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凤阳龙兴之地,当时乃不建城郭。或谓,堪舆家以此地皇陵所奠,于城郭不宜。或又谓,圣祖念汤沐地,民力困于战争之后,不暇及也。
然观汉高祖诛秦灭项,建都长安,亦不造城,而止作缭垣,周三百里。至惠帝始城长安。
吕梁洪石齿廉利,嘉、隆间,黄河涨,石渐入水,止水上盘涡。
余癸酉上春官时犹及见之。至于丑涨甚,则盘涡亦无矣。今河渐涨,堤渐高,行堤上人与行徐州城等。
若黄河年年如此,则自开辟以来,今不且在半天乎?何不涨于昔而涨于今也?向思之,不得其故,及今行遍宇内,始穷山川源委而悉之。盖此乃中龙过脉处也。泰山为中龙之委,自荆山大干生,至六蓼遂落平洋,牵连冈阜,至徐、邳过脉,北去而起泰山。
黄河源流,泰山之北至直沽入海,此特泗水一派,浮流两洪之上耳。隋时,炀帝幸江都,引黄河入汴、泗,河始流断,龙脉隔泰山而北之,然中龙脉王伏地而行,河水流地上,毕竟不能断绝其脉。而地脉之起伏有时,今此数十年正当其起也。
脉{汾土}涌而起,故河身日擎捧而高,此岂铁埽帚、滚江龙之所能刷而低之乎?为此策者,真儿戏见也。过数十年后,地脉既伏,沙泥自去,河身自陷下耳。或谓:“地脉何以知其起伏?”曰:“济水昔行地上,王莽时伏地而行,遂至今不改,至趵突方穴而出,非耶?堪舆家指地坟而起者为吉,正谓下有气脉耳。”此理向无人识,须与通天地人者一抵掌。
清江板闸之外,乃淮河之身而黄河之委也。
黄、淮合处,水南清北黄,嘉靖末年犹及见之。隆、万来,黄高势陡,遂闯入淮身之内。淮缩避黄,返浸泗、湖,水遂及祖陵明楼之下,而王公堤一线障河不使南,淮民百万,岌岌鱼鳖。
余丁亥冬过淮,适值行河省臣常且至,因预与淮父老讲求之,上溯泗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