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隘口原额马步官军民壮弓兵二千四百五员名。
常守马步官军一千一百四十五员名。
备冬民壮一千二百四十名。
弓兵一百二十名。
本镇原额马四万五千五百四十三匹。正德元年起至十六年止,六次其领过马二万八千一百四十四匹,马价银五万两。以后年分未经清查。
钱粮考
山东、山西、河南、北直隶岁入本镇夏税秋粮五十四万七千四百八十石七斗,每石折银一两。内粟米二万石,每石折银八钱。折布一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八匹,大约每匹折银三钱。绵花绒三万七千五百斤,大约每斤折银八分。草七十万束,大约每束折银七分。本镇屯草四百四十三束,大约每束折银一分。户口食盐钞折银一万一千百九十二两八钱零。年例银八万两。额派客兵引盐银二万六千六百两。补岁用不敷引盐银八万九千四十五两。河东运司盐价银八万两。本镇屯粮六万二千三百二石。草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八十六束。团种粮五万三千一百石。草五万三千七百余束。
边夷考
北虏冈(同)留、罕哈、尔填三部常在此边住牧,兵约六万,与朵颜诸夷为邻。同留部下为营者三大酋,满惠王领之。罕哈部下为营者三大酋,猛可不郎领之。尔填部下为营者一大酋,可都留领之。入寇无常。近来套虏亦同此虏入寇。
经略考
宣府,汉上谷郡也。国初常忠武王破虏于汉北,即元之上都,设开平卫守之。置八驿,东则凉亭、沈河、赛峰、黄崖四驿接大宁、古北口,西则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接独石。太宗文皇帝三犁虏庭,皆自开平、兴和、万全出入。尝曰:“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太宁、辽东、甘肃、宁夏,则边境可永无事矣。”后太宁既以与虏,兴和亦废,而开平失援难守。宣德中,乃徙卫于独石,弃地盖三百里。土木之变,独石八城皆破,虽旋收复而宣府特重矣。今边人谓独石不如开平险隘可守。
一、宣府山川紏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就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北路独石、马营一带地虽悬远,然南阻长安领、虏难径下。中路之葛峪、大白、阳青边诸堡,西路之柴沟、洗马林、万全诸城,南路之东西顺圣,皆称虏冲,边警屡至焉。东路永宁、四海冶及龙门所,则三卫窥伺之地。而四海冶、上通、开平大路下连横岭儿,又要地矣。《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今考塞垣所据险亦几尽,第时异势,殊有不可不为之经画者。若曰补长峪城、镇边城之募军,重浮图峪、插箭岭之防守,留茂山卫京操之士以益紫荆,筑李信屯交界之堡以固两镇。此岂容已乎?
一、宣府之兵素称敢战矣,何近年参将都勋出边烧荒,遇虏二十骑而溃,关山王经前后陷没,此犹可诿也。若滴水崖郭举之叛及诸军告粮而噪,则渐不可长。况伊迩大同耳目,习染不可不虑哉!是故有抚绥之将而后有节制之兵,有节制之兵而后有疆圉之固。筹宣府者此其大计矣。
按,边储一节员外杨守谦所论盖得权宜之术。附见于后以备一时参考云。守谦曰:“尝谓弘治中,宣府各城粟菱之积多至有六七年者,少亦不下三四年,今则止数月耳。仓厫仅存瓦砾,场地鞠为茂草,或势家佃以为业。然则饱歌腾槽之势安得而复见哉?边镇弊坏亦至此极矣。赖国威灵,侥幸(幸)无事,使遇也先、火筛之变,将何以待之?司国计者不可不深长思也。宣府至京师仅三百余里,有必不得已之事则挖运之策可得也。此盖先朝已试者,亦一时拯溺救焚之方云。又按,边军饷法曰折色者六月,本色者六月。在边者折银七钱,在内者折银六钱。又曰本折间支。此诸边之通例也。然春夏之月,禾稼未登,粟价腾踊,边臣苦于蓄积之未多也,则固与之折银。秋冬之月,粟价稍平,仓廪稍积,则始与之本色。当其腾踊也,银一钱或止易粟六七升,或四五升,是一月折银犹不及半月之粟,如之何其不饥而疲且至死也?欲责其死绥之节不亦难哉?说者谓宜于岁例之外每镇发银十余万两,遇大熟之岁则于岁例招买之外籴粟六七万两。中熟亦籴三四万两,俱别储之。每春夏粟价腾踊,若岁例之粟尚足支持者勿动。惟腾踊之甚不可不支持者借支二三月,秋熟之后即于岁例内招买者补尝,仍别储之。如此则士得实惠而所少亦且数倍,即有重大虏患,征发旁午,缓急亦有所济矣。此诚今日之急务而司国计者所当讲求云。”俱见《九边论》。
一、宣府顺圣川东城有隘口三,其一丁宁口,其二鳌鱼口,其三水峪口。成化十九年,虏贼从西阳河枳儿岭进到,于东城大肆抢掠,俱从前项隘口经行往来,两三月方靖。今议每口须筑一墩就可阻截。见《余肃敏奏疏》。
第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