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购碑当知握要,以何为要也?曰:南北朝之碑其要也。南北朝之碑,无体不备,唐人名家,皆从此出,得其本矣,不必复求其末,下至干禄之体,亦无不兼存。故唐碑可以缓购,且唐碑名家之佳者,如率更之《化度》《九成宫》《皇甫君》《虞恭公》,秘书之《庙堂碑》,河南之《圣教序》《孟达法师》,鲁公之《家庙》《麻姑坛》《多宝塔》《元结》《郭家庙》《臧怀恪》《殷君》《八关斋》,李北海之《云麾将军》《灵岩》《东林寺》《端州石室》,徐季海之《不空和尚》,柳诚悬之《玄秘塔》《冯宿》诸碑,非原石不存,则磨翻坏尽。
稍求元明之旧拓,不堪入目。已索百金,岂若以此一本之赀,尽购南北朝诸碑乎?若舍诸名家佳本,而杂求散杂,则又本末倒置,昧于源流。且佳碑如《樊府君》《兖公颂》《裴镜民》者实寡。
小唐碑中,颇多六朝体,是其沿用未变法者,原可采择,惟意态体格,六朝碑皆已备之。唐碑可学者殊少,即学之,体格已卑下也,故唐碑可缓购。
今世所用号称真楷者,六朝人最工。
盖承汉分之余,古意未变,质实厚重,宕逸神隽,又下开唐人法度,草情隶韵,无所不有。晋帖吾不得见矣,得尽行六朝佳碑可矣,故六朝碑宜多购。
汉分为正楷之源,以之考古,固为学问之事,即诸书法,亦当考索源流,宜择其要购之。
若六朝之隶无多,唐隶流传日卑,但略见之,知深变足矣,可不购。
汉分既择求,唐隶在所不购,则自晋魏至隋,其碑不多,可以按《金石萃编》《金石补编》《金石索》《金石聚》而求之,可以分各省存碑而求之。然道、咸、同、光,新碑日出,着录者各有不尽,学者或限于见闻,或困于才力,无以知其目而购之。
知其目矣,虑碑之繁多,搜之而无尽也。吾为说曰:六朝碑之杂沓繁冗者,莫如造像记,其文义略同,所足备考古者盖鲜,陈陈相因,殊为可厌。此盖出土之日新,不可究尽者也。
造像记中多佳者,然学者未能择也,姑俟碑铭尽搜之后,乃次择采之,故造像记亦可缓购。
去唐碑,去散隶,去六朝造像记,则六朝所存碑铭不过百余,兼以秦、汉分书佳者数十本,通不过二百余种,必尽求之,会通其源流,浸淫于心目,择吾所爱好者临之,厌则去之。临写既多,变化无尽,方圆操纵,融冶自成体裁,韵味必可绝俗,学者固可自得之也。
秦、汉分目,略见所说《说分》《本汉》篇中,今将南北朝碑目,必当购者录如左。其碑多新出,为金石诸书所未有者也。造像记佳者,亦附目间下论焉。
碑以朝别,以年叙,其无稽考,附于其朝之后。
有年则书,不书者,无年月也。
书人详之,撰人不详,重在书也。
石所存地着之,不着者,不知所在也。
其碑显者书人名,不显者并官书之,欲人易购也。
吴碑
《葛府君碑》(江苏勾容)
《九真太守谷朗碑》(凤皇元年)
晋碑
《南乡太守郛休碑》(太始六年)
《保母志》(宁兴三年王献之书)
《枳阳府君碑》(隆安三年)
《爨宝子碑》(太亨四年)
〔按:安帝元兴元年改元太亨,次年复为元兴,四年已改义熙元年。
此碑盖在偏远,未知,故仍书太亨四年也。〕
《孝女曹娥碑》(元嘉元年明人传为王羲之书,姑附于此,海山仙馆刻石)。”