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维诗
乾隆末,吴中桑甫水部调元,客京师,于厂肆购明刻《元人百家诗》一部,中有小笺,题七律一首,署曰陈氏坤维,盖故家才媛,因贫粥书者。诗云:
典及琴书事可知,又从案上检元诗。
先人手泽漂零尽,世族生涯落魄悲。
此去鸡林求易得,他年邺架借应痴。
亦知长别无由见,珍重寒闺伴我时。
下注:“丁巳又九月九日,厨下乏米,手检《元人百家诗》付卖,以供粥之资。手不忍释,因赋一律媵之。”按:丁巳为乾隆二年,检旧历是年适有闰九月,上溯康熙及万历两丁巳,皆无闰也。此诗怨而不怒,颇有衡门疗饥之概。
非唯其诗气韵雅洁,其学之纯而品之高可见。名氏仅存,里籍翳如,亦可悲矣。
沈文开集为台湾信史
鲁王兼国时,徐学远有海外几社之集。是时明室遗老,多逍遥海外者。鄞县沈文开先生,名文光,由诸生贡太学。唐王时,授职太仆寺卿。隆成败后,航海至厦门,未至而风引其舟抵台湾,是时郑氏尚未至也。后延平既建国,所以礼先生者甚至。先生凡居台三十余年,及见郑氏盛衰,有集十卷,抄本流入内地,为全谢山所得。谓其载郑氏三世事极其翔实,海东文献,当推为初祖,惜全氏当日未敢遽付剞劂。今浙人士知先生亦鲜矣。百余年间,数更兵乱,未识原本犹在世间否也?志国史者,当博访之。
纪李芬事
孤虚旺相之术,儒者之所不道,然其术流传最古,精者往往验如桴鼓。方今形上科学,尚未发明,不可讶其虚诞而尽斥之也。昔闻秦州刘子嘉前辈,述李芬事,亦他日修清史时,日者传中人物。芬,皋兰人,少孤贫,读书未成,因入行伍。乾隆中叶,随定西将军兆惠平伊犁,擢千总,为行营传宣官。及大兵之南征回部也,未抵叶尔羌,贼酋霍集占率罪奄至,环营积土为城,城高三丈许,外浚深濠,削木为鹿角植濠底。贼踞城上施大炮,昼夜不息,官军无一人得出。困守逾月,食且尽,兆束手无所措,独坐帐中太息。芬进曰:“兵饥矣,将军何不以粮济之?”兆大怒曰:“若知粮绝,而故倡斯言,欲摇动军心耶?”曰:“粮自有,但无人肯取耳。营东南隅土中,有麦三百余斛,盍遣卒发之?”兆曰:“发而不得麦,汝当军法从事。苟先使知,将无所逃罪,无已,姑先试之。”命家童六十人,荷锸随芬往,如所指掘之。有顷,童果握麦来献。兆大奇之,促令众往掘,竟如其数。问:“他处有乎?”“西北隅更多,盖二千七百余石也。”发之,亦如所言,无毫发爽,众莫不惊异。问:“何以知有窖粟?”曰:“以占知之。”
问:“贼围何日可解?”曰:“早占之矣,某日援兵当至,次日即溃围出,某日大功可成,将军晋封上公矣。”已而皆验。后大兵凯旋,芬留驻乌什。乌什参赞大臣永贵,奉召还京。将行,召芬问曰:“吾当以何日抵京师?”曰:“不能也。
岂惟不得至京,且不得入嘉峪关。”永闻言,忿曰:“验当酬汝金二百,否当嘱新参赞鞭汝四十,毋悔也。”芬笑曰:“公此行十日内,若见群乌飞鸣如阵,必不可行,行者必及祸。当以某日仍反乌什耳。”永遂行。行九日矣,宿库车之合塞尔,晨起出帐,忽飞鸦万余,上下鸣噪,骇极,遂不敢前。次日,羽檄从西来,则库车领队大臣德明为玛哈沁所戕矣(玛哈沁,额鲁特一种劫盗名也)。立弛回乌什,督兵进剿,又数月。至次岁始得代归。芬官止甘州参将,在军中颇好读书,于骑射不甚措意,气宇恂恂,居然儒将也。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