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
马鞍岭寺右臂。天柱峰由此而上。马鞍盖以形似呼之。
铁龟岭在寺前。右障大溪,沿路而上为报雨峰,俱属寺山。
宫后岭去寺一里许。佛座峰由此而上。
吉祥岭在寺前案。上熨斗万松庵之捷径也。
绛节岭在寺后。逶迤而上之香城旁通路也。
垅
下棋垅古传为蟒神与紫云仙博弈处。
池
放生池崇祯甲戌岁,砌内堂溪为之。
潭
九渊潭
寺西南隅有溪。沿溪三里许,石壁巉岩,泉色蓝光者为龙潭。自下而上,共有九处,惟龙湫、石鼓、玉筋为最,而龙漱即第一潭也。纵广六七丈,底深莫测,上有飞瀑,从空泻落,望若珠帘,凡亢旱祷雨多应。宋绍兴癸丑冬,赵公卞观稼至此,祝曰:“名位浅狭,所及者鲜,惟龙以时致雨,尽苏一邑之苍生。“书以勒石,复勒“灵渊”二大字,并七言绝句一首于潭上。元符二年,安抚程公迈祈雨有应,为立龙堂。宣和二年,摄邑陈麟再立祠。淳熙间,安抚史公浩复增饰之。石上有沟亭,咸淳丙寅,仓使刘震孙改其额曰“九渊第一”,以“九渊”为总名此始,而龙堂汮亭则已毁矣。其侧铭“龙湫”者,郡丞叶嗣昌书,住山释元恭立。赵善密者,不知何许人,亦同住山圆悟来此。熙宁春,崔令同丕绩师亦至,勒字于潭右水际。国朝天启元年,叶文忠公复构亭于龙堂旧址,莆宗伯林公尧俞书扁曰“作霜”。未几,为山邻所焚,独石碑一方,载登潭诗,有“人日看山雨乍收”之句。悬崖之中题“潜龙”者,迳江侍御林公汝翥笔也。由潭流下为瀑布泉,泉之旁有危石,高可数丈,三面悬虚,屹然而立,曰“飞来石”。崇祯乙亥夏,费邑侯道用篆“振鹭之瀑”于上。其余岁久字湮,为水所澌,不能尽见。再历而上,有石鼓,即第三潭也。一石如鼓,梗于潭旁。四潭悬溜数丈,亦泻珠,比龙湫稍差。但岩壁极峭,游者不敢履,多从崖头俯瞩而已。玉筋隐于幽谷,是名七潭。泉自高泻,望若玉筋然,去石鼓则远矣。至九渊则隐显非常,变化莫测,或求之弗得,有时自现,为樵者所观。其余诸潭,各成形胜,皆有可观。
溪三
石门溪去寺西北一里。两石相倚如门,状极奇怪。水从下流出,绕过寺前。棠阴夹岸,覆盖如亭,中有乱石可坐。
大溪源自九渊龙潭而来,奔流不绝,与拱桥之外石门溪水会,直注迳江。
小溪在寺右涧。石门之水注焉。阴映如盖,清凉如镜,旁有石壁堪题。外石楯石桌十余,禅衲适兴,烹名传韵于此。故师有《小溪十咏》之作,从者和之。泠然有声,闻之热恼烦浊不觉冰消矣。
井三
龙井法堂岩壁立,下有石穴方如盆,深不二尺,清而甘,虽亢旱弗涸。辛卯冬,构龙宫于上,以便祈祷。
古井后石六尺,围二丈,深二丈余。在应供堂之右。
金仙井在寺右臂后水笕坑中。庚寅春,构翠竹巷。寻源得水,故名其泉曰“般若”。
泉三
虎跑泉在寺右虎薮坑上。昼夜混混不竭,以笕引之,直至香积。
罗汉泉在罗汉峰间。石隙流涌。去寺五里许,系石门溪之本源,直汇寺前放生池。
般若泉在水笕坑中,直注坑前而隐。游翠竹庵者,勺而烹,清香甘美,试茗尤嘉。
校注:
①于三月廿七日入院,八月朔日出山金粟。参看《密云禅师本传》。
②鞲,音备,用以鼓气熔铸金属的力鞲鞲。
③赵公卞应作?赵公卞,详卷七《题灵渊》诗校注。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