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到了白民国。林之洋在船上找出许多绸缎和海菜到国中去卖。唐敖来邀九公同去游玩,多九公说:“这个地方人烟繁华,物产丰富,语言也跟我们相通。可惜我跟它没有缘分,每次来到这里,不是有事,就是闹病。从来没能上过一次。今天沾您的光能一块儿上去走一走,倒是运气。”
他们一同上岸,走了几里路,只见到处都是白色的泥土,远处有几座小山,都是白色的矾石;地里种着荞麦,遍地开着白花;虽然有几个农民在那里耕地,因为离得太远,看不清什么模样,只看见都穿着白衣服。又走了一会,进了白玉城,走过白银桥,周围的房屋店铺一间接一间,都是雪白的高墙;人来人往的,买卖兴隆,非常热闹。这个国家的人,无论老少,个个面白如玉,唇似涂朱,再衬托上两道如新月弯眉,一双乌黑的眼珠,没有一个不是英俊漂亮的。而且都是一身白色衣装打扮,打扮得十分素净;腕子上都戴着金镯子;手里拿着带香味的珍珠,身上挂着玳瑁小刀、吊着丝绣荷包、纱制的扇套、绣着双飞燕的汗巾,还有许多翡翠、玛瑙做成的玩艺儿。他们穿的衣服,可能都用很好的香熏过,远远地就叫人觉得香气扑鼻。唐敖这时候一面看着,一面赞不绝口地说:“面貌长得如此美丽,再配上这些穿戴,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了!海外各国的人,再也没有超过他们的了。”再看两边的店铺,一家接着一家,都是酒店、饭馆、香铺、银庄。店铺里,绫罗绸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衣帽鞋袜,数都数不精。其余的,还有牛羊猪狗、鸡鸭鱼虾等肉食,各类海菜,各种点心,货源充足。
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没有不好的,一应俱全。满街都弥漫着酒肉的香气,简真在天上都闻得到。
只见林之洋跟一个水手从绸缎店里出来了。多九公迎上前去问:“林兄今天生意可好?”
林之洋满面笑容地说:“今天,俺托你们二位的福,有不少买卖,赚了不少钱。等一会儿回去,多买酒肉请你们。现在还有些腰带、荷包之类的零星货物,要到前边胡同里找个富裕的人家去卖。俺们一块去看看那儿的民风吧。”
唐敖说:“这倒是个主意。”
林之洋就吩咐水手把今天赚到的银子先送回船上,顺便买些酒肉带回去;自己提了货物,跟唐敖、多九公拐进了前面的胡同。进去几步,林之洋说:“好了,前边有间高大楼房,可能就是个有钱的人家。”
走到门前,正好里面走出来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林之洋上前打招呼,那小伙子说:“既然有好东西,请进吧。”
三个人刚抬腿要进去,发现门旁钉着一门牌,上写“学塾”两个大字。唐敖一看,顿时大吃一惊,说:“九公,原来这个地方是学馆呀!”
多九公看了,也吓一跳,想回去已经不行了,只好走进门去。那小伙子见他们进来了,就先到里边报信。唐敖对多九公说:“这个国家的人长得精神,肯定是学识渊博。我们进去后,一定比在黑齿国更要加倍地小心才行,免得再出丑。”
林之洋说:“不用担心。照我的办法:一律给他个‘弗得知’。”
三个人进来,到了客厅。里面坐着一位先生,戴着名贵的眼镜,约是四十年纪。还有四五个学生,都是二十岁上下年纪,一个个相貌端正,衣帽整齐。那先生也是风度潇洒。屋里满架诗书,笔墨如林。厅堂当中挂着一块白玉匾,上边正是“学海
文林”四个泥金大字。两旁贴一副白纸对联,写的是:研六经以训世,括万妙而为师。唐敖和多九公看见这种气势,不但吓得两人轻轻地走路,
连大气也不敢出了。唐敖悄悄地对九公说:“这才是大国人物的风度!整个气势,与众不同。跟他们相比,我们更显得有些俗气了。”
走进客厅,他们也不敢自作主张地去行礼,只好象仆人一样靠边站着。先生坐在上面,手里拿着香珠,把三个人看了一看,对着唐敖招手说:“来,来,来!那个书生走过来!”
唐敖听见先生叫他“书生”,不知道自己怎么被他看穿了打扮,非常紧张,吓得连忙走上前打躬说:“晚生不是书生,是商人。”
唐敖鞠躬说:“晚生是大唐人,今天是贩卖货物来到这里。”先生笑着说:“你头上戴着儒巾,又是天朝人,怎么还推托说不是书生呢?是怕我考你吗?”
唐敖听了,这才知道他是从自己戴的帽子看出来的,只好回答说:“晚生少时虽然读过书,可是,已经多年未温习了,读的那几句书早就忘了。”
先生说:“话是这么说,但诗赋应该会作吧?”唐敖听说让他做诗,心里更加紧张了:“晚生从小以来,愚笨懒惰,不用说没做过诗,就是诗也没有读过。”先生说:“你生在天朝,怎么连诗也不会作?这不可能。
你骗我何用?快点说实话吧!”唐敖着急地说:“晚生实在是不会,怎么敢欺骗您呢!”先生说:“你头戴着儒巾明明是个读书人的样子,怎么能
不会作诗?你如果不懂学问,为什么冒充我们读书人的样子,
却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掩盖起来?你可是想以此骗人,你是假扮读书人的样子来要找教书的学馆吧?我看你想学馆想得发昏了!这样吧,我先出题考你一考,看你答得怎样,如果答得好,我就推荐你去一个好的学馆。”
第16章 白民国虚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