差别吧?”
多九公听她说还有几个读音,想问,可因为刚才话说得太满、太绝对了,没留下回旋的余地,所以也不好意思再细问,只得说:“这些关于文字的小事,常常会遇到许多一字多音的情况,老夫我哪里还能一一去记它。再说记几个冷僻少见的字的读音,也算不上知识。这都是小孩子们才学的那些玩艺儿。如果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倒真是显得可笑了。你们本身的条件挺好,可惜没有经过好老师的指教,把功夫都用错地方了。”
紫衣少女听了,说:“婢子听说,要读书必须先认字,认字先知音。如果不先把字音分清,全都是胡里胡涂,似对非对,那字的含义怎么能区别呢?可见读音方面的知识,是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您知识丰富了,所以把它看得不重要,可对于我们这些学识浅薄的人来说,却是不可以少的。婢子我拿这么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麻烦您这大贤人,真是见笑。但是,就拿声音来说,婢子我平时又听人说:欲知音则先明反切;要搞明白反切,必须先会分辨字母。如果分辨不清字母,没法知道反切;不知道反切,没法知道读音;不知道读音,没法识字。照这么说,反切的知识,又是必不可少。但过去有人说,常常跟学识很高的学者谈起反切来,他们也会瞪目结舌,所以,都把它看成绝学。如此说来,可能反切的具体内容已经失传很久了。所以自古以来,虽然韵书很多,并没有非常适合刚开始学习的人使用的。婢子我平时就在这方面用心研究过,稍微明白了一点,但它的内容深奥难懂,所以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大贤您生来头脑聪明,一定可以找到这里边的窍门。应该怎样学习才能精通呢?还得请您多多指教。”
多九公说:“我小时候,也曾经在这方面留心过,可惜没有受到正式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学问,所以不很明白。才女刚刚说过,跟有地位的学者谈起反切来他们也无话可说,何况我们这些人只不过略微知道皮毛,哪里敢乱说一气,叫内行笑掉大牙!”
紫衣少女听了,笑着对红衣少女说:“如此说来,这不成了‘吴郡大老倚闾满盈’吗?”
红衣少女笑着点点头。唐敖听了这话,一点儿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两个少女一连提出不少问题,全都问得有道理,驳得有根据,弄得多九公非常心虚。但多九公仍仗恃自己有些见识,便倚老卖老地同她们对论,巴不得几下子考住两个黑姑娘,让她们知道点颜色。
多九公心想:“这两个丫头既然要参加科举考试,平时一定是很用功努力的,可能平常的儒家经典及语言文字方面的书也难不住她们。听说外国从来没有《易经》这部书,何不拿这部书来难一难她?说不定能把她难倒呢。”便向两个少女说:“老夫听说《周易》这部书,外国见过的不多。你们这个地方文化发达昌盛,再说二位才女见多识广,对这部书清楚其精妙之处。但自从秦汉以来,对它注解的各家各派的看法和《礼记》相比,分歧很为严重。才女的见识过人,这里边哪本最完善,哪一家的注解最好,我想你们这些有才学的人一定会用与众不同的眼光评定它们的优劣了?”
紫衣少女说:“自汉晋以来,直到隋代,除子夏作的《周易传》以外,讲解《易经》的,还有九十三种。如果要评判优劣,以上各家,都是先贤的注解,婢子我见识浅薄,怎么敢凭我们井底之蛙看见的一点点儿,就乱发议论呢?还是请您多多指教吧。”
多九公想:讲解《易经》的书,平时听到的、见到的,至多不过五六十种;可这丫头说,竟然有九十多种。但是,没有详细地评点一句。可能真正并不知道这些书,不过是稍微记得几种,她就大言不惭,故意吓唬人。我先考她一考,叫她出出丑,让唐兄高兴一番。”便说:“老夫我以前看过的,注解《易经》的各家写的书,大约有一百多种,想不到在这有九十三种,也算很不容易了!至于说谁讲解了哪些卷、谁分析章节和句子,才女也还都记得吗?”
紫衣少女笑着说:“各部书的博大精深,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但对于作注释的各位学者的名姓、注解了多少卷,还是记得清楚”。
多九公吃惊地说:“才女何不说个一两家作注释的?他们的名姓和注释的卷数,是不是跟天朝所载的一样?”
紫衣少女就把当时各地流传的关于《易经》的九十三种书,作者和所解卷数,由汉至隋,说了一遍,并问多九公:“大贤您刚才说,关于《易经》讲解的书有一百多种,不知道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些,还是另外有一百多种?请大贤您稍微说一两部,也叫我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第9章 黑齿国受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