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谓杜[子美]①集中赠[李]②太白诗最多,而李集初无一篇与杜者。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李集有《尧祠赠杜补阙》③者,老杜也。其诗曰:‘我觉秋兴逸,谁言④秋气⑤悲?山将落日去,水与⑥晴相⑦宜。云⑧归碧海少,⑨雁度⑩青天迟。⑾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不独饭颗山[头]⑿之句也。”(《丛话》前五、《能改斋漫录》、《辨误录》下)
案:吴曾《能改斋漫录》五及严有翼《艺苑雌黄》均举《太白集》中《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艺苑雌黄》于此诗外,更举《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但洪迈《容斋随笔》卷三《李杜往来诗》条亦谓“太白与子美诗略不见一句,或谓《尧祠亭别杜补阙》者是也,乃殊不然,杜但为右拾遗,不曾任补阙。兼自谏省出为华州司功,迤逦避难入蜀,未尝复至东州,所谓饭颗山头之嘲,亦好事者所撰耳。”今备举以待考。
①《能改斋漫录》“子美”二字。
②《能改斋漫录》有“李”字。
③案:《酉阳杂俎》十二作《祠亭上宴别杜考功》。
④《全唐诗》六“言”作“云”。
⑤《酉阳杂俎》、《全唐诗》“气”作“兴”。
⑥《酉阳杂俎》“与”作“兴”。
⑦《能改斋漫录》、《酉阳杂俎》、《全唐诗》“相”作“空”。
⑧《酉阳杂俎》“云”作“烟”。
⑨《酉阳杂俎》、《全唐诗》“少”作“夕”。
⑩《全唐诗》“度”作“没”。
⑾《酉阳杂俎》、《全唐诗》“迟”作“外”。
⑿《能改斋漫录》有“头”字。
李白蜀道难本事
《新唐书?严武传》云:“武在蜀放肆,房琯以故宰相为部内刺史,武踞慢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作《蜀道难》乃为房与杜危之矣。”《新唐书》据范摅《云溪友议》言之耳。按《唐书》、《摭言》载李白始自西蜀至京,道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曰:“子谪仙人也。”按白本传,天宝初因吴筠被召亦至长安,时往见贺知章,则与严武帅蜀岁月悬远。尝见李集一本,于《蜀道难》题下注:“讽章仇兼琼也。”考其年月近之矣,谓危房,杜者非也。《新唐书》第弗深考耳。(《丛话》前五)
杜诗注
世所行注老杜诗,云是王原叔,或云邓慎思,所注甚多疏略,非王、邓书也。其甚纰缪者,[佛经称善巧方便僧璨、惠可二祖师名。故诗曰:“何阶子方便”,又曰:“吾亦师璨①可。”注乃云:“子方,田子方。璨可,诗僧。”]②顾恺之小字虎头,维摩诘是过去金粟如来,故《乞瓦棺寺顾恺之画摩诘像诗》卒章云:“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注乃③云:“虎头,僧像;金粟,金地当饰。”此殊可笑也。④余尝见一老书生,忘其姓名,自言注老杜诗,取而观之,注“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云:“冠,上服,本乎天者亲上故称冠,譬之君子。袴,下服,本乎地者亲下故举袴,譬之小人。”虽不为无理,然穿凿可笑。(《丛话》前九、《能改斋漫录》五《辨误录》下)
案:吴曾《能改斋漫录》仅引顾恺之一节,谓“考《世说》乃谓顾恺之为虎头将军,……知‘虎头’非小字”。
①《少陵集》“吾”作“余”,“璨”作“粲”。
②筩改斋漫录》(辨误录)无此语;《历代》四十二仅引此数语。
③《能改斋漫录》“注乃”作“乃注”。
④《能改斋漫录》五(辨误录下)引至此。
杜诗黑暗解
老杜诗“黑暗通蛮货”,黑暗,犀角也;波斯国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并见《酉阳杂俎》。(《丛话》前九)
案:此节可参阅《闻见后录》十九。
杜韩诗用歇后语
世谓兄弟为友于,谓子孙为贻厥者,歇后语也。子美诗曰:“山鸟山①花皆②友于”,退之诗“谁③谓贻厥无基址④”,[虽]⑤韩、杜[亦]⑥未能免俗,[何也?]⑦(《丛话》前十二、《野客丛书》二十)
案:吴幵、吴曾并据《南史》刘湛友于素篇,《北史》李谧事兄尽友于之诚,及陶渊明诗:“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谓子美亦有所本。朱翌《猗觉寮杂记》上,复据晋《五行志》何曾曰:“国家无贻厥之谋”,谓退之用字亦有所本。是歇后之语不始杜、韩。故王楙云:“自东汉以来多有此语。”
①《野客丛书》“山”作“幽”。
②《少陵集》“皆”作“共”。
③《全唐诗》十二“谁”作“岂”。
④《野客丛书》、《优古堂诗话》、《能改斋漫录》均引杜诗不引韩诗。
⑤《野客丛书》有“虽”字。
⑥《野客丛书》无“亦”字。
⑦《野客丛书》无“何也”二字。
第1章 太白赠杜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