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
三十七座
盖佛之示现,咸以三乘正法而利群机,涅盘之后,皆以宝塔而藏舍利。凡一瞻一礼,亟成佛道,故象教之设,讵可少哉?日佛塔、菩萨塔、罗汉塔、声闻塔、祖师塔,各有层级等差。惟海会耆宿诸塔,垒石而成,则曰卯塔。每见水潦鹤之徒,一时福缘凑合,妄造层级,以混佛祖,未免为识者晒其僭窃可知矣。本山附近诸塔,皆非祖塔。独鸿休、大休二高僧未详法嗣,而其塔湮没无存。於戏!毁之没之,其罪福又何如也?仅崇祯辛已岁造本山说法费和尚寿塔一座,系临济正传三十一世,乃兹山祖塔之始。大丈夫足下具眼,或瞻或礼,岂可不辨缁素也哉?
唐
鸿休禅师塔旧传在天柱峰。昔人有赞云:“日出栽松,日入宴寂。至今山中,郁郁密密。白刃春风,了无尘迹。山云海月两忘形,千古寒潭照虚室。”所载《高僧传》今遍览无踪,或年代深远,为土所乎,不可知也。师亦赞云:“不爽宿债,端坐青松,头临白刃,如斩春风。咦!七粒莹然挥不破,至今洞壑玲珑。”
明
大休禅师塔旧传在幢幡峰西。前有塔院,基址颇巨。石柱数条,石人望柱各二,列于甬道,为国初新赐葬者,今亦无迹。万历间山邻欲图为坟,寺僧彻夜以石彻之,名为大休墓。次日谋者乃息。师赞之曰:“兴隆家国,妙在休心,龙云际会,辊芥投针。茎草不拈兮,建刹己竟,一叶未落兮,满地黄金。”
雪堂塔在桑池园中仑。塔禁五亩,前里长陈大绶册据。
蒙庵达和尚塔在雪塔右。
妙湛塔在雪堂塔左。
坦翁参塔在雪堂塔前,为山邻所废,今仅存三塔一列,俱名双池园。师有感云:“三塔魂消愁砥柱,双池水涸待金汤。”
藤庵晖塔在下棋垅左。
适轩友塔在藤庵塔左,亦为山陵所废。辛卯春重修,改名日上善塔。
图湛师塔在吉祥峰下。
必翁友塔在熨斗山万松庵之后。甲申冬,玄密禅师附葬于此。其余诸塔附寺左右,历代住僧瘗焉。天柱峰下,寿塔之上,有塔四座:曰正觉,慈觉,山堂,垾海。癸未岁,乃合为一,勒石以便祭扫。又方丈右塔二座:一荆岩,一失名。又寺左山一带塔三座:曰纯极,日总庵,一失名。
明第一代重兴开山赐紫正圆中天祖师塔在四潭之上。建自天启壬戌仲冬。坐辛向乙。发祖自大帽,踊跃而下,突起宝峰,中抽嫩枝数节,后方结穴。紫薇、屏幛辅于左,五云报雨弼于右,狮子驯伏其前,宝盖辉煌于后。仓库叠叠,朝案重重,灵渊钟气,狮象临门,赐紫老人任之不亦宜乎?
明第二代住持开法费隐容老法祖舍利塔在旧轮藏之后。建自崇祯辛已孟夏。发脉由罗汉峰,转天柱巍峨而下。坐亥向己。群峦环绕,龙虎重交,前案卓立,后峰插汉,诚天然一座福地也。偈曰:“含冤未雪久成胎,活捉空王特地埋。不是渠依夸好手,缘帮恶劈头来。”
明第三代住持开法应请扶桑隐元琦祖师齿发塔在松隐堂。
清
清第五代住持开法慧门沛和尚塔在海会塔左侧。
清第六代住持开法虚白愿和尚塔在梅福庵右仑。
清第七代住持开法广超宣和尚塔在熨斗佛座峰右田垅中仑。
清第八代住持开法清斯净和尚塔在塔庵公妈塔边右仑。
清第十代住持开法易庵谦和尚舍利塔在三塔中圹。
清第十二代住持开法壁立迳和尚塔在纪游亭右边路上。
清第十四代住持开法良准标和尚塔在塔右仑。
清第十八代住持开法濬微圣和尚塔在大坝底。
清第二十代住持开法晦谷昂和尚塔在纪游亭右边大路上。
清廿三代住持开法朗纯愚和尚塔在吉祥峰后边左仑。
清第廿五代住持开法智泉深和尚塔在纪游亭里右边大路墘。
清第廿八代住持开法若育位和尚塔在屏障峰麓路上。
清第三十代住持开法雪椿萱和尚塔在塔庵左侧。
清第三十一代住持开法慧隆盛和尚塔在环翠亭右仑。
清第三十三代住持开法慧国祥和尚塔在环翠亭左仑。
清第三十五代住持开法了情念和尚塔在头亭里。晦谷和尚同塔。
清第三十六代住持开法珩玉玺和尚塔在寺前右侧驾鞍岭。
清第三十九代住持开法承垠垨和尚塔在三塔左仑。
清第四十代住持开法道暹光和尚塔在环翠亭左畔。
清第四十一代住持开法继宗钰和尚塔在寺右侧马鞍岭。
清第四十二代住持开法界阳春和尚塔三塔在右仑。
三塔在下棋垅桑池园雪堂塔左。原系藤庵晖、蒙庵达、合翁参、妙湛诸禅师窣堵,久为山邻废坏。康熙间重修,四舍利坦瘗。中圹为历代尊宿塔,左圹为诸方耆德,右圹为本山勤旧,皆垒石成之,总名三塔。
海会塔在寺龙臂前仑。丙子冬,僧良聪重修。塔中题淳熙间禅师归寂,有“猿鹿悲呜,群鸟献花”之句。丁亥岁常熙耆旧捐资重修,局面严整,规模壮海会之大观,收群峰之嘉气。请师说偈,偈日:“翠竹林中无缝塔,百千舍利现其中。大悲同体号虽别,殊胜庄严在尔躬。”
报恩塔在熨斗山万松庵之左。辛已夏诸耆旧同本山和尚共捐衣资三十金以充常住,葬诸佛母,名日报恩,有碑一座。庵中祀牌位,春秋祭扫,用昭报本之道。偈曰:“人生大本重丘山,未报劬劳暗泪潸。忽悟万灵共一体,双亲顿证刹那间。”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